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特點
對企業主不良嗜好不知情或故意隱瞞不報。一方面企業主不良嗜好較為隱性,不容易掌握。另一方面如賭博這類嗜好也因為在企業主間普遍存在以及方式的多樣化而容易忽視其中的巨賭、豪賭。二是對小企業以負債資金支付大額對外投資、業主大額個人消費、非正常資金支付不知情或隱瞞不報。這些投資和費用很多是以業主個人借款的形式支付的,甚至企業銷售收入很多是以現金的形式進入了個人銀行賬戶,失去了必要的監管。
二、小微企業信貸管理模式構想
(一)信貸風險控制措施取向。
一是適度淡化行業限制,淡化企業的行業屬性,注重企業質地,把其中真正的優質客戶拓展到手才是關鍵。二是企業主的誠實信用是信貸業務真實的基礎和風險控制的源頭。注重資料表面形式主義往往會忽視企業內在的真實。要適度淡化表面資料,注重業主誠實信用。三是小企業財務報表往往是迎合貸款需求做出來的。適度淡化財務報表,注重償債資產的可變現性,重視企業真實的還款來源和債務自償的比例。四是適度淡化擔保措施,注重企業行為的剛性制約。在要求企業核心資產抵押的基礎上,在一定額度內采用信用方式用信,同時限制甚至禁止其他借貸和對外擔保,并對業主的不良行為進行嚴格限制。對主誠企業可弱化擔保條件,在確保不超過40%資產負債率的前提下使用部分信用貸款。
(二)信貸管理模式取向。一是分散營銷調查。
基于小微企業分散性分布的特點,過度集中不利于信貸風險的管控,因此,仍應采取目前分散營銷的模式,但可以適當集中。通過對網點自身客戶定位確定不同的營銷策略。二是集中面談提示。可考慮由負責人直接與客戶面談,由客戶坦誠說明企業真實資產、負債和經營情況,并承諾對面談內容的真實性負責,對其中不實信息可以依法追究業主騙貸的刑事責任。三是專業審查審批。建立專業審查隊伍,根據審批權限,實行一次審批的審批制度,簡化審批流程。四是貸后定期巡檢。貸后管理應注重實效,弱化財務報表,注重客戶銷售款的回籠、債務(包括或有負債)的增減、大額或長期訂單的變化及履約。
三、小企業信貸調查與風險防控
(一)筑牢風控第一堤壩:調查要實。
1.做到“知根知底”。要了解企業主的發家史,賺錢虧錢的時段,不要相信“神話”,對突然之間冒出來的“大老板”要慎而又慎。要對目前企業主的家底幾何,承受的負債是重是輕要有充分把握。要以企業主為分析對象,弄清企業主所有的債務,所有企業資產、銷售和盈利水平,從而判斷其債務是否適度。2.關注“三品”與“三表”。“三品”包括:(1)人品,看小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或法定代表人是不是誠實守信,有無不良嗜好等;是否家庭和睦,有無家庭責任感;看交往的朋友也可以了解企業主的情況。(2)產品,就是看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有無科技含量,是否有高附加值。(3)押品,即抵押物,關注押品的購進時間、購造成本及使用情況,是否存在瑕疵、出租情況,抵押物權屬是獨立擁有還是共有,類似押品的市場價值,是否存在影響變現或處置的不利因素。“三表”主要關注水表、電表、稅表或報關表??梢愿鶕㈦姷挠昧亢图{稅情況分析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對外貿型企業而言,來自海關進出口的數據信息基本能反映企業產銷情況。“三表”能反映企業相對真實的信息,以有效驗證和補充企業的財務報表。另外,銀行對賬單也是證明企業銷售的重要資料。3.關注商圈、產業鏈(供應鏈)和產業集群。貿易型企業關注其商圈情況。而生產型企業需關注產業鏈(供應鏈)。小微企業圍繞核心企業產業鏈上下游從事經營活動,易于獲得穩定的訂單及商業機會。為此要注意選擇為大中型優勢企業配套、合作期限較長、關系穩定、應收應付賬款結算穩定、被替代可能性低的客戶。4.堅持適度負債,防范過度負債。簡單的判斷標準是,自有一個再借一個,屬適度負債;自有一個再借兩個,屬負債極限;自有一個再借三個,屬過度負債。對負債的考量要關注企業主所擁有的所有企業的負債,包括銀行債務和民間融資,不應僅僅關注單個企業債務。
(二)信貸風險輔助判斷標準。
1.了解客戶的輔助判斷標準:三個覆蓋。一是有效資產對債務的覆蓋。一旦出現影響信貸資產安全的情形時,能夠主要通過出售企業資產收回貸款本息。二是經營性現金流量對債務的覆蓋。主要是考慮企業能通過正常生產周轉獲得用于歸還債務的能力。三是經營效益對債務的覆蓋。2.加強有效資產和債務的核查途徑。一是要求企業主自己列出負債清單和資產清單,并將主要資產按現值進行估價,確定資產是否可覆蓋負債。二是銷售收入與納稅情況可與鄉鎮政府公布的數據核對。盡管事實存在小企業銷售不開票現象,但可以參考行業情況確定不開票銷售的大致比例,從而倒推企業合理的銷售收入。三是企業是否真的賺錢要看有效資產比負債多增的情況。是繼續投資擴大再生產,還是搞其他項目。四是可以用增值稅倒推法大致估算效益情況。
(三)嚴控客戶風險,遠離“不三不四”客戶。
1.不良嗜好。需要關注企業法人代表或實際控制人有無不良嗜好。特別需要關注其以賭徒心態在房地產、期貨、股票、金融衍生產品方面的大額投資。2.不法經營。需要關注企業經營是否合法,防范企業因環境污染、偷稅漏稅等違法經營而導致關停、破產。3.嚴重不良記錄。需要關注企業法人代表(實際控制人)及企業本身是否存在逃廢債、不講信用等嚴重不良記錄。4.不堪重負。企業的債務嚴重與有效資產不成比例,經營收入與有效資產嚴重不匹配,經營難以持久。5.不計成本。除非企業是解決其短期、暫時的資金困難,否則企業不計成本借入資金,其盈利能力將無法保證其高息的正常支付,必將導致企業陷入高息拆借的惡性循環,最終因資金鏈中斷而倒閉。6.不務正業。企業沒有主業,不講求主業,也不務主業,哪行賺錢干哪行,缺乏賴以生存的核心產品。同時,不務正業的企業,也說明其本身的定位也是短期行為,沒有長遠發展觀念和遠期發展目標規劃。7.不擇手段。企業為獲取貸款,采取非正常手段拉攏、腐蝕信貸人員,導致因信貸人員道德風險誘發的不良貸款。信貸人員應遠離那些為獲取銀行信貸資金而不擇手段的人和企業。
作者:宋雪平 顧敏武 單位:農業銀行江陰市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