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會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會計人員要具備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必須經過良好的會計教育。然而由于我國會計教育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幾乎已經全部停止,再加上改革開放后又受到計劃經濟理論的束縛,因此致使我國的會計教育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會計教育目標不明確,層析界限不清晰。目前,我國對于各層次的會計教學缺少統一和準確的界限。以我國本科的會計教學為例,國家對其確定的教學目標為培養能夠在會計事務所、研究機構、高校、經濟管理部門以及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實際工作、會計教學工作或會計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高級型人才,然而從我國高校本科會計教學的現狀來看,不同的高校在會計教學上的目標各有不同,其共同的特點是對于本科會計教學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缺少科學、深入的研究。也就是說,我國的會計教育機構之間的培養目標劃分不清楚,這就導致了不同的會計教育層次在課程設置上差別并不是很大,無法根據其教學目標給予準確的定位。
第二,會計課程體系不完善。目前,我國會計教學課程體系的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一是各門課程之間的銜接不夠,有些課程之間存在嚴重的重復現象,而有些課程之間又互相推卸內容,從而造成了教學內容的遺漏和缺少;二是輕理論重制度的現象比較嚴重,由于我國新的會計制度頻繁頒布,導致了會計教學教材的頻繁更換,這樣就必然導致了教學過程中對于理論知識的忽視,從而造成會計實踐無法深入的現象;三是在有些高校在會計教學課程設置中,缺少一些在實際應用中比較重要的課程。
第三,忽視會計職業誠信教育。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會計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于會計人員的誠信素質要求非常高,因此,誠信教育在會計教育中所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然而,在我國的會計教育中,往往只重視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而忽略了誠信教育,這樣就到導致了畢業的學生在從事職業過程中經常發生缺乏誠信的事件。
第四,會計考試缺乏實用性。考試既是對老師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測試,同時也是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實際運用能力的一種方式。然而,在我國會計教學的考試中,學生往往是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來應付考試,而不去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這樣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和素質的培養,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二、提高會計教育質量的對策
針對我國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本文提出了以下措施,促使我國的會計教育的更好發展,進而培養出更加優秀的高級會計人才。
首先,明確會計教學的目標。會計教學的目標主要可以劃分為以下三個層次:一是培養學生對于會計專業知識的掌握能力;二是培養學生將所學的會計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培養學生在掌握了已有的會計知識的基礎上善于創新和發現新方法。我國會計教育系統已經形成了以專科、本科、研究生為主要層次的教育體系,因此,不同的教育機構就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準確的對自己的教學目標進行定位,從而采用相應的教學方式。
其次,加強高校會計課程的建設。會計專業課程建設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加強:一是在課程設置時,需要仔細審查和研究各學科的內容,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避免重復或遺漏;二是在教材的選擇上,應該在重視基礎教材的基礎上盡量選擇最新版本、具有實際應用的教材。再次,重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我國高校在會計教學中應該增加開設與會計職業道德相關的課程,讓學生在思想上樹立起誠實守信的道德意識,并明確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應該遵守哪些職業道德和法規。同時,擔任會計教育中職業道德教學工作的教師必須是具備較高的素質,并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寬闊的知識面,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改革會計考試方式。我國會計教學的考試方式應該逐漸朝著重思維、輕記憶的方向發展,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會計專業實用強的特點,我國高校在對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考查時可采用新的方式,比如課題研究或項目團隊合作等,鼓勵學生結合具體的情況或案例來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作者:景冬梅 單位:西京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8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