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考試是我們日常考試必須的,我們英語不能進行畸形培養,不僅會寫還要會聽,那么怎么樣提高我們的聽力水平呢,小編推薦一篇優秀英語聽力相關論文。
摘 要:本文集中論述了在聽力水平提高的過程中的干擾因素,并指出只有排除這些干擾,才能真正實現,聽力水平的實質性改善。
關鍵詞:英語聽力 障礙 語言知識 文化因素
聽力作為五大語言基本技能之首,在外語學習中顯得尤為重要,正所謂有輸入(input)才有輸出(output)。只有解決了聽的問題,才能改善和提高說的能力,以此為前提,語言學習者才能在相對高級的讀、寫、譯階段具備更大的提高空間。對于以漢語為母語,項語為外語的學習者來說,,英語聽力的改善和提高既是必需的,又是障礙重重的。那么,何來這諸多障礙呢?一個客觀的事實是,英語和漢語分屬不同的語系,在語音、語法及文化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很多差異,這些差異不可避免地會干擾英語學習者對聽力材料的正確理解。此外,學習者本身的一些主觀因素,如心理狀態不佳等,也會對聽力理解帶來負面影響。
在聽力訓練的最初階段,語音辯識是許多中國學習者極感困難的,究其主要原因,正是學習者語音知識的欠缺,為什么語音知識會對聽力理解產生重要影響呢?這與聽音過程的特點有密不可分的聯系。聽音過程的第一步要求聽音者對每一音素進行正確識別,之后再對各獨立的音素作有效的重新組合,進而將重新組合的符號闡釋為有意義的信息形式并對之進行綜合處理。至此,整個聽力理解過程才告結束。由此可見,對英語語音的系統全面的認識和掌握是幫助學習者提高聽力水平的突破口。
聽力理解障礙在語音上的體現是多方面的。首先,漢語中有意義的最小語言單位字(character)均為一個音節,而英語中對應的最小語單位詞(word)則有單音節與多音節之分,多音節詞的發音又存在著重讀現象,并且有些詞如conduct, increase, comfort等等,在詞性不同時,重讀音節也會發生變化,這就使英語和漢語在節奏上產生了極大的差別,給中國學生造成一定的學習困難。其次,對英語單詞中的輔音連綴,失去爆破等語音現象的不理解,也是阻礙聽力理解的重要因素。而句子中的重音、連讀、弱讀、失去爆破等語音形式又進一步地形成了聽力理解的更大障礙。例如:短語fiost of all,not at all在連續與不連續時造成的聽覺效果明顯十分不同;good for nothing,listen and write等短語中介詞與連詞的弱讀,又使缺乏語音知識及實際感受的學習者幾乎無法辯識。同語調能否正確解讀也直接關系著聽力理解,比如同一句話“show me the book, will you?”在說者使用升調時,通常表示請求,使用降調時則多表示命令。
除語言之外,學習者的詞匯量和語法知識也是決定學習者聽力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語音辯識只是“聽”的最初階段,它的實現是為了獲取更有價值的有效信息,所有信息內容則主要通過對單詞的理性組合來傳遞。對學習者來說,聽力材料中生詞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理解的信度和深度。因而掌握相當數量的詞匯對信息的解讀和綜合就有了重要意義。語法作為對語言現象中一般規律的概述,也同樣有助于對所聽信息的理解。對這些差異理解不透,掌握不熟練,必然會造成聽力理解的偏差及至錯誤,牽制學習者聽力水平的提高。
文化因素是又一個關系到對所聽信息能否準確解讀的一個不可勿視的要素。語言的產生和發展所固有的特點,決定了任何一門語言都承載了與之相應的特定文化,包括價值觀,倫理道德規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歷史傳統、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等等。英語作為與漢語截然不同的一門語言,它所承載的文化特定文化特色也與漢語文化迵然各異。當學習者對英語文化缺乏足夠了解時,就會以他所熟悉的本族文化標準對所聽內容進行判斷、理解,這就不可避免地要產生誤解。例如下面這個對話:
A:Do you think John will take the job and work abroad?
B:I am not sure. But he said he was going home and talk about it with Jennifer.
Question:who is Jennifer?
A:John’s mother.
B:John’s wife
C:John’s friend
D:John’s boss
正確答案是B,而更多的中國學生傾向選A。這其實是一個較典型的由文化差異所帶來的誤解。因為在東方人的傳統家庭觀念中,母親或父親的角色地位往往重于其它家庭成員;傳統的中國人婚后常常與父母共居一處,凡重要之事也與他們溝通、商量。在西方則不然,孩子一旦成人,便可在諸事上自作主張;婚后更只與妻兒同住,若遇重大抉擇,必與丈夫或妻子商量,而非父母。
最后,值得討論的另一因素便是心理因素。學習者的個人心理也對“聽”的效果產生著巨大影響。當學習者自感無法控制說話人的講話與內容,對聽音內容所涉及的問題了解的深度不夠,對聽音材料中的語音、語調說話人的講話與內容,對聽音材料中的語音、語調及語速不適應,或有大量生高速出現的時候,往往會在聽音過程中產生焦慮情緒,不能實現正常的信息輸入、輸出過程,進而產生更為嚴重的焦虛情緒,如此反復,成為一種惡性循環,最終極有可能使學習者對聽力訓練形成心理上的阻抗,導致對聽力訓練的放棄。
通過上述對語音知識、語言知識、文化背景、心理狀態等方面的分析不難看出,在對英語學習者的聽力進行改善和提高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因素的作用和影響。了解這些因素是為了排除這些因素的負面干擾,同時利用其正面影響,有針對性地,有目的地聽力訓練,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編推薦優秀英語期刊 《海外英語》教育英語論文發表征稿
《海外英語》創刊伊始即面向全世界公開發行,近10年來在國際、國內產生了很大影響力。它是一本綜合性的外語類學術期刊,內容涉及語言學、外語教育、翻譯學、文學文化研究、科學技術等諸多方面。它注重反映一級學科外國語言文學的前沿動態、報告國內外有關的最新研究成果或信息;兼顧純理論性和實證性研究,不僅載有文論型的文章,而且報導可直接用于外語教學實踐的成果。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