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信息技術教育論文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微機操作習慣,養成愛機護機的良好品德
微機不怕你們操作使用,最怕灰塵,一位同學不穿鞋套,他鞋底下會帶來一些微塵,那一天8節課,每班有10名同學不穿鞋套,那得帶多少灰塵,這是對微機多大的損害,如果你是電腦,它需要你這樣的不愛護它的朋友嗎?同班同學也對這些不穿鞋套的學生及時提醒和幫助,經過短期“嚴抓狠管”,同學們都高高興興地在“無塵”機房里上課,汲取知識。如對電腦鍵盤、鼠標亂拍亂拽的同學,筆者就主動給他上德育課:換做你,喜歡讓別人亂拔蘿卜嗎?對亂刪除電腦資料的同學,筆者就及時滲透信息資料的重要性不可恢復,刪除資料與破壞公物是一個性質。尤其對拿磁鐵石破壞電腦屏幕的學生,更是大力開展典型的“愛機”德育教育……通過這些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不僅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形成規范性的操作,更有助于提高信息素養。
二、巧妙融合信息技術課程內容滲透德育教育
信息技術課程雖然注重微機操作,熟練技能養成,但信息技術課程內容也不是純粹的微機技術,其中整合了很多學科知識,如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體現出信息技術整合的整體課程設計理念。因此,信息技術教師,要針對不同的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結合社會、生活、家庭周邊環境,巧妙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在進行畫圖軟件綜合實踐時,可讓學生畫語文課本上《望廬山瀑布》的畫面,這樣教師很自然地邊畫邊夸贊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同時,還激勵學生好好學習,周游世界,也寫出不朽名篇。
再如,在WORD軟件制作電子報刊時,就結合國慶節、教師節、母親節等,設計電子小報,通過一篇篇精美小文,一幅幅美麗的圖片,整合成一個內容充實、情感豐富的“報刊”,讓學生深受教育,懷著感恩的心,珍惜現有生活,努力學習,報效祖國。講解計算機硬件時,介紹計算機是外國人發明的,計算機CPU是國外壟斷的,我國微機制造水平差距很大,讓學生產生危機感和使命感,教育學生從小立志為國爭光。設計WORD表格時,可拓展講解數學相關二維表格知識,滲透二維數據庫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對海量數據組織、管理、應用產生濃厚興趣,同時也學會對自己的學習信息和資源如何整理和管理。
三、開展信息技術拓展活動,適時培養學生健康心理
信息技術課堂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通過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創設主題情景,適時讓學生自由分工合作,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增強學習興趣,避免信息技術課堂的誤區:身為獨生子女的學生與微機缺少思想交流,缺乏與同伴交往。例如,在“利用藝術字設計廣告條幅”課堂教學時,四名學生自由分組,通過小組協作,分工活動,一名學生負責創意,一名學生負責制作,一名學生負責協調,一名學生負責發布———小組內同學隨時探討廣告條幅制作過程中的問題,充分發揮團體合作的優勢,快速制作出優秀作品———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習興趣,還讓他們一起克服困難,共同創作,有利于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健康心理。
針對有些學生知難而退、意志品質不堅定、動手能力弱的特點,可開展豐富多彩的信息技術拓展活動,例如開展英文打字指法闖關活動,老師給學生們講李白的鐵杵磨針故事,讓這些學生開展競賽活動,不斷超越自己以前的打字速度記錄,堅持一段時間后,學生們會驚奇地發現,打字飛速,也懂得了堅持不懈、水滴石穿的道理。還可以讓學生來充當老師的學習小助手,幫助老師操作輔導活動或講解操作,讓學生體驗教師教育教學活動,通過換位體驗,學生們更能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更尊重老師教學成果。
四、總結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教師不僅要傳授小學生信息技術操作能力,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適時創設主題情境,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電腦使用道德和良好的信息素養。
作者:王明航 單位: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電教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