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基礎教育論文
一、推普及,實施好學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動計劃
一是要加快項目建設,擴大普惠資源。從今年起啟動實施學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動計劃,繼續實施學前教育重大項目。各地要不斷完善并落實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和城市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政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提高幼兒園的覆蓋率。力爭再通過三年努力,使全省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85%以上,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二是要強化政府責任,加大財政投入。各地要研究制定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標準,逐步建立學前教育成本分擔和運行保障機制,合理確定公共財政對學前教育成本的分擔比例。積極探索實施以獎代補方式調動基層發揮主觀能動性,鼓勵社會辦學、民間投入、民辦公助,加快發展學前教育。三是要加強規范管理,堅持科學保教。嚴格執行幼兒園《辦園標準》和《管理辦法》,繼續做好學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的運行維護,抓好《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貫徹落實;深入開展省示范園創建活動,引領各級各類幼兒園注重內涵、突出特色、提升質量、科學發展。四是要盡快補足配齊幼兒教師。通過公開招聘、富余教師轉崗、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補足配齊幼兒教師。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啟動實施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攻堅計劃。
二、促公平,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圍繞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這一總要求,改革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方式,促進教育公平。一是完善機制,指導和推動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完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推進和獎懲機制,進一步明確各地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抓好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創建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這一機制,推動落實縣級政府責任,增加投入,改善條件,促進均衡。2014年有驗收任務的縣(市、區)要制定創建和迎檢工作方案,按照評估驗收標準,逐校排查,對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逐一整改。二是創新機制,推動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促進各地落實《河南省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規劃》。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的督察、驗收機制和媒體展示平臺。召開全省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推進會,督促指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的所有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達到省定基本標準。做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裝備類項目的評估驗收等收尾工作。啟動實施新一輪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指導各地加強城鎮中小學校布局規劃和建設,擴大城鎮教育資源,努力化解“大班額”問題。三是繼續抓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2014年要在繼續搞好試點的同時,重點抓好試點成果的總結和推廣工作。一些地方實行的學區制管理、集團化辦學、城鄉教育一體化、教師交流、綠色評價等方面的做法和經驗,在試點的基礎上變成政策,在全省推行。
三、強內涵,破解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瓶頸
2014年普通高中教育將以“多樣化、特色化”為抓手,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推動內涵發展。一是要建立經費保障機制,改善辦學條件。積極推動學費標準調整工作,鼓勵各地完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保障機制,要按時保質保量完成2014年普通高中改造項目建設任務,以條件改善帶動辦學水平的全面提升。二是要啟動學校多樣化發展試點,推動內涵發展。啟動實施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改革試點學校創建工作,各地要積極探索、先行先試,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動普通高中課程結構、教學方式、管理模式和評價標準改革。三是要創新服務管理舉措,確保招生規范有序。各地要進一步加強普通高中信息化建設,完善中招信息服務平臺,建立更加公開透明的中招招生運行體系。四是推進綜合配套改革,推動創新發展。根據教育部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總體方案,研究出臺我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等配套改革實施方案。
四、兜底線,保障特殊困難群體接
受教育權益一是加強特殊教育。研究出臺我省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貫徹實施意見,健全配套制度措施,完善服務保障機制,通過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學段銜接、普職融通、醫教結合的特殊教育體系。各地要加強領導,加大投入,積極推動特殊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示范校創建,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力爭到2016年我省3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都建成一所符合國家建設標準的特殊教育學校。通過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特教學校就讀、送教上門等措施擴大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規模,同時加快“兩頭延伸”,擴大殘疾學生接受非義務教育的機會。要尊重殘疾孩子的差異,全面推進個別化教育。進一步推進“醫教結合”,提高殘疾學生的康復水平和知識接受能力。加強普特融通,在推進隨班就讀的同時,適時組織特教學生到普通學校交流學習,逐步形成制度,促進融合教育的全面實施。加大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力度。二是繼續做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工作。要把常住人口納入城鎮教育發展規劃,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應入盡入”。要做好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后升入高中階段學習的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省教育廳等五廳局《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的意見》,認真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各項工作。
五、求突破,深化教師教育改革
