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由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主辦,中國教育技術協會高校遠程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成人教育協會教育教學改革專業委員會、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共同支持,江蘇廣播電視大學承辦的“中美遠程教育培訓•交流•研究”會議于9月16-18日在南京舉行。來自美國馬里蘭大學、伊克賽爾斯爾大學、新英格蘭大學、俄勒岡州立大學、北弗吉尼亞社區大學、布蘭德曼大學、美國公共大學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以及全國省市電大、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等中美兩國有關專家、學者近200人參加了會議。此次中美遠程教育會議是2005年以來,繼北京、特洛伊、浙江、馬里蘭之后的第五次會議,是中美兩國遠程教育工作者相互學習、共享發展的盛會,也是國際遠程教育交流與合作的擴展。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遠程教育:服務全民學習、終身教育的平臺”,涵蓋了特殊人群的遠程教育服務、遠程教育的教與學、遠程教育課程認證與共享機制、遠程教育教師的專業能力與職業化、遠程教育在學習型組織建設中的作用、新技術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等議題。與會的中美遠程教育專家、學者就上述議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黨委副書記張少剛研究員在題為“溫故知新:對遠程教育發展的期待”的主題發言中回顧了中美遠程教育的發展歷程,期待專家學者在本次會議中繼續關注遠程教育質量保證問題,并對遠程教育未來發展的趨勢進行探討。
他指出,遠程教育的最大優勢在于優質資源共享的預期和范例,會議為各方分享成果、交流觀點、促進卓越發展提供了平臺。尤其是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數字時代,校際及人際間的合作領域、合作方式、合作途徑越來越寬廣、越來越多樣而便捷,期待以后會有更多的校際合作開發項目。他在發言中還指出,要以“心+芯”雙核驅動來建設新型國家開放大學,即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學習型社會形成為宗旨,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遠程教育服務云、高速傳送渠道、多樣性終端學習機來實現廣播電視大學的戰略轉型,建設國家開放大學。
美國馬里蘭大學學院大學校長蘇珊•奧迪吉博士在題為“打造世界一流的教學型大學”的主題發言中介紹了馬里蘭大學學院大學的一項涉及33個學科和大約1200門課程的再造計劃。這項計劃是基于研究數據和教育質量持續改進建立起來的,目的是解決學科內容上的特色差異、學生進步的普遍障礙,以及在課程排序和整合方面長期存在的問題,包括新課程開發路線圖、課程教學指南,以及將教學的重點從上課時數調整到學習效果上來的教學策略等,最終支持學生很好地達到學科目標。
江蘇廣播電視大學黨委書記彭坤明教授在題為“遠程教育發展:思維創新、價值革命、文化自覺”的主題發言中指出,中國遠程教育實現了快速的發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主動融入中國社會發展的人本化、學習化進程,自覺服務于平民的自主學習和終身發展,科學選擇了社會化、人本化的實踐模式和平民化的發展道路,由此不斷實現了思維的創新、價值的革命和文化的自覺。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化自覺的程度將直接決定著遠程教育發展環境優化的狀態,這進一步說明,平民學習文化是遠程教育發展的土壤和源泉,而文化的自覺是遠程教育環境優化的途徑和力量。
特殊人群的遠程教育服務特殊人群的遠程教育服務是本次會議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與會人員主要就少數民族遠程學習者、殘疾人學習者、農村青年及農民工的學習需求、遠程教育的輟學率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從社會發展層面,將遠程教育的價值體現在改善民生的教育之中,將遠程教育的使命通過泛在學習置于和諧社會建設之中。
內蒙古電大張建茹副教授指出,網絡環境因素的改善給少數民族遠程學習者學業表現變化帶來更大的益處;同樣社會家庭環境對少數民族學習者參加遠程學習的支持會促進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少數民族學習者所處的工作環境帶給他們的壓力相比漢族學習者更大,工學矛盾更突出。廣西廣播電視大學武峰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殘疾人教育廣西學院為例,探討了在少數民族地區以就業為導向的殘疾人遠程高等教育的辦學實踐對提高殘疾人綜合素質和能力,幫助殘疾人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生活,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的作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孫福萬教授對中英殘疾人遠程教育進行了比較,認為開展殘疾人遠程高等教育,是開放大學的歷史使命和核心價值;全納教育作為殘疾人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應該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殘疾人教育更需要高質量的學生支持服務。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張鳳龍研究員通過對“農村青年學習需求調查”研究指出,絕大多數農村青年愿意繼續學習,而且主要希望通過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的方式來實現他們學歷提升和技能培訓的目標,這為電大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張瀅以某電大2010年春英語專業(???輟學學生以及相關教師為對象,研究學生輟學的原因。研究認為,學習者個人內因與教育機構(學校)外因互動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促使了輟學現象的發生,學習者的個人內因在輟學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同時,教育機構(學校)支持服務系統存在的不足,尤其在入學指導、課程難易度、交互等方面的欠缺也對輟學產生重要的影響。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現代遠程教育研究所李瑩對安徽地區1999-2009年的輟學率數據進行了挖掘分析指出,隨著現代遠程教育實踐的不斷深入,多視點的輟學率均呈明顯下降趨勢,反映了院校降低輟學率的能力在不斷提升。
遠程教育的教與學遠程教育有著獨特的教學形式,在理論研討的過程中,與會代表從學習可持續發展層面,在遠程教育學習持續力的保持與激勵、教考分離的師生關系及其教學模式重構、學習效果的延遲評價、網絡學習共同體成員的相互影響和學習支持服務的有效性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現代遠程教育研究所魏順平指出,從群體角度看,學生在線學習行為在時間上比較分散;從個體角度看,學生在線學習時間投入低,學生瀏覽資源以完成作業為最高要求,在線學習呈現出缺少計劃、隨意終止、集中性、突擊性的特點。造成學生在線學習時間投入低的外在因素之一可能是缺乏必要的教學干預,內在因素有性別、年齡和專業層次。馬里蘭大學學院大學蘇珊•C•馬龍(SusanC.Malone)在一項針對由77名學生參加的MBA基礎課程研究中發現,使用推薦模塊的學生成功完成該課程學習的幾率是其他學生的兩倍,學生的反饋總體上是正面的。研究表明,應該提供多樣的學習模塊供不同的學生選擇。知識學習模塊是有效的,應該把它應用到其他資源學習過程中去。花時間去使用學習模塊的學生在作業中表現得更好,因此,有必要要求學生至少要花5-10個小時去運用學習模塊。而那些學習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如果想做好作業,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新英格蘭大學(USA)邁克爾•包杜恩(MichaelBeaudoin)對國際培訓、績效與教學標準委員會開展的一項國際研究項目的數據進行了探討,研究表明,在線學習的學生愿意坦誠地分享他們的經驗和觀點,時間管理和個人動機是學生在線學習成功的首要因素。江蘇廣播電視大學王永輝也提出,時間管理問題是學生學習中的首要問題,多數學生存在績效輔導的潛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