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農業經濟體系探究
1循環農業經濟體系的含義和特征
1.1循環式的資源利用
在傳統農業經濟中,各要素的流向是單向的,也就是資源-產品-廢物排放,它的主要特點是高消耗、低轉化、污染嚴重。傳統農業經濟模式下,人們大量攫取地球資源,然后大量排放污染物,資源的利用是一次性的,轉化方式是粗放的低效率的。循環農業是追求與環境和諧發展的經濟模式,它的特點是循環反饋流程,即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這種模式能耗低、轉化率高、污染較小。在這個循環體系中所有資源都能得到合理利用、循環利用,最大限度的降低農業生產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
1.2資源的閉路流動以及能源的梯度利用
循環經濟是將經濟系統看做生態系統的一種,而且這個經濟系統以生態系統所存在的各種資源和服務為基礎,也就是說經濟系統是生態系統的衍生物。基于這種理念,循環農業遵循生態系統規律,通過工業和環保技術手段,實現資源的閉路流動以及能源的梯度利用,建立理想化的農業經濟系統和生產模式。
1.3循環農業堅持的五個原則
循環農業經濟體系考慮到了生態環境的承載力,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盡可能提高資源的轉化效率,探索資源的循環使用,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在農業生產中堅持以下原則:減少資源使用量的原則、在生產源頭縮減自然資源的投入量;產品長效使用原則,也就是延長產品使用壽命和范圍;廢物的循環利用原則,盡可能的減少廢物排放,降低所排放廢物的危害,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回收原則,也就是將人類排放的各種廢棄物回收利用;再制造原則,利用先進技術和手段對報廢產品進行改良和修復。
2構建循環農業的策略
2.1加強農業經濟技術創新能力
科技是保證循環農業經濟構建的前提和動力,人才是實現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根本,所以要加強對農業從業人員循環經濟的教育和技術培訓。首先,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計劃,提高培訓的效率,快速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其次,政府應大力宣傳推廣循環農業經濟,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通過多種方式推廣農業科技,利用一切可能資源為循環農業經濟改革創新服務。
2.2完善循環農業經濟法律法規
雖然對于循環農業經濟的宣傳推廣非常重要,但是法律法規是人們落實循環農業經濟的強制手段和保障。比如可以制定“廢棄物強制回收管理辦法”,“循環農業管理辦法”和“食品安全法規”等,通過法律法規的強制性手段將循環農業經濟形式固定下來,提高農業人員法律意識,明確他們的責任和義務。另外,要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對于違法循環農業法規的人們給予適當長發,確立循環農業經濟的權威性。
2.3建立農業集群生產模式
首先,應健全農業基礎建設,提供必需的設備,政府應加大投資力度,同時給與農業發展政策傾斜和優惠,建立農業企業集群發展平臺,鼓勵企業間合作交流。另外,建立循環利用的生態園,包括林業、漁業甚至工業產業,建立農副產品加工、銷售和運輸集中發展的集群產業。同時根據產業布局和區域產業發展情況,在集群產業發展平臺上,實現上下游產品的循環利用,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利用效率并降低生產成本。結束語通過上文可以看出,循環農業經濟是實現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循環農業經濟的實現需要人們要轉變觀念,理解循環農業經濟的含義和特點,其次,要改革農業發展科學技術,健全循環農業經濟發展法律法規,完善農業集群生產模式,為實現農業循環經濟創造條件。
作者:顧玲 單位:江蘇省大豐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4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