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目前的專業的素質不是讓人很滿意,高校的教師嚴重影響學生的人文素質,平常高校教師如果不能用口語交流,那么我們的學生不能很少的融入到這個范圍,小編推薦一篇關于高校英語人文素質的論文。
摘要:人文素質的培養是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準則,也是實現教學型和應用型大學的目標定位及人才培養目標。如何將英語專業重要課程之一的《英國文學》的課程改革落實到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為導向的定位上來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課題通過剖析英國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尋英國文學課程改革的新思路,以此促進我校英語專業的高年級教學。
關鍵詞:英國文學;名篇選讀;教學模式
Abstract: It is on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for instituions of higher learning to cultivate the humane qualities of their students, those majoring in English in particular. Such cultivtion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the ultimate goal for etablishing a university oriented for students’ pursuit of lifelong learning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practical skills.Therefore, there appears a problem yet to be solved in earnest, namely, how can teachers of Enlgish reform the course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d then divert their efforts to finding a new teaching mode of that course with selected masterpieces as their guide? This paper deals with some of the new ideas for the course reform on the basis of the problems found in teaching and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our teaching work meant for junior and senior students of the English major.
Key Words: English Literature; selected masterpieces; teaching mode
依據高等院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所示,設立文學課程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與文化的了解。作為高等院校英語專業高年級的必修課程,英國文學課通過對具有代表性的英國文學作品的研讀,從指導學生由欣賞,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角度入手,幫助學生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理論和文藝批評的手段。促使學生了解英國的人文文化,掌握文學分析的手段,在提高閱讀英國文學原著能力的同時,培養文學的審美意識與批評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際的綜合素質。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智力,提高學生認知智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交際能力、應對挫折的承受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基金項目:遼寧對外經貿學院2012年度校級教學改革項目論文(項目編號:2012XJJGYBXM34)
一、 英國文學課程教學的現狀
乍看起來,以文學作為課程來學習,以詩歌、小說為藍本,師生應該感到是一件愜意的事情。然而,從本人的教學實踐看來,事實卻并非如此。首先,雖然經過了兩年基礎課的學習,部分學生語言的基本技能仍然有障礙,學生距離閱讀并理解英國文學作品仍然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教師、教材方面:
1. 英國文學歷史源遠流長,作品繁多。由于教學任務所限,大三學生需要在72學時內接觸到教材上的所有內容,大多數教師只得采用“一言堂”的灌輸型教學模式。教師講授、作品分析、提煉主題往往成為學生獲得文學知識的單一、枯燥的方法。這種教學模式讓作為學習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整個教學中始終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多數學校的大班型授課使得學生難有機會闡述自己的觀點。文學課的課堂教學難以真正成為豐富內涵、開拓視野﹑解讀人生和陶冶情操等提高人文素質的主戰場。
2. 大部分英國文學教材內容冗長,按編年體例,“以史為序”來編排,在介紹具體作品時往往遵循從作家生平導入,接著對其創作生涯歸納,然后對作家的代表作進行選讀分析等一系列的編寫原則。這種編寫體例較少篇幅對作家、作品所關聯的文學批評理論和文學批評方法加以介紹,學生容易將主修文學課誤解為就是了解文學史,靠機械的背誦還是容易通過考試的,這對于學生掌握有效的批評思路與方法,提高反思型的思辨能力是不利的,進而偏離了學習英國文學的最終目標,即提高人文素質及培育人文精神。
3. 由于條件所限,從事文學課程授課的老師難以拿到國外第一手文學作品,難有機會同國外同行對世界文學最前沿的文學領域進行更多的交流。眾多原因導致大多數英國文學教材內容缺乏現代意識,許多教材只寫到二戰前,缺少進期發展情況和對后殖民文學的介紹,缺少對影響當今世界政治、經濟走向的近代部分的文學作品介紹,這對師生課堂互動和吸引學生熱衷文學課都是不利因素。
(二) 學生方面:
1. 英國文學作品介紹基本是從從中古英語開始,這對于中國英語教學從小學開始所接受的基礎的、規范化的語言技能訓練中國學生來說,一看到原汁原味的文學作品,容易使他們在英國文學入門篇就產生畏難情緒,產生厭倦心里。
2. 學生來源寬泛。如今越來越多的學校英語專業在高考錄取中采取文理通招,一些理科背景的的大學生高中沒有學過世界史、世界地理,進入大學后,又忽視基礎階段的英語、閱讀、國家概況等文學的前期課程的學習,不了解文學課需要文史結合,因而缺乏支撐學好文學課的背景知識。
3. 大學生就業難的狀況使得英語專業的學生必須把重心放到語言“工具化”的方向上來。本著找工作看技能的原則,學生們也越來越重視與經貿類相關的課程:如外貿英語、口譯等實用性很強的專業課。正是這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理念,使得近年來英國文學課處于被邊緣化的尷尬境地。一些學生把文學課看成“高雅藝術”,是解決生存以后才可以考慮的事情。
4.當代的大學生的生活環境、娛樂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正如米勒指出的那樣,這些年輕學者是“在電視、電影、流行音樂和互聯網中泡大的第一批人。他們沒有把太多的時間留給文學,文學在他們的生活中無足輕重。”所以,對于大多數青少年讀者而言,網絡媒介提供的電子影視作品要比經典的名著更有吸引力。
小編推薦優秀英語翻譯論文 職稱外語論文范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方法
摘 要: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值得我們去研究。筆者從事英語教學多年,對于初中英語有效課堂教學有許多想法。在課堂上如何進行語法教學、怎樣指導學生背誦、如何打好英語學習基礎等都成為本文所關注的話題。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有效性 教學方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