2021-4-10 | 農業發展論文
一、我國電力系統在農業應用中的規劃、設計和建設
1.我國電力系統在農業應用中的規劃思想
在規劃電力時要明確項目目的,這是推動當地的農業經濟建設,充分發揮電力資源潛力的基礎。在規劃期間要確保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電力規劃要結合生態建設、小城鎮建設、本地產業結構調整和水利建設,使其共同推動農業發展。
2.我國電力系統在農業應用中的開發設計
設計電站要綜合考慮當地的地形、地質、氣象、水文以及河流等多方面因素。設計電站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本文只討論常見的引水渠、攔河壩、機電設備及壓力管道選擇方法。引水渠是作為電站用來對農田輸送水量的引水建筑,引用流量由電站的水頭、容量確定,引水渠的斷面又由地形、地質及流量而確定。如果是地勢較為平穩、地質條件差的情況下則應選擇修建明渠;如果地勢陡峭、地質條件較好的情況則應選擇修建隧洞。壓力管道是作為電站集聚水頭的引水建筑,管徑由電站的引用流量、水頭確定。材料則主要選擇鋼管,因為鋼管安全性強、性價比高、較易進行維護和管理的優點。
3.我國電力系統建設在農業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電力項目能夠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和提高對當地環境的保護,電力項目的優勢具有成本低、建設期短特點,不過要注意一些存在于電力系統建設期間的問題。要先確定電力項目將采用的水輪機機型及裝機數量。因為水輪機是水力發電的關鍵,水輪機的選擇能影響到電站的成敗,所以設計人員應根據水力參數對水輪機進行合理選擇。
二、電力對我國農業發展的作用
1.電力資源的利用使農業生產產量獲得大幅度增長
在一定的土地面積和生產條件下,在生產期間農業生產者雖然能通過勞動力、種子等其他生產要素的投入提高農業生產產量。由于生產要素每增加一個數量,能夠與其結合的土地變得越來越少,降低了生產效率,當其余的生產要素投入超過某一個值時,提高產品產量的效果就會逐漸削弱[3]。電力資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不但可以降低人力勞動強度,而且能極大提高生產效率。
2.電力資源的利用能增強我國農業的競爭力,促進農業良性發展
日益發展的科學技術使得科學技術轉化成生產力所需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短,農業生產受到科學技術越來越大的影響。20世紀初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對農業發展的增長效果不足20%,目前已經達到了60%~80%。國內外學者都持有這樣的觀點:上世紀中期之后生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將會導致農業生產方式爆發一場科技革命,改變人類農業生產的方式。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應用無一能離開電力資源的支持,做好電力供應,能夠為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提供基礎保障。
3.依靠電力技術是推動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隨著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農村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也尋求更多的經濟收入,農業生產的低收益和外出務工的高收益,使得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大量的機械化、自動化農業生產設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農村勞動力的缺失,從而把農業生產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通過電力技術和電力項目建設,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型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總結
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社會的發展也需要越來越多的資源支持。因此人們越來越重視電力資源在農業生產中的作業,只有對電力項目進行科學合理地規劃、設計和建設,才能推動電力項目在農業中的快速發展,解決電力資源缺乏的問題,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
作者:田海濤 單位:河南鄢陵縣電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