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學前教育論文
1.傷害孩子的自信
以往的幼兒教育主要是通過各種游戲和手工課促進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時通過這種有效的互動教學模式能夠輕松地讓孩子們在歡樂中學習到知識。學前教學的重點不是讓孩子認識多少漢字,能夠背誦多少英語單詞,也不是能夠熟練、準確地計算多少數學題,而是在游戲中激發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智力,幫助孩子學會認識事物,懂得做事和做人的方法,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果我們的學前教育一開始就讓孩子學習漢字、學習做數學題、學習背英文單詞,孩子一旦學習不好,學不會就會產生退卻心理,同時家長因為攀比心理也會斥責孩子,另外還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嘲笑,長此以往就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逐漸產生消極心理,認為人生最大的苦惱就是上學,這樣在一開始就給孩子以后的發展造成了一個無法逾越的鴻溝。總之,學前教育小學化,超前化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2.阻礙孩子潛能的發展
對于學前年紀的幼兒來說,逐漸趨于小學化的教學模式對孩子的思維發展有嚴重的阻礙。這個時期的孩子,不管在思維還是生理上都沒有達到一個良好狀態,同時,這個時期又接受了不符合其年齡的知識和高強度的訓練,這種學習模式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現有的認知和發展。給孩子的神經系統帶來嚴重的負擔,時間一長就會阻礙孩子的身體和智力的發育,給孩子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影響。
3.不利于幼兒的正常發育
學前教育小學化是一種壓力式教育,很容易給孩子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造成不良的影響。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年齡越小,越容易在孩子的心里建立起學習的行為模式。幼兒的教育應該通過各種快樂的教學模式,使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讓其終身受益。
但是小學化教學模式的知識傳授,是一種填鴨式的重壓技能拓展訓練,忽視了幼兒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幼兒從小就養成了不合理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這不僅會延誤孩子建立良好習慣的時期,而且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增加孩子的神經系統的負擔,影響其身體健康發展。
4.結語
在學前階段幼兒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順應兒童成長的規律,培養孩子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格品質和學習習慣,并不斷探索科學的教育方法,將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為一切教育的根本,保證學前兒童接受最基本的教學。
作者:馬瑞武 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童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