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放性形象設計
1.1開敞性設計
(1)不覆土式
通過門廳式和建筑內部進入式的處理方法豎向聯系地面。門廳式入口作為地下空間的主要地面形象,其開敞性一般通過通透材料和構件的單體及組合來實現,如玻璃表面、網架結構、膜結構及木質構架等,通過通透材料的圍合或只用開敞式構件做頂棚,來擴大入口節點的形象;建筑內部進入式一般利用城市綜合體建筑的開敞底層,如對城市綜合體整體設計時底層局部預留架空、擴大面向地下空間入口的地上建筑口部、提高入口層層高、加大整體入口空間尺度等方法。
(2)覆土式
覆土式包括天然山坡覆土式和人工挖埋覆土式兩類,兩者皆為頂部覆土,設計入口開敞的方法較為類似。由于垂直方向上受到的限制,一般不考慮向上下擴展空間,主要利用水平方向的空間余量,加大入口平面上的外延空間,強調進退關系,同時可以將部分外部環境內容延伸到入口內部以獲得開敞性。
1.2通透性設計
通透性設計是表達入口節點開放性形象的關鍵,這其中最需要體現出的就是“透”。設計建筑形象時講求虛實關系,而對于地下空間來說透與圍則是其相對應的虛實表達,城市綜合體地下空間本身已具有圍合的特性,為突出其形象則必須通過入口節點在這個地下圍合體中創造出通透的空間,以此沖破內外和上下的隔閡,為外部空間的展示提供途徑。節點中地面部分的“透”可以用通透的建筑材料等加以實現,地下部分則需要我們針對人們視野的不同,在考慮開放性形象時作分層次設計,以達到從外到內的通透效果。人們視野在垂直方向上分為上、中、下三個層次,設計時也要相對應的從這三個方面著手。
(1)針對上層視野的設計
封閉的頂棚和低矮的空間會對人們的視線造成遮擋,使人感覺壓抑,在城市綜合體地下空間入口設計中要努力改變這一缺陷,可以通過結構疏密和天花材質等的變化營造具通透感的上層空間形象。一是弱化頂棚實體界面,運用透明材質、反光材料、柔性結構等搭建天花或限定頂面界限,以此虛化實體界面,同時配以燈光和色彩來加強上層空間的通透感和層次感。二是豐富頂棚空間形象,利用垂直方向上部分空間的錯位搭接、突出和縮進、設置空中回廊等手法,使入口內部空間上下局部貫通,豐富上層空間形象,增加視覺直達入口頂棚處及外部的可能,以變化的層次創造地下空間入口節點上部的通透性。
(2)針對中層視野的設計
在入口節點內部的行進和停留中,人們的中層視野主要停留在四面的圍合體、垂直的交通體以及小品設施等上面,相應的空間設計就要達到流動性和延續性以獲得通透感。在材料和結構的選擇上可以結合頂棚的設計來考慮,而在手法上我們可以采用漸進、停頓、轉折、變換等方式,同時注重小品設施的配合,例如廣告隔板的排列、立柱的組合、座椅的擺放、植物的造型等。適當運用這些符合人們審美和使用尺度的空間元素來營造空間,會使通透性設計達到更好的效果。
(3)針對下層視野的設計
下層視野主要是在人們有防備和好奇心理時才會一直保持視線向下,對于通透設計時下層視野的影響并不大,但要考慮地面上處理要簡潔,少用裝飾圖案,并且避免突然的出現臺階或少于兩個臺階。
2、標志性形象設計
城市綜合體地下空間入口節點的標志性形象設計應使入口節點形象具有明確的可識別性,同時也要具有獨創性。入口處色彩設計做到清潔悅目的原則,整體空間以及門的設計應富于吸引力。在城市綜合體中,醒目的標志是整個地下空間的重要部分,在標志形象上,入口節點處理的好壞往往直接引導人們對建筑與地下空間的評價。由此可見城市綜合體的地下入口節點的設計問題需要得到重視,在處理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易于識別和具有神秘感。
易于識別主要是指入口節點明顯、醒目,在遠處就能看到且容易接近;而神秘感主要是指入口節點開始展現給人們的是有所保留的,當人們逐漸進入入口空間走向地下的過程中,內部的形象才慢慢表露出來,讓人們在充滿好奇、懷有期望的情緒下不斷前進,使進入地下空間的過程不再乏味且令人愉快。設計上可以通過變化的空間和裝飾手段,空間上可以用坡道引入,使人平緩降低,局部空間根據需要進行收放,裝飾上可以在頂面做引導性彩色裝飾或燈飾,通過紋理和圖案的變化吸引人們逐漸進入地下空間。設計中營造的入口節點的神秘感能夠豐富人們接近和尋找出入口的感受,如上海徐家匯港匯廣場地鐵入口頂棚用藍色和綠色組成的小方塊彩燈,像點點星河在人們頭頂流動,除了易于識別更為入口形象增添了神秘和藝術感。
(2)入口節點的設計應提供盡量多的外部視覺信息。
對于城市綜合體來說,尤其是主要部分位于地下的城市綜合體,其主地下入口節點要造型鮮明,具設計感、美感及實用性,使人即使在遠距離也可發現;而次要入口應盡量簡潔、通透,并與建筑主體風格協調統一。同時各入口都應明確設置外界的路標、裝飾、構件等指向參照物。
3、總結
總之,城市綜合體地下空間的入口節點形象設計應慎重考慮,不僅方位和開口朝向與地面人流方向吻合,還要通過設計與城市綜合體其他空間進行良好的銜接,形成自然過渡,將整體界面統一。尤其是要創造開放性的形象使入口節點具有親和力,同時用標志性形象增加地下空間的表現力,由此能帶給人們良好的心理感受,使城市綜合體地下空間更易于被人們接受和喜愛。
作者:高靜瑤 孟子南 單位:吉林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