一是要深入貫徹落實全省教師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圍繞貫徹落實全省教師工作會議及省政府《關于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精神,全面深化教師教育綜合領域改革,完善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學時的中小幼教師培訓制度,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升教師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二是要落實政策,完善農村教師補充機制。繼續實施“特崗計劃”“農碩計劃”及學前教育巡回支教試點工作。要加強特崗教師面試環節的學科性,并加大到村小、教學點的比例,以及體、音、美、信息技術等短缺學科教師的補充數量。同時,要認真做好2014屆免費師范畢業生就業工作。三是要深化改革,創新教師教育工作。制定我省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構建現代教師教育體系。積極推進教師培養模式改革,各地要加強與師范院校的溝通協作,通過“國培計劃”和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以及“雙導師制”的建設,共同推進高等學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幼兒園的協同創新。鼓勵高校在師范類專業中開設特殊教育課程,培養師范生的全納教育理念和指導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教學能力。四是要創新培訓模式,大力加強教師培訓工作。要依托“國培”“省培”,引導和啟動“市培”,帶動“縣培”和“校培”,形成一體化管理、差異化培訓的五級聯動培訓機制,著力構建中小學教師終身學習體系。繼續實施中原名師培育工程,形成教師梯隊建設體系。要深化教師培訓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增強各級教育部門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確保培訓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五是繼續開展省級示范性和標準化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創建工作。各市、縣要加強指導,采取必要的傾斜政策,加大投入。六是認真做好高中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等各項教師專項培訓計劃,推進中等師范學校博雅教育計劃,繼續做好教師教育各項技能與優質課大賽及援疆支教等各項工作。
六、破難題,促進體衛藝及國防教育工作健康發展
一是要認真落實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定,以“每天兩個大課間”活動為基本平臺,廣泛開展陽光體育活動,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形式,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止跌向好。二是貫徹落實教育部印發的《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努力教會學生使用一兩種樂器、培養一兩項藝術愛好,提高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三是今年我省將組團參加全國第十二屆學生運動會和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各地要提前布置,認真組織,積極配合。四是繼續實施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8月份完成所有試點縣學校食堂建設任務,9月份實現食堂提供完整午餐為主的供餐模式。各地要加大力度,提早著手,爭取早日完成任務。五是組織開展青少年體質健康調研。按照教育部要求,我省將在18個省轄市、4所高校開展第七次河南省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工作,各地要認真組織,積極推進。六是組織實施第四輪中小學校食堂等級量化評定工作,并對前三輪一級食堂進行復查,建立動態管理機制。
七、抓創新,實現基礎教研工作的轉型升級
一是要創新教研內容,研究探索立體綜合的育人模式。各地要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及校本課程優秀成果評選等多種形式,積極推動教師對學科核心知識和核心能力的學習和研究,指導教師樹立正確、科學的課程觀,促進課程資源整合和優化。二是要創新評價方式,構建多元評價體系。各地教研部門要根據國家考試改革走向,加強研究,積極探索綜合素質評價的新路徑。三是要創新教研方式,搭建便捷高效的研修交流平臺。各地要充分利用網絡和名師的作用,積極搭建網絡資源共享和交流平臺,創新教師研修方式。四是要創新管理機制,保障教研工作規范運行。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河南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精神,不斷增強教研工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服務的能力。我們正在研究制定標準化教研室建設標準和評估辦法,開展市縣教研室標準化建設評估,請各地根據自身建設情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教研工作。
八、重應用,扎實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
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各地要按照去年年底召開的全省基礎教育信息化工作經驗交流會議精神,強力推進。一是要加快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推動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與共享,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在課堂教學上的廣泛深入應用。啟動實施“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指導基礎教育優質學校開設網絡學校和名師課堂,擴大優質資源快速共享。探索構建有效機制,提高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二是加快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啟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到2017年年底完成全省100多萬名中小學教師新一輪提升培訓。各地要積極發揮底部攻堅的作用,建立教師主動應用機制和學習效果即時監測機制,探索實施教師培訓學分銀行,提供針對性培訓和訓后跟蹤服務,積極推進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統籌安排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與現有各類培訓項目。
九、鳴警鐘,全力做好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無小事。教育行政部門的同志必須牢固樹立學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意識,牢牢繃緊學校安全這根弦。一是認真抓好安全教育。繼續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預防溺水教育作為重點,把日常安全教育與季節性集中安全教育結合起來,開好安全教育課程,搞好專題教育活動和應急疏散演練,組織好安全教育日和安全月活動,加強督導和檢查力度。繼續實施河南省中小學幼兒園生命及安全教育教師培訓工程。二是切實加強校車安全管理。繼續落實《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組織好《河南省實施〈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辦法》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工作。推動并指導縣(市、區)制定、完善校車服務方案,總結、探索校車運營模式。完善校車信息季報制度。加強校車安全管理工作督察和隱患排查,配合公安、安監等部門,加強監管。三是做好校園安全保衛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綜治、公安等部門指導和督促學校加強人防、物防、技防建設,加強校園周邊治理,加強對學生上下學重要時段的安全管理,確保師生安全。四是加強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和傳染病防控,保障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做好2014年的基礎教育、教師教育、體衛藝和教研工作,加快推進基礎教育和教師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任重道遠。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搶抓機遇、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為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刁玉華 單位:河南省教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