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經濟相關
循環經濟目前并未一個公認的定義。但其所蘊含的內涵已經廣泛為世界各國所接受,主要指一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能夠正確認識經濟發展對環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發展經濟中的資源再生、無污染與生態化。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核心在于“3R”原則:資源利用的減量化(Reduce)原則,即在物質生產中,利用綠色技術盡可能少地輸入自然資源;產品的再利用(Reuse)原則,即在產品的使用過程中,盡可能地延長產品的壽命,實現產品的循環使用;資源的再循環(Recycle)原則,即在產品已經失去使用價值后,利用技術提取其中的資源,實現資源再循環利用,盡量減少產品對環境的污染程度。當今世界日趨嚴重的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了各國政府的普遍關注,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其綠色環保、資源循環的概念獲得了各國專家和民眾的青睞,世界各國都在利用各種手段從不同的角度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我國長期以來一直實行高能耗的“以資源促經濟”的發展方式,盡管取得了不小的經濟成果,但是也付出了環境惡化、資源逐步枯竭的代價。因此,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實行可持續發展,需要我們研究循環經濟的普及與推廣方式。
北部灣經濟區的開發給廣西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東部地區過去“靠資源換增長”的做法我們不能簡單模仿。因此,研究廣西發展循環經濟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更能有效減少能源損耗和促進環境保護,它以“資源——產品——資源”的無限閉環循環生產方式代替傳統的“資源——產品——環境污染”單向運動的生產方式,充分實現了人類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合理統一,是當前國際推崇的經濟增長模式。
1 循環經濟的基本框架
盡管世界各國的循環經濟體制不盡相同,但基本的發展框架仍然是統一的,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1 國家立法支持
雖然循環經濟作為一個較為系統的稱呼并未正式出現在各國的成文法之中,其本質通過各國頒布的不少法律得以體現,包括德國的《廢棄物處理法》、美國的《污染預防法》。日本是循環經濟上立法較為全面的國家,2000 年 6 月,日本政府公布的《循環型社會促進基本法》,作為調整循環經濟的基本法律,隨后又出臺了《固定廢棄物管理和公共清潔法》以及《促進資源有效利用法》等作為補充的總和法;2001 年4 月實行的《家電循環法》,規定廢棄的空調、冰箱等家電需要由廠家負責回收;2002 年 4 月又頒布了《汽車循環法案》,規定汽車生產廠商必須回收廢舊的汽車;同年 5 月,日本又推出了《建設循環法》,要求 2005 年后建設工地的所有建材資源的再利用率必須要達到 100%;類似的立法還包括《促進容器與包裝分類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綠色采購法》等。正是有著全面系統的立法支持,日本得以循序漸進地推進其循環經濟與循環社會的建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因此,立法支持是邁向一國循環經濟建設的第一步。
1.2 構建循環經濟發展體系
一國政府設置循環經濟的發展戰略模式,應按照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制定相應的政策,同時設置循環經濟的管理部門,促進循環經濟模式的管理。在政府管理的體系下,各個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區的循環經濟發展政策,一般較為普遍的是采用設立循環生態工業區的方式,將工業集中在一處,促進資源的再回收、再利用,減少污染成本。對國民的管理則采用按社區分類的方法,對垃圾進行細致分類,盡量提高垃圾的再利用率。同時大力宣傳循環社會循環經濟的生活方式,鼓勵居民使用自帶的工具器皿,減少一次性產品的使用率。
1.3 提升循環經濟理念
立法只是建設一國循環經濟的第一步,而若要真正走上循環經濟道路,則需要該國居民整體循環經濟意識的提升。由于資源匱乏,日本雖然 2000 年才有循環經濟的相關立法,但是國民早在上世紀六七年代就已經自覺養成了節約資源、促進再生資源循環使用的做法。日本屬于典型的資源進口國,90%以上的資源都依賴進口。20 世紀兩次石油危機使得日本經濟遭受了重創,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開始把節能視為國家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低耗能產業,并通過社會和企業的大力宣傳,讓日本國民也養成了良好的節能、環保習慣,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重視節約能源控制污染外,國民也會優先購買那些能耗更低或者能夠循環使用的產品。國民循環意識的集體提高給日本經濟帶來巨大的好處,目前日本創造 1 美元GDP 所消耗的能源,只有美國的 37%,是發達國家中最小的,為日本的經濟發展節約了大量的資源。
1.4 促進循環經濟科技的發展
循環經濟需要新技術、新知識、新人才的支持。各國政府為了促進本國循環經濟方面的知識技術發展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與做法。如日本 1993 年就制定了“新陽光計劃”,規定自 1994 年起,該國居民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可以獲得政府的經濟補貼,補貼額度高達安裝系統成本的 50%。前民主德國曾經長期存在一種工程師職業,這類工程師稱之為能源資材節約工程師,所做的主要工作是負責研究各種原材料的節約辦法,能源資材節約工程師為當時資源匱乏的民主德國節約了大量的材料與能源。歐洲國家 30 多年來長時間使用雨水回收系統,嘗試將降雨回收進行再利用。僅北歐國家目前就有近 10 萬個雨水回收系統。雨水回收系統可以將雨水直接調整為廁所、洗浴、清洗等生活用水,為這些國家節約了大量水資源。歐盟不少國家則充分利用了風能,將其應用到農業、發電以及采暖和降溫等領域。愛爾蘭作為一個島國,其風能資源十分豐富,該國也是世界上利用風能最多的國家,據該國能源部的統計,2011 年通過風能技術的利用,可以滿足全國 37%的電力需求,而且這一比率有望進一步增加,這無疑大大緩解了該國傳統能源面臨的壓力。這些循環經濟的新技術、新知識與新能源的出現標志著循環再生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經濟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同時也為這些國家節約了大量的資源并且減少了大量的污染。因此,新技術與新知識可說是一國發展循環經濟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