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音樂
在北京市北海幼兒園小班幼兒的表演舞臺上,小音樂劇《蔬菜的故事》開始了如下的表演:
吃午飯的鈴聲響起,后臺傳出老師的聲音:
“孩子們,來吃飯嘍!”
后臺又傳出孩子的聲音:
“不吃不吃!我們不想吃菠菜!”
“我就想吃肉!”
穿著綠裙、戴紅帽的“小菠菜”跌跌撞撞地上到了臺前,朗讀詩歌:
“綠菠菜,綠菠菜,小小紅帽頭上戴,綠色的裙子甩一甩。
嘿!看我的鐵質多豐富,臉蛋紅潤不貧血。
唉,可惜卻被扔出來!”
“小菠菜”面帶一副無奈的表情,邊舞蹈邊唱主題歌“翠綠紅黃多可愛”:
“小蔬菜啊小蔬菜,翠綠紅黃多可愛。
新鮮美味有營養(yǎng),娃娃成長離不開。”
之后,西紅柿、芹菜、胡蘿卜也相繼地被“扔”了出來,它們都用詩歌的形式述說著自己的營養(yǎng)價值,并重復歌唱主題歌“翠綠紅黃多可愛”。
被“扔”出來的四種蔬菜一起朗讀:
“蔬菜是個大家庭,品種多樣數不清。
菠菜、芹菜、西紅柿,還有一個胡蘿卜,維A、維B、維C、維D,都是身體必需的!都是身體必需的!”
這時,孩子甲、乙、丙、丁走到臺前。
甲說:“你們聽到剛才蔬菜朋友說的話了嗎?”
乙說:“我聽到了,它們的營養(yǎng)很豐富。”
丙說:“對我們長身體有幫助!”
丁說:“我們挑食,不愛吃蔬菜,就會身體弱,愛生病。”
四個小朋友一起朗讀歌謠:
“小羊愛吃草,小雞愛吃米,小兔愛吃菜,小貓愛吃魚。我們都是好孩子,吃飯不挑剔!”
最后小朋友拉著小蔬菜一起跳舞、再唱主題歌“翠綠紅黃多可愛”……這是小音樂劇“蔬菜的故事”的表演梗概。
這種表演的場面是讓人感動的,臺上稚嫩的幼兒表演得那么認真、投入,臺下觀看的幼兒則興致勃勃,紛紛跟著一起朗讀和歌唱。
最可喜的是,據家長和老師反映,通過音樂劇的排演,孩子們改變了吃飯?zhí)羰场⒉粣鄢允卟说膲牧晳T,對平時不愛吃蔬菜的孩子或肥胖兒,值日生提醒、孩子們之間也互相幫助監(jiān)督,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逐漸成為孩子們的自覺行為。
一、幼兒園實踐“小音樂劇”活動的目的與意義
當前,幼兒藝術教育中存在著如下問題:或者是家長不夠關心、不夠重視孩子的藝術能力發(fā)展;或者是過于注重技能練習,把藝術教育等同于“技藝教育”等。他們不了解幼兒藝術能力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忽視幼兒的興趣培養(yǎng),而帶有盲從、攀比的功利性。幼兒園里的藝術活動則多以分科的形式進行,音樂、美術、文學藝術有各自的教學安排,相互之間缺少內在聯系和統整。
本來應該是貫穿于一日生活的藝術活動,在主題性教學的安排中,反而被淡化了、邊緣化了,藝術教育失去了應有的位置。而承擔藝術領域教學的教師,自身藝術素質和教學能力的提高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1]如何將藝術領域和其他領域的學習活動相互溝通和有機結合,發(fā)揮學前教育的整體優(yōu)化效應,是藝術領域教學需要深入探索的問題。
2004年7月,為落實“十五”課題“網絡資源及多媒體技術在藝術教育中的應用研究”,我們在幼兒園策劃和推出了“小音樂劇”的教學活動形式。第一批設計、創(chuàng)作的6個“小音樂劇”在北京市第一幼兒園、北海幼兒園、北師大幼兒園、宣武實驗幼兒園和劉詩昆音樂幼兒園進行了教學實驗,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也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愛模仿、愛表演是兒童的天性。“過家家”既是兒童的天才的游戲,又是角色的表演。扮演角色的表演既是幼兒對生活的學習,也是人生的一種體驗。
戲劇是兒童在生活中學習的最好方式之一。
戲劇是以充滿情感色彩的活生生的形象感染觀眾的,所以對通過戲劇傳播的生活知識、品德教育、科學常識會給兒童以深刻的印象。通過戲劇了解世界,是非常有效的選擇。
通過“演戲”可以增強幼兒角色意識,而角色意識是未來進入社會必不可少的準備。
戲劇活動是一種需要共同協作的群體活動,一種集體的創(chuàng)造,在表演活動中兒童學習了與人相處、配合交流。戲劇通過美的形式為兒童提供了關照他人、反省自我的機會。戲劇是當眾表演故事情節(jié)的藝術,需要更大膽和更強的表現力,因此可以提高兒童的自我表現能力和自控能力。
戲劇包含了文學、音樂、繪畫、舞蹈、雕塑等各藝術門類的表現手段,對豐富、提高兒童多方面藝術才能具有積極意義。總之,戲劇為兒童打開了一個充滿挑戰(zhàn)和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