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的形勢及存在的隱患
1、公民自我保護意識不強
我國于1993年頒布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同時也對食品安全進行了宣傳。但我國廣大消費者防范意識淡薄,應對食品中毒態度消極。《生命時報》曾對北京、廣州、重慶、武漢、上海5個城市的1367名市民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在問到如果購買了問題食品如何處理時,有84.3%的人選擇扔掉不吃,10.1%的人覺得問題不大可以繼續食用,只有5.6%的人采取其他處理辦法。公民對問題食品的漠視、對危險食品的視而不見,助長了造假人員的僥幸心理,縱容了他們的違法行為,使得他們為了暴力不擇手段、置廣大消費者的健康安危于不顧。
2、我國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
目前,我國已經先后出臺了《獸藥管理條例》(2004年修改)、《生豬屠宰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2001年修改),公布了173種(類)允許使用的飼料添加劑品種、制定了中國200多種獸藥的休藥期、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頒布了《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共收載了222種獸藥的殘留限量、200多種獸藥的休藥期)、《允許作飼料藥物添加劑的獸藥品種及使用規定》(規定了30種允許作飼料藥物添加劑的獸藥的適用動物品種、適用階段、適用劑量、停藥期和配伍禁忌)等確保動物性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但仍存在一些漏洞,讓奸商們為了謀取暴力鉆法律的空子,給廣大消費者造成很大的困擾。
二、確保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措施
1、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強化監督管理職能
監督部門要抓好畜禽飼料的質量、獸藥的經營管理和使用、加強休藥期藥物殘留的檢測、疫病的預防、飼養環境的監控、屠宰檢疫出證等諸多環節的工作。
2、加強對飼料、獸藥生產經營環節的監管
在飼料、獸藥的生產經營環節中,執法人員必須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只有規范畜禽飼料產品的生產、經營和使用行為,執法人員對各環節加強管理,才能保障畜禽飼料的安全衛生,保障動物性食品對人類的安全。
2、建立標準化養殖場及養殖小區
大力發展畜禽養殖小區,走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之路,提高畜牧養殖效益,嚴格把好養殖場(區)?觀察與思考的環境衛生條件關,嚴格按照《動物防疫法》辦事。對畜禽的不同生長階段注射必備的防疫疫苗,減少畜禽疫病的發生,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疫病發生的機率,提高養殖場(區)的經濟效益。對動物飼料及獸藥等畜牧投入品實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化驗,并對即將出欄的畜禽進行藥物殘留指標檢測,確保畜禽產品的安全性。
4、實行畜禽定點屠宰,監管到位
畜禽必須在定點屠宰場屠宰。屠宰前必須由動監部門的工作人員檢查活畜的產地檢疫證明及出縣境檢疫證明等證件,經工作人員檢查核實后,符合條件的方可進行屠宰;證件不全或不符合規定的,則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屠宰后的牲畜需由動監人員進行屠宰檢疫,檢疫合格的加蓋檢疫合格印章并可以進入流通環節,進行出售;檢疫不合格者則應在動監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無害化處理。
5、對畜禽食品加工環節進行督察
對畜禽食品加工廠的材料來源進行檢查,杜絕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動物流入食品加工廠。一經查出,必須嚴懲,情節嚴重者需立案調查。
作者:王彩霞 單位:新疆吐魯番市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