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公共管理
摘 要:本文針對目前普通高校學籍管理工作中的學籍不良異動現狀,探討了高校學籍管理中實施學籍預警機制的積極意義,著重探討了學籍預警機制的特點和具體實施內容、實施效果,為高校學籍管理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提供參考,以促進和諧教育的實現。
關鍵詞:高校、學籍預警、教學管理、機制
案例一:某高校學生,大學二年級因期末考試三門課程未通過,被學校要求降級試讀。
案例二:某高校學生,大學三年級因期末考試四門課程未通過,被學校要求退學。
案例三:某高校學生,大學三年級因在校期間累計未修夠學分達到30分,被學校要求退學試讀。
……
我們可以看到,諸如此類的情況在目前的高校里時有發生。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深入,高等學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造成學生的文化素質基礎參差不齊,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面臨著日益嚴峻的考驗,尤其表現在學籍不良異動管理工作中。絕大多數高校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結合相關的學籍管理條例,都制定并實行了適應本校校情的“學籍預警”制度,對被預警的學生從各方面進行警示和幫助,督促輔導員與學生家長及時溝通,并鼓勵學生化壓力為動力,促使他們朝好的方向發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人性化管理,也為高校順利完成教育目標,構建和諧教育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學籍預警的產生
高校原有的學籍管理制度大都是傳統的“事后處理型”,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如果學校未能在學生家長和學生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家長對學生在校學習狀況、違紀行為等表現了解不清或了解不及時,最終錯過了最佳教育期,最終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個人發展,給家庭或學生本人都會帶來極大的精神傷害。學籍預警就是針對這種情況,通過學校、社會、家長、學生之間的多方溝通與協作,對學生在學習中即將發生的問題和困難進行緊急提示或預先告知,警示學生學習過程將要走向的狀態和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并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通過學校、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與協作,督促學生努力學習,加強修養,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一種信息溝通和管理制度。教學管理者若在學籍管理中樹立必要的危機管理意識,針對學生不同情況的異動現象啟動相應級別的學籍預警,則會為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建立一道必要的保護屏障。
二、學籍預警的實施目的
1、加強學校管理部門、任課教師、輔導員與家長、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多方協作,適時引導和及時干預,幫助盡可能多的學生完成學業。
2、督促在校學生能按照學校和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方案的要求,努力學習,加強素質修養,避免、減少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順利完成學業。
3、確保整體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努力緩解和減少社會、家庭的矛盾與沖突。
三、學籍預警的重要性
1、適應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當前大學生成長在以互聯網和手機通信為代表的現代傳媒手段蓬勃興起的時代,對外開放不斷擴大,西方的社會思潮和生活方式通過各種途徑展示在他們眼前,雖然他們具有較寬廣的國際視野,但很多人對其中錯誤的東西缺乏正確辨別的能力,容易迷失方向。若能建立預警教育機制,有利于對大學生的不良思想、行為做到事先警示教育、事后跟蹤管理。
2、符合大學生發展規律的需要。學生在個人發展過程中難免出現挫折與階段性的反復。當前各高校均有不少同學由于其人生觀、價值觀在成長過程中發生偏差,崇尚“享樂主義”,主要精力不放在學習上,從而導致有多門課程重修而受到退學處理。若建立預警機制,可以為學生提供“再生”的機會,引導學生良性發展。
3、加強大學生家庭教育的需要。在大學階段,家長認為培養小孩的任務已經完成,只在生活上關心他們,至于學業,已不作要求;另加上絕大部分同學都在異地求學,父母無法向中學時代那樣隨時獲得學生的情況,而多數學生向家長報喜不報憂,甚至提供錯誤信息,導致家長對子女在學校的表現情況不了解,最終使學校與家庭的教育脫節。建立預警機制,有利于加強學校教師與家長的聯系,便于及時溝通,相互協作,共同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4、適應當前大學生主體層次發生變化的需要。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如今普通高校的大學生不再是擴招前“精英教育”時代的“天之驕子”。盡管現在的大學生,他們熟悉現代化教育技術和學習技術,對新信息有較強的獲取能力,但生源質量、生源層次明顯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面對教育對象主體層次發生的這種變化,在正面教育的基礎上,輔以預警機制可以起到“揚鞭奮起”的警示與鞭策作用。
四、現行學籍管理體制的狀況與弊端
綜觀現行高校學籍管理體制,其中不乏存在著一些弊端,具體表現為:
1、忽視了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現行的學籍管理制度如升、降、退、畢業分配,主要是依據學生學科成績是否合格來運行的,導致了一種把考試作為目的的客觀結果,使學生最終成為一種“考蟲”。
2、培養模式單一,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大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而培養創新性人才,必須發展個體原有的身心基礎,并將外在的人類文化內化為身心素質,可見發展個性是創新教育的起點和歸宿。人才個性的趨同化實際上是大學功能的一個削弱。目前我國的學籍管理在理念上還未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其一、強調共同性,無視差異性。其二、原國家教委《關于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一章第三條指出“健全管理制度應同加強思想教育相結合,對學生以引導為主。”而學校在貫徹學籍管理中,存在著重管理輕教育的現象。
五、新形勢下學籍預警機制的完善
學籍預警機制作為組織的一種信息溝通機制,從信息理論上說,應是一個由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及決策、信息的貯存、信息反饋等環節構成的完整工作系統。因此,學籍預警機制的構建,應包括如下工作系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