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中費用分配方法
一、引言
對成本會計中費用分配方法有效比較全面的了解,可以更好的提高成本費用計算結果的準確性,最終降低企業的投入成本、提高企業整體效益。如果在制造費用的分配上還繼續沿用過去那種以機時或者工時作為分配的基礎,便無法客觀的對企業產品的消耗情況進行反映,最后會大大限制企業成本核算的準確性。
二、成本會計中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
對當前成本會計的計費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制造費用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企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成本會計中制造費用常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如下幾個種:
(一)生產工人方面的工時比例法
在實踐過程中,生產工人方面的工時比例法是目前比較常用的傳統制造費用分配方法,其主要是將產品生產時所涉及的生產工人的實際工時按照比例進行合理分配,以確保生產成本的與實際生產情況相匹配。因此,每個產品實際生產時所花費的工時,是制造費用分配的重要依據,在勞動比較密集的企業中應用的比較廣泛。根據產品的生產情況來看,如果生產技術水平較好、工時定額差不多,制造費用采用工時比例法進行分配,可以更全面的體現產品的生產成本,從而確保生產成本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實際應用中,采用工時比例法的計算方法是制造費用總金額與各產品生產工時總額的比為制造費用的分配率,因此某個產品的所需制造費用則是制造費用分配率乘以該產品生產所耗費的工時。根據生產工人方面的費用計算情況來看,其主要是在對生產制造成本、工人生產效率進行綜合分析后采用的方法,并且此分配機制比較合理,雖然應用范圍不夠廣,但在生產工人的成本占據整個生產成本比例比較大的情況下,特別是在機械化程度比較高、機械化水平相差不大的各種企業中這種方法比較適用。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不斷加劇,各行業的生產模式正在向著自動化方向發展,上述制造費用的計算方法應用的范圍將越來越小。
(二)生產工人方面的工資比例法
在企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生產工人方面的工作比例法主要是將工人的工資作為主要計算依據,與上述按工時比例進行制造費用分配的核算方法相比,主要區別是分配依據不同。在實踐應用中,其計算方法是制造費用總額和各產品生產時工資總額之間的比為制造費用的廢分配率,因此,該產品的制造費用是制造費用分配率乘以該產品的生產工人的工資。由于某產品的生產工人的工資可以從工資費用中直接體現出來,所以,采用生產工人的工資比例方法來分配制造費用,其計算過程非常簡單,計算速度也非常快和便利。受到各種產品生產時的機械化程度的影響,其所承擔的制造費用會在一定不合理性和不科學性,在企業進行評價時可以將工人的操作技能和產品生產機械化程度作為主要依據,但受到生產流程的影響,生產工人方面的工資比例法的應用范圍比較小。
(三)機器工時方面的比例法
與上述兩種成本會計中費用分配方法相比,機器工時方面的比例法,主要是以機器設備的運作時間作為費用分配依據,以在產品生產時確保制造費用的合理分配。在實際應用中,這種方法的計算公式是制造費用總金額和產品生產時所用機器的工時總額之間的比為制造費用的分配率,因此,某產品的應分配的制造費用為制造費用分配比乘以該產品消耗的機器工時。在生產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企業生產產品時的機械化程度也在上升,致使機器設備出現較多修理費用、折舊費用和維護費用等。與此同時,機器工時方面的比例法在工人成本費用較少的企業中比較適用,以在對各種機器生產時所用工時、耗費的費用等進行準確記錄的情況下,確保相關數據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四)定額工時方面的分配法
在企業運轉過程中,完成一項工程或項目所需要的時間(含系數)。定額工時不是實際的工作用時,例如:一個熟練工和一個新手完成相同工作所需要的工作用時不同,但定額工時相同,再如:一個工人找到了加快完成工作進度的方法,用工時間縮短了,但定額工時還是不變的。1工日=8工時。人工費=定額工時*規定的最低生活工資標準。
(五)年度計劃方面的分配率分配法
根據各企業發展的情況來看,將年度計劃好的分配率作為制造費用分配的依據,通常被稱作是年度計劃方面的分配率分配法,以在嚴格按照年度計劃分配率進行各種操作的情況下,每月采用相應的分配率進行制造費用的分配,從而在不考慮企業實際生產所產生的制造費用的基礎上,確保企業制造費用的合理分配和最有效利用。在成本會計的合理計算中,如果出現年度計劃的制造費用總額與實際費用總額相差較多的情況,需要對年度計劃的分配率進行合理調整,并且,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的核算方法比較簡單,使得這種方法的會計核算成本準確性不夠高,也沒有比較廣泛的應用范圍。在實踐過程中,年度計劃方面的分配率分配法在季節性較強的企業中應用較多,可以確保制造費用被平均分配到每個月,以在對下一年的制造費用分配率進行科學預算的情況下,提高企業資金利用效率。
三、制造費用分配方法的改進和實施策略
(一)分配機制的合理改進,擴大作業成本法的應用范圍
在我國市場經濟體系不斷完善的大環境下,生產制造行業的快速發展給企業成本會計核算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企業面對的生產環境也在發生各種轉變,特別是高新技術在生產制造中的推廣和應用,大大推動生產制造自動化發展。根據傳統的生產制造模式來看,生產材料和人工成本在企業的生產成本中的占比可以達到80%左右,在自動機生產模式不斷應用的情況下,機器逐步代替人工生產,直接成本在企業生產成本中的占比在逐漸減少,而制造費用的占比在不斷上升,導致傳統生產模式總的費用分配方法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當前的發展需求。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不斷加劇的情況下,想要縮短與國際水平的差距,企業必須注重制造費用分配方法的改進和有效實施,并注重制造費用分配機制的完善和改進,才能保障制造費用分配工作有序開展。在實踐過程中,作業成本法主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對費用的歸集和分配進行合理計算,以在將各種資源的成本分配到各個作業的情況下,將各個作業的成本分配到各個產品上或勞務上。因此,采用這種以作業為中心的分配模式,將產品設計、生產流程、物料供應等統一到一起,對每個生產環節所需的成本進行科學計算,可以得到產品最真實的成本,對于提高產品生產核算信息準確性、可靠性等有著重要作用,最終達到優化產品作業流程、減少增值投入與不增值作業的目的。由此可見,采用作業成本法來進行制造費用的分配,企業可以在對生產結構進行全面分析的情況下,將生產損失、浪費等控制到最低,并有效提高計劃和決策的準確性、科學性,最終實現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經濟利潤的目的。
(二)設置與實際制造費用相符的成本計算條例
在有效改進分配方法的過程中,制造費用的計算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確保實際產生的制造費用的合理、科學分配。因此,根據企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在嚴格遵守國家相關規定的基礎上,設置與實際制造費用相符的成本計算條例,才能形成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成本計算方法。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做到如下幾點:一是,不可以將所有的費用都分配貸企業的制造費用中;二是,在進行車間制造費用的分配時,必須根據每個車間的實際情況、生產規模、生產效率等進行操作;三是,在制造費用占據企業成本費用比例較大的情況下,需要合理的采用作業成本法。通過將企業的整個生產流程看作是一個整體的方式,并結合不同的分配方法將作業成本分配貸各個產品上,可以大大降低產品生產的損耗量,最終促進企業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四是,高度重視成本核算方法的統一性,嚴禁隨意改變情況出現,以保障制造費用分配方法的穩定性。在企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財務核算的穩定性是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礎,對于促進企業長遠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作者:劉潔 單位:中國移動北京公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5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