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文學理論論文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長城開啟了工程,這個堪稱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工程十分繁雜,在秦朝統一中國之后,才連成了萬里長城。長城位于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有6700公里。逶迤于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不僅可以領略到中華民族的雄偉氣勢,世界奇跡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失芳華,卻變得更有韻味,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才能真正的亙古不變,永恒如一。
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搖籃,長城地帶是文學藝術生長的一片肥沃的土地,它曾被許多的文學家和藝術家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稱頌,其中包括詩詞贊頌、歡歌高唱、書法繪畫等,也曾被嵌入了許多中國民間傳統故事中當背景,例如孟姜女哭長城、戚繼光坐鎮薊州等,長城所體現的文學藝術形象早已經深得民心,不僅受千萬中華兒女的愛戴,世界各國人民也是慕名而來,一睹其雄偉的光景。
一、長城的歷史文學藝術
早在幾百年前,萬里長城就被列入了中古世界八大奇跡的行列。長城由于修筑的時間和工程量都是十分艱巨的,在這樣的奇觀背后,其深藏在內的歷史文化內涵也是相當豐富的。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長城就已經成為一座歷史的豐碑,封建社會的政治歷史、戰爭和文化事件都給予了這座豐碑不斷的風雨洗禮,使其蘊藏了藝術的光輝。長城建筑的城墻城門、關城和烽火臺等都給古代文學家帶來靈感,從而促成了許多詩詞歌賦和民間文學的誕生。
(一)長城與邊塞詩詞文學藝術
邊塞詩詞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是極其重要的流派,有不少的騷人墨客,詩人詞家在長城的雄偉風韻的熏陶下,將長城和離別融合,將悲痛之情、斗志之情灑于長城,寫下遺留萬世的詩詞名句和不朽的篇章。受百姓千載傳誦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是出自王維筆下的邊塞詩詞;還有將長城關城和戰爭結合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這是王昌齡的古往今來的不朽詩句。更有偉大領袖毛主席借長城的雄壯河山景色來抒發自己的革命胸懷:“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時滔滔。”這些歷代的文學藝術家們踏遍長城,而長城本身就是建筑中的藝術奇跡,為它所留下的文學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二)長城與民間傳說故事
長城鑄就出來的民間傳說故事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并且都還是家喻戶曉的。這些以長城為背景的民間故事也給文學藝術帶了一絲光芒,有的將傳說編制成文章,有的為了讓傳說故事變得更充滿傳奇色彩,加以創新改編,形成一個豐富的故事。
在許多的傳說里,最著名的當然非“孟姜女哭長城”莫屬了。這是一個發生在秦朝的故事,當時有一個叫孟姜女的善良女子,有一天她在家里的院子干活時,發現了一個為了逃難而躲在她們家院子里的一個男人,他就是范喜良。由于當時秦始皇為了建造長城而到處抓人去做勞工,但長城的建造歷時相當長,而且施工量也是非常巨大的,耗去的人力物資也是難以計數的。此后,倆人日久生情,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結為夫婦。但在結婚當天,范喜良還是沒能逃過命運的劫難,被官兵發現后抓去做建造長城的苦工。
孟姜女為了能和丈夫相聚,就踏上了尋夫的道路,經歷了風霜雨雪,跋山涉水,到達了長城建筑的工地后,她向工人們詢問,有沒有范喜良這個人時,工人告訴她一個噩耗,丈夫已經去世了,尸首被填埋在了長城的城腳下。晴天霹靂的噩耗劈頭而來,孟姜女傷心欲絕,在長城的城腳下止不住哭泣,一直大哭了三天三夜,似乎連老天都被感動了,下起了傾盆大雨來,風也吹得越來越猛烈,天氣變得十分不尋常,這時突然一聲巨響,只見一段長城發生了坍塌,而露出來得正好就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終于見到了逝去的心愛的丈夫。那天之后,孟姜女因為對丈夫的深愛而哭倒了長城的故事也就傳開了。
二、文學藝術對長城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之后,國內的旅游事業由于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注,因此正處于蓬勃發展的狀態中。而政府發展旅游事業的重點之一就在于宣傳國內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作為旅游勝地的長城,可以說是中華的另一個威武象征,如同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和克服困難的堅韌毅力。
而恰恰是毛澤東的“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點燃了長城作為中國特色旅游點的導火線,使世界各國的人民都因為這樣的一段文字而來長城挑戰自己,希望能一睹萬里長城雄奇壯麗的身影,通過這獨特的雄偉奇觀,向全世界的人們展現出深藏豐富的中華民族文化,魯迅先生說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獨具特色的長城因為有了奔騰起伏的文學藝術的點綴,而將內藏的文化氣息展現出來,給中華大地畫龍點睛,在文學藝術里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映入眼簾的長城雄風,為歷代的文學藝術家勾起靈感,文辭的風格各異,有抒發悲壯之情的,有描寫兵民生活疾苦的,還有形容戍邊征戰的,這些生活的詩篇都為長城穿金戴銀,披上光輝的衣裳。
三、千年帝國和萬里長城
提到萬里長城,大家自然而然會聯系到中華帝國,就如同提到金字塔就會想到古埃及一般。在神秘遼闊的中原,一直屹立的萬里長城是中華的形象代言人,更是東方專制主義的象征,這要和卡夫卡的《萬里長城建造時》聯系起來。
(一)卡夫卡與萬里長城
弗蘭茲•卡夫卡是一位享譽盛世的奧地利小說家,一生中有許多優秀作品。而卡夫卡與中國也頗有淵源,他生前就偏愛研究道家思想,還讀過《論語》《道德經》等中國古代著作。而他所創作的《萬里長城建造時》通過表面描述中國的長城建筑和歷史,深刻的透露出在西方人眼里的中國傳統與長城。
雖然這一部小說讀起來并不是通俗易懂的,但在篇章與篇章中,起承轉合,能夠從中讀到一種西方的中國長城文化,長城的成功建造已不僅僅是一座雄偉的建筑,而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被賦予了特殊的奇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