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臺梭利學前特殊教育觀念對當前幼兒“教育治療”的影響
首先,要求教師要注重學前兒童內在美。學前特殊教育觀要求教師更加注重發現學生內在美,而不是僅僅追求學生的外在表現。傳統的學前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成績和兒童個體提醒等方面的情況更加重視,而忽視兒童心理追求和思想變化方面的情況,使得兒童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愛護,于是很容易造成兒童心理問題。而蒙臺梭利教育觀要求教師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次,深入學前兒童心理,關心和關愛學生。學前特殊教育觀念要求教師要發掘兒童心理和心靈變化需求,及時采用有針對性的引導教育,讓兒童能及時樹立正確的世界認知觀。教師要發揮傳統美德,將教育作為自己終身奮斗的事業,每一個學生都是自己的孩子,并且決定著自己事業的發展狀況,因此,教師要關心和關愛每一個學生。
二、蒙臺梭利學前特殊教育觀念教師要充分開發幼兒“內在生命力”
(一)發現學生內在潛能
蒙臺梭利特殊學前教育觀念,對當代幼兒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推動著當代幼兒教育事業的健康長久發展。針對蒙臺梭利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內在美,教師必須要激發學生內在潛能,全面幫助幼兒認識自己。首先,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幼兒,尊重他們獨立的人格。由于幼兒長期被家長關心和呵護著,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中很容易被奴化,并且兒童自主活動時間少,自主意識差。因其自動性和創造性都被壓抑,在這種情況下兒童心理和心靈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并且對未來兒童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教師要發現當前幼兒心靈世界存在的“美”,尤其是特殊兒童其他方面存在的特長。著名的周婷婷博士,一歲時因為發高燒而打了一針慶大霉素,導致其雙耳失聰,成為重度聽力殘疾兒童。但是她的父親卻沒有放棄婷婷,反而下定決心幫助婷婷樹立自信心,讓婷婷再次樹立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父親周弘從來沒有放棄,失聰前期,周弘幫助婷婷進行語言訓練和智力開發,只要周弘發現女兒有一點反應就會很高興,并且決心也更大。最終在周弘的努力下,婷婷漸漸恢復一點聽力,并且在婷婷三歲時,意外的開口說了一句話,并且學習了很多漢字。后來婷婷能和同齡人一樣健康成長,接受教育,走上博士之路。由此可見,蒙臺梭利的“教育治療”就是要堅持培養每一個兒童,不管其是否正常,即使身體有疾病,教師也應該讓特殊兒童得到基本的尊重。良好的引導教育對兒童成長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尤其是開發學生內在潛能,讓兒童看到生活的希望。
(二)積極鼓勵學前兒童
激發兒童的內在潛能的重要目的是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特長,增強學生自信心,積極鼓勵兒童進行自主創造和發揮其想象力是全面發掘和展現兒童特長的最有效途徑。兒童教師要正確學習和掌握蒙臺梭利的特殊教育觀念,吸收“教育治療”中的精華,并且結合時下兒童發展特點,將教育與天性相結合,全面發展兒童階段的每一個學生。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天性,每一個兒童都會有其與生俱來的天性,這主要是受到DNA遺傳因子的影響,但是兒童成長的后天環境和所接觸到的人,對兒童成長和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教師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兒童階段學生都是根據自身興趣愛好有選擇性的接受一些外界事物,比如有的學生喜歡搭積木;有的學生喜歡閱讀;有的學生喜歡畫畫等等。并且兒童階段的學生還具有另一個特點,根據對某學校調查發現,只要課堂上有一個學生回答出正確的問題,其他學生就會應聲附和,針對這些現象,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和發現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學前教師主要以游戲為中心,教學場地不是在教室內,因此教師要引導和幫助兒童完成游戲任務,并且讓兒童畫自己學習,鼓勵和提升自主性,讓學生能達到獨立自主和自我管理意識,逐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思想逐漸走向成熟。并且要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全面激發學生潛能。
(三)幫助構建心理和心靈世界
學前兒童的思想意識以及行為深受所接觸的人和事影響,在家中,家長要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溫馨的港灣,要堅持正確的引導,多鼓勵和幫助學生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但是家長不能一味的滿足兒童提出的任何要求,要嚴格要求孩子,并且做到以身作則,通過生活的點點滴滴感染兒童,對兒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學校教師要發揮自身言傳身教的作用,尤其是要發揮為人師表的傳統美德,關心、關愛每一個兒童,用心去發現每一個兒童身上具有的氣質和特長,并且為兒童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教師利用游戲讓兒童更好的理解團隊之間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懂得關心和關愛身邊其他的同學。家長和教師都要為兒童營造一種和諧的成長氛圍,讓學生健康成長、快樂學習,一改傳統學前教學的面貌,使得學前教育走向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蒙臺梭利的學前特殊教育觀念———“教育治療”,就是要求教師要承擔其醫生和教師的雙重職位,兒童缺陷主要是由于被忽視所造成,教師要注重開發學前兒童的內在潛力,幫助兒童克服身體上的缺陷,培養兒童其他方面的特長。這種教學方式和方法能幫助缺陷兒童增強自信心,增加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蒙臺梭利指出特殊兒童的成長受到其內部能量的驅動,教師要發現學生的創造力,為他們構造自己的心理和心靈世界,真正實現“快樂教育”的偉大戰略目標。
作者:姜玉海 單位:甘肅定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