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舞蹈教學論文
1各個地方高校在舞蹈教學專業的傳承以及發展方面的重要影響
(1)高校舞蹈對于社會的文化傳播以及交流。
現在的全球逐漸一體化的發展,就使得現在國內外在逐漸的形成一個整體,交流逐漸的頻繁以及深入,全球的各個國家都開始將自己的目光對準中國。舞蹈作為承載著民族的文化的載體,是構成華夏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民間的舞蹈是我國的各個民族在幾千年中的精華展示,也是歷史的沉淀。能夠充分的表示出人民的情感,同時能夠呈現出民族對于世界的態度和取向。當下,高校是文化進行傳播的主要方向和陣地,同時也是文化進行雙向交流的重要的場所。高校在地方性的文化建設中作為主力軍,是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的,高校的舞蹈教學通過研究以及創新現在的民間舞蹈,能夠對于當地的文化進行有效的交流,這也是高校的舞蹈文化承擔起社會責任的表現。
(2)增加民族認同感以及自豪感。
文化的傳承是要通過民族的保護以及繼承從而發展的,這樣的傳承就使得培養下一代對于該文化的認同尤其重要。實現文化的認同也是地方的高校要實現的目標之一。學習民間的舞蹈,最重要的是要能夠理解在表象背后的文化內涵,這就使得關于民族的舞蹈的教學不能夠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表現上,教師還要對于背后的文化進行拓展,使得學生能夠理解民族的信仰以及習慣,這樣才能在表現肢體語言的時候同時展現精神的共鳴,使得舞蹈有著相當強大的內涵以及表現力。
2各個地方的高校在舞蹈的教學中應該如何進行民間舞蹈的傳承
(1)應該主動地改變高校單一的舞蹈教學的模式,要開始重視民間采風。
一般來說,很長時間以來,舞蹈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方式進行指導的,誠然,舞蹈作為肢體的表現形式,是需要這樣的教學的,但是舞蹈更是一種情感的迸發和表達,所以更加需要習得文化以及邏輯思維。所以,在舞蹈的高校教學中,更應該引進民間的舞蹈文化,使得學生能夠習得其深邃的文化背景,這才是使得民間的舞蹈文化得以傳承的重要方式。
(2)要改變以往的傳統的教學理念,要培養學生實踐的能力。
以往的傳統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充當被模仿的角色,學生一般是一招一式的模仿教師,很多的單一模式構成了舞蹈教學的全部,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一般是相當被動的,沒有自己主動實踐和思考的過程,這就使得其不適合現在的社會發展。1)應該是模仿性的學習和自主性的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要接受教師的言傳身教,并且積極的練習,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在課后,學生要自發的學習以及自主的收集關于舞蹈學習的資料,激發自己的學習欲望以及關于舞蹈的學習興趣,這就使得學生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并且擁有自己的發展空間。2)在舞蹈學習過程中要將形態的學習和文化的學習相結合。在舞蹈的學習過程之中,不僅僅是要學習舞蹈的外在的形態,還要將舞蹈的內在涵養融匯在自身之中,舞蹈作為一種文化的本質是絕對不能被忽略的,要讓學生在各類的項目以及課題中主動的探究本民族的文化以及實事求是等優秀的學習的品質。3)要在舞蹈學習之中將肢體訓練和思維的訓練相結合起來。舞蹈也是有著一定的邏輯性的,在教學之中,教師不能僅僅關注學生的肢體動作是否合格,還要關注其支配動作的思維邏輯是否正確,這樣才能使得學生成為有著自己思維的舞者。
(3)要改變相雷同的課程,建設有著自己特色的高校舞蹈課程。
第一,是要將本地的有特色的民間的舞蹈課程納入到整個的體系教材之中,事實上,在我國的民間有很多的舞蹈文化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高校應該立足于自己的民族特色角度,探求適合自己的教學的模式。第二,要將課堂之外的調研也作為課程的一部分,設置能夠深入民間的課程。這就說明舞蹈教學要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并且探究合理的教學模式。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逐步的將學生的能力培養作為首要的實現目標。
(4)將民間的舞蹈優秀表演者請進課堂,構建高校和民間互通的舞蹈橋梁。
地方的各個高校要利用自己在地域方面的優勢,深入調研本地民間的舞蹈的資源,讓學生近距離的感受民間舞蹈者的經歷以及感受,使得學生真真正正的受到民間藝術的感染,讓高校的舞蹈教育與民間的舞蹈相結合。
3綜述
現在我國的民間舞蹈作為能夠反映華夏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是文化建設中不能缺少的一環。各個地方的高校舞蹈教學都應該緊密的同當地的民間舞蹈相結合,這樣不僅僅是能夠使得自己的學生在專業的舞蹈素養方面有所提高,還能夠為當地的舞蹈文化體系的完善做出相應的貢獻,這樣就使得保護以及傳承中國傳統的民間舞蹈有了更加有效的一條路徑,能夠使得我國的舞蹈事業蓬勃發展。
作者:王帝 單位: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