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問題及對策
1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完善措施
1.1正確采集標本
標本的選擇不規范對于檢驗結果來說等同于無效,標本的采集都有其要求和規范,如果不按照要求和規范來進行,采集到的標本根本就無法體現患者的情況,那么檢驗了還不如不檢驗,至少不會產生錯誤的結果,因此對樣本的采集一定要注意其時效性、代表性、標準性。
1.1.1采樣的時候選擇最佳的時間是為了保證其身體內的各化學成分都處于滿足檢驗精確度的要求之下,因為人體內的化學物質在不同的時間段會出現一些變化,導致檢驗結果的差異,比如說血液采集在清晨8點鐘進行,而且要在其他項目之前進行,患者要求處于空腹狀態,這樣血液檢驗的各項指標才比較符合患者的身體狀態。尿液的采集要求是患者清晨起來的第一次排尿,此時的樣本具有比較高的穩定性,各項成分完整,對于臨床檢驗的準確性具有很大的幫助。
1.1.2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標本如大便取教液、血液部分;痰液避免棍入唾液;末梢采血避免組織液混入;穿刺避免紅腫、潰殤、癲痕等處;抽血要求采集通暢,止血帶不能夠扎太久,在回血后需要馬上放松。
1.1.3采集樣本時的操作要求:使用抗凝和防腐劑要求正確,避免材料被污染,標本在被污染的情況下會出現假陽的反應,出現錯誤結果。不要在輸液同側采集標本;止血帶的壓迫時間應該控制在半分鐘之內,時間過長,血液淤積,血液濃縮。抽血要求防止泡沫產生,引起溶血,這樣標本的紅細胞數量會異常,對血液生化指標產生一定影響;將抽出的血液輕搖,讓血液和抗凝劑進行混合,避免凝固;將真空采血管在完成采集樣本工作后,輕轉5次左右,力量不要太大。
1.2標本管理
標本標簽會記錄患者的一般性資料,包括其疾病、樣本、項目等等,這樣就可以避免因為標本的混亂而出現錯誤結果,所以標本標簽應該要貼好,不要貼錯。采集、運輸、保持的過程都應該要嚴格要求,確保樣本的質量不出現問題。
1.3樣品的運迭、保存與處理
樣品在采集完成后,就應該即可的送至檢驗部門,血液標本更是需要對運輸和儲存的時間進行縮減,處理的快,檢測的快,耽誤的時間越少,其檢驗結果就越精確。樣本在進行運輸的時候,要求其密封性好,避免受到外界污染以及漏出,夏季高溫、冬季低溫的地區,需要注意溫度的控制。需要長距離運輸的話,應該要先進性預處理。運輸過程應該要對樣本進行保護。
2結束語
全面的質量管理有利與確保標本的質量,從而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人們往往容易忽略的是從取得標本到標本送達實驗室的過程,所以檢驗前階段的質量控制顯得尤為的重要,檢驗人員必須要認真地對待。平時檢驗人員應該注意總結能夠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避免發生一些常規錯誤。
作者:趙敏 單位:浙江省瑞安市婦幼保健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7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