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中小學會計制度比較
1總體結構的變化
新制度將舊制度中的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進行拆分,取消了年終清理結算和賬目結算部分,同時也取消了第五部分會計檔案的內容。新制度借鑒了《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相關的內容和格式、根據中小學校財務會計的特點合理地建立了相關會計核算和會計報表制度。
2主要會計科目的變化
(1)資產、負債類科目的變化
新制度對“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財政直接支付“”財政授權支付”科目明確了會計編號并做出了具體規定。同時新增了“在建工程”科目,中小學校在對基建項目進行單獨核算的同時應當至少按月在“在建工程”科目中反映。新制度還將勤工儉學項目投資和其他投資調整為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新增了“待處理資產損益”科目來核算相關資產的處置情況。而在負債類科目方面,將相關工資科目整合為“應付職工薪酬”來統一核算,此舉更加細致地對工資制度進行核算。新制度還將“應付及暫存款”科目分解為“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長期應付款”三個部分,但在具體核算內容方面仍有差異。此外,還將“借入款項”分解為“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以上對相關會計科目的增加和分解都反映出我國中小學會計制度和企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趨同。
(2)凈資產類科目的主要變化
在新制度中,凈資產科目的變化最大。首先,縮小了事業基金的核算范圍,即取消了舊制度中的“一般基金”和“投資基金”科目,將其中屬于無形資產的部分劃分到“非流動資產基金———無形資產”科目中。其次,增設了“非流動資產基金”,將原先的“固定基金”科目取消,增設“非流動資產基金”來核算相關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長期投資等非流動資產項目。再次,整合了“專用基金”科目內容,擴大了本科目的核算范圍。最后,增設“財政補助結轉”“、非財政補助結轉”、“財政補助結余”科目,這些科目的設立嚴格區分了財政資金和非財政資金,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資金下撥的成本,便于對各單位的預算執行和結余情況進行監督。
(3)收入、支出科目的主要變化
新制度在對原有科目進行調整的基礎上新增了“公共財政預算撥款”、“政府性基金預算撥款”“、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經營收入”等內容,同時刪除了“撥入專款”和“勤工儉學收入”科目。在支出類科目方面,刪除了原有的“撥出經費”“、撥出專款”“、結轉自籌基建”、“專款支出”、“成本費用”、“勤工儉學支出”、“銷售稅金”科目,調整為“事業支出”“、其他支出”等科目。
3財務報表方面的變化
(1)資產負債表方面
在舊制度中是以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這一公式為基礎進行編制的,而在新制度中是以資產=負債+凈資產為編制基礎的;同時在結構上,新制度按照流動性由強到弱進行編制,分別按照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進行分類。此外,新制度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在建工程項目可以體現出學校的基建金額,反映出學校的相關財務狀況。新制度不僅完善了報表的格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與國際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告趨同。
(2)收入支出表方面
新制度的收入支出表更加明確了相關的格式和項目,縱向反映出資金的類別,橫向反映相關收支、結轉結余情況。在期末時可以一目了然的掌握學校的不同類型收支和結存情況。同時新的收入支出表在格式方面更為簡潔明了,便于利益相關者的閱讀和使用。
(3)財政補助收入支出表方面
新《中小學校會計制度》中的財政補助收入支出表則更加明確地反映出學校的財政補助收支、結轉、結余情況,也有利于來年的預算編制。此外,在附注中增加了關于學校整體財務狀況、業務活動說明等相關內容,同時還對重要資產的處置、重大投資、以前年度結轉結余的調整等信息進行披露。新制度還強調要對學校食堂單獨核算的會計報表進行披露。
4結語
在我國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部門預算等一系列財政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新《中小學校會計制度》于2014年1月1日開始執行,這也表明我國的學校會計制度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同時也表明了我國中小學校會計工作正向事業單位和非政府組織機構會計工作趨同。而面對這些變革,不僅需要我國學者加大對學校會計這一領域的理論研究,也需要學校的財務工作人員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努力做好實踐工作。此外,新制度的完全實施還需要一定時間,這就要求政府、學校這兩方面做好相關新舊制度的銜接工作,盡早貫徹落實新制度的實施。
作者:張婳晴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6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