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人文素養探究
有效教師的研究與實驗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有效推進區域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子課題之一。在素質教育勢在必行、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今天,討論和研究有效教師的核心素質十分迫切和必要。筆者作為一線語文教師,參與了課題《有效語文教師核心素質的測評與研究》的申報和研究實驗,在這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討。筆者認為有效語文教師應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下面將從三個方面對這一觀點進行論述。
1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有效語文教師應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
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師應該是人文精神的弘揚者。要弘揚人文精神,首先自己應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這是不爭的事實?!墩Z文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的特點是這樣概括的“: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闭Z文教學的人文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語文教學要以人為本。另一方面是語文教學的文化性。語文學科中蘊涵著豐富的人文因素,語文課中就應當富有濃厚的人文氣息,語文教育就一定要弘揚人文精神。長期以來我們較多地強調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其人文性,語文課變成了字詞句章的枯燥分析課和語文知識的死記硬背課。這種做法很顯然不符合語文課的基本特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把語文教學和人文精神的培養統一起來。語言是一種載體,它所承載的內容,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感內涵和審美意義。語文要進行有效教學,就要在重視語言工具的熟練運用的同時,不忽視語文所承載的豐富的人文精神內涵的探究。這就要求有效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
2有效語文教師的特點決定了有效語文教師應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
有效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是能夠進行有效語文教學的教師。有效語文教師要能夠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構建“影響學生認知的、情感的、表現的、師生互動的”語文課堂模式。有效教學的五種關鍵行為是:①清晰地授課;②多樣化教學;③任務導向;④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⑤確保學生成功率。要促成這些關鍵行為的實施,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語文教師要較好地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使語文教學和人文精神的培養統一起來。只有語文老師掌握大量的人文知識、透徹理解把握了語文形式中所承載的人文、思想、情感內涵,才可能做到語文教學中“清晰地授課”,才可能做到語文的“多樣化教學”,才可能有效的進行語文課堂的“任務導向”。“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和“確保學生成功率”兩種關鍵行為的實施更是以教師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前提和保障的。一個人文素養較差的老師,就不會很好地理解、尊重、愛戴學生,更不會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關系?!耙龑W生投入學習過程”和“確保學生成功率”就無從談起。
3時代的發展要求有效語文教師應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
無論是“堅持科學發展觀”,還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還是“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都需要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弘揚人文精神。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文精神的重要意義逐漸凸顯出來。培養個人的人文素養,提高整個社會的人文素養,是當前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語文作為一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無疑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方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效語文教師應該是能夠促進學生整體發展的教師,是能夠在認知、情感等方面對學生具有有效影響的教師。有效語文教學必須適應新的形勢,改變以往重工具性、輕人文性的教學模式,積極探求切合實際的語文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有效語文教師要在幫助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的同時,讓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有效提高其人文素養。育人先育己,要培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有效語文教師首先得自己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在這里要強調一下人文素養和人文知識的差別。筆者比較認同著名臺灣作家龍應臺在《人為什么需要人文素養》一文中對這兩個概念的涵蓋:“知識是外在于你的東西,是材料、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識;必須讓知識進入人的認知本體,滲透他的生活與行為,才能稱之為素養。人文素養是在涉獵了文、史、哲學之后,更進一步認識到,這些人文‘學’到最后都有一個終極的關懷,對‘人’的關懷。脫離了對‘人’的關懷,你只能有人文知識,不能有人文素養?!弊鳛橐幻聲r代的有效語文教師不僅應擁有一定的人文知識,更應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有效語文教師應該自覺把人文精神滲透到教育教學工作中,滲透到學習生活中,滲透到日常行為中。應該在不斷提高自身人文素養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以人為本,著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作者:趙艷華 單位:安陽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