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等教育
中國加入WTO后,外向型企業不斷增加,各種制造業技術含量的指標和服務業服務標準必須符合國際化的要求。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勞動力素質低的國家,以低勞動力成本在國際經濟舞臺上競爭已屢次遭到“反傾銷”的投訴和制裁。因此,如何提高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是擺在我國政府和企業面前的新課題。我們知道,在信息時代,國際企業間的競爭已不再是資金、技術的競爭,而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高素質人才并不僅指那些本科學歷以上的高層次人才,也包括那些沒有高學歷和學位,而擁有某個專業的良好技術、技能和素養的職業技術人才。
長期以來,我國重視普通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而忽視了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和國際化大生產環境下,出現了職業技術人才的嚴重短缺。就在這種“技工荒”的歷史背景下,我國政府開始花大力氣,希望把以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高專教育放到與普通高等教育同樣重要的位置上。與其它經濟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職業教育起步晚,在職教理論和開辦經驗上,屬于先天不足,后天也缺乏營養。因此我們必須通過詳細的比較和分析,找出我國高職高專教育發展的瓶頸,并引進國外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先進職教理論和發展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職業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學模式以及教師和學生教養模式,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高專教育之路。
為對我國高職高專教育狀況有一個客觀的評價與了解,課題組成員從高職高專教育定位、培養目標、教學模式、教師教養模式等幾個角度編制了相關問卷。問卷在四川、重慶等地發出,調查對象包括高職高專在校生、高職高專畢業生、普通社會大眾。此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500份,收回1400份,回收率為93.3%。
1高職高專教育的現狀分析
1.1全社會普遍認識到高職高專教育的重要性,但高職高專教育卻未深入人心從調查情況來看,當前,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大都充分認識到高職高專教育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在對個人的調查中,有83.6%的被調查者認為高職高專教育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它對我國經濟的發展乃至個人的成長都有重要的作用。大多數人都認為高職教育能進一步強化個人的專業職業技能。這說明人們對高職高專教育的認知已達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在調查中當被問到自己是否自愿讀高職高專院校時,僅有15%的被調查者(學生)回答是自愿的,而這15%的學生,基本是從職業高中升學上來的。一些家長及學生內心仍然不認同高職高專教育,還是愿意去擠普通高等教育的獨木橋,即使讀了高職高專院校,也是在擠不上普通高等教育情況下的無奈選擇。我們對部分企業調查后得到的結果是:企業在錄用一線人員時,首先選擇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占到72%;在回答“你對高職畢業生是否認同?”的問題時,其中有78.3%的企業對高職畢業生持基本不認同態度。為什么出現這樣矛盾的數據?我們在分析其原因時得出的結論是,一方面由于國家經濟高速發展,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加大,高職高專教育是一種發展的趨勢;另一方面,現今的職業技術教育畢業生就其技術能力、技能水平和人個素質還不能達到各行各業對職業技術人才的要求,因此人們普遍不認同高職高專教育這一培養模式。
1.2高職高專教育在加速發展,但內功明顯不足
據有關資料統計,2003年高職招生占普通本專科生的52.24%,2004年高職畢業生占普通本專科畢業生的52.5%。1998~2003年高職在校生人數從117萬增長到480萬,增長3.1倍。從結構和類型上看,1998~2003年高職高專院校從432所增加到908所,凈增476所,其中民辦高職學校164所。這說明政府對高職高專教育的投入在日益加大,但是這一舉措并沒有使高職高專教育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樣得到社會的認可。在我們的調查問卷中,就“為什么不認同高職畢業生”問題的回答,除了25%的回答者對高職高專教育體系幾乎不了解外,有51%的人認為“高職教育特點不明顯”,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理論水平趕不上普通本科生,實際動手能力趕不上中專生。在我們的調查中顯示,有76%的高職院校學生認為,在學校進行的職業技能訓練是遠遠落后于社會要求的。這表明培養模式定位不準是造成這種“政府熱,民間冷”反差的重要原因。正是由于培養模式的不完善,沒有培養出大量社會急需的人才,才導致了高職高專的畢業生就業率處于很低的水平。
盡管經濟發展很快,社會也急缺技能型人才,可不少企業幾乎想不起還有高職高專這一教育層次,許多企業在其招聘條件里寫明需要“普通院校畢業的本專科生”。
最近提出的高職高專院校學制改革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調查顯示,16%的被調查者認為兩年完成高職高專教育為妥,36%認為三年制為妥,48%認為學制不重要,而課程體系才是關鍵。
1.3高職高專師資隊伍現狀不容樂觀高職高專教育不被大多數人認同,其原因之一是師資隊伍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調查結果顯示,有67%的被調查者認為高職高專教育應偏重實踐教學環節,63%的被調查者認為高職高專教師具備的能力應該是實踐能力比理論深度更重要。而目前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師普遍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走上工作崗位的,他們的實踐能力也是在校時掌握的,因我國本身的大工程教育存在缺陷,缺少專門的專業實踐鍛煉,因而這些承擔高職高專教學任務尤其是專業課教學任務的教師,自身條件是欠缺的。這樣的老師不管主觀能動性有多高,在沒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的條件下,對實踐能力要求很高的專業課的教學效果是不理想的,教師的能力尚且如此,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就無從談起,高質量的高職高專教育就不能實現。這也從另一側面反映出高職高專教育自身的不足。
2對我國高職高專教育的思考
從上面的調查統計可以看出,我國的高職高專教育經歷了近幾年的高速發展,有關部門對高職高專教育從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到社會效益都在積極推進。但筆者根據長期以來在高職高專教育領域的親身體驗,就高職高專的招生、培養和就業的情況結合本次調查綜合分析來看,雖然目前我國的高職高專教育已基本擺脫“普通本科壓縮型”培養模式,但在基礎課程的設置上仍然與本科大體相同,基本上采用本科體系。一些專業設置,片面強調已有教學設備、師資條件和熱門課程,增設“短、平、快”專業,但實際上不能保證培養學生的質量。一些高職高專院校只想如何擴大生源,缺乏長期努力辦出高職高專特色的研究。比如,高職高專學生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在這方面與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生、中專生有何異同,需采取怎樣的培養措施和方法才能體現高職高專教育的特色等等,都需要認真加以研究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