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稅務管理工作在運用項目管理理論的實踐中要結合自身作為政府公共部門的實際和直線職能型組織的特點,以項目管理的原理和理論為核心,摸索適合稅務管理實際的新型項目管理流程和標準,實現項目管理的重構,提高稅務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優化行政配置資源,并且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斷促進稅務管理創新和發展,開創現代稅務管理的新篇章。
從20世紀20年代起,美國首先開始研究工程項目管理,當時在科學管理領域與經濟學領域,項目計劃管理方法和經濟分析方法有了一定進展。進入20世紀60年代,各類項目日益復雜、建設規模日趨龐大,項目外部環境變化頻繁,項目管理的應用也從傳統的軍事、航天逐漸拓廣到建筑、石化、電力、水利等各個行業,項目管理成為政府和大企業日常管理的重要工具。從稅務系統來看,隨著稅收管理科學化、信息化、精細化和規范化發展步伐的加快,尤其是在稅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類工作規范等方面,已初見項目管理理論的應用雛形,項目管理作為科學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式,已經得到系統內部各級領導的關注和重視,并將成為稅務管理實踐中創新的一個新起點。
一、項目及項目管理應用于稅務管理中的理論分析
項目的初始定義是指項目干系人為了創作某一獨特的產品或服務所做的一次性的努力。在稅務管理工作中除了日常工作之外,還有一類就是項目類工作,區別于日常工作,項目類工作更注重時效性、整體性和一次性。而項目管理是指在項目活動中運用專門的知識、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項目能夠實現或超過項目干系人對項目的需求和期望。項目管理理論涵蓋九大知識領域,簡介如下:
1、項目范圍管理是項目管理的一項內容,它包括保證項目完成并僅僅完成全部要求的工作以便成功完成項目所需要的過程,包括:立項、范圍計劃編制、范圍的定義、范圍核實、范圍變更控制。恰當的范圍界定,能夠確定項目實施的層次和范圍,保證項目參與人員的范圍和分布,并以簡化的流程、簡約的成本完成項目。
2、項目時間管理包括為確保項目按時完成所必要的過程,包括:工作流程定義、工作流程排序、工作時間估計、制定進度計劃、進度控制。
3、項目成本管理包括確保在批準的預算內完成項目所需要的諸過程。主要過程包括:資源規劃、費用估算、費用預算、費用控制。
4、項目質量管理是項目的中心所在,包括保證項目滿足其需求所需要的過程和結果。它包括確定項目質量方針、目標和職責并在質量體系中通過諸如質量計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使其實施的全面管理職能的所有活動。
5、項目人力資源管理包括需要最有效地利用涉及項目人員的過程,它包括所有項目受益者,如,發起人、客戶、個體貢獻者和其它方。具體有:組織的計劃編制、人員招聘、隊伍開發等過程。
6、項目溝通管理包括保證及時、適當地產生、收集、發布、儲存和最終處理項目信息所需的過程。它是人、意見和信息之間的關鍵紐帶,是成功所必須的。主要過程包括:信息計劃編制、信息發布、執行情況匯報、行政收尾。
7、項目風險管理包括對項目風險的識別、分析和應對過程。它包括對正面事件效果的最大化及對負面事件影響的最小化。
8、項目采購管理包括需要從執行組織以外獲得貨物和服務的過程。主要過程包括:采購計劃編制、招標計劃編制、招標、選擇來源、合同管理。
9、項目整體管理包括那些確保項目各要素相互協調所需要的過程,它牽涉到在競爭目標和方案選擇中做出平衡,以滿足或超出項目干系人(參與人、受益人)的需求和期望。
二、項目管理理論在稅務管理實踐中的應用
在稅務管理工作中,項目管理的應用無處不在,我們就拿設立稅務登記為例簡要說明。設立(辦理)稅務登記。
1、整體管理。該項工作由市局、區縣局征管科負責計劃、監督,然后逐級由基層稅源管理單位和辦稅服務廳負責具體實施、審核。整體管理流程為:納稅人先申請→辦稅服務廳(綜合服務崗)受理、審核、錄入、發放、歸檔→審核環節移交基層稅源管理單位(稅收管理員崗)負責審核、實地到納稅人注冊經營地進行查驗、資料移交辦稅服務廳←區縣局征管科實施監督管理←市局征管科實施監督管理。
2、范圍管理。該業務首先明確納稅人辦理稅務登記的范圍為從事生產、經營的企業和事業單位、企業在外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個體工商業戶和其他納稅人。其次明確辦理稅務登記的稅務機關的范圍為納稅人從事生產、經營所在地的稅務機關。
3、時間管理。該業務指出納稅人必須在領取工商營業執照之日起三十天內到當地稅務機關辦理稅務登記。同時明確稅務機關內部工作時限要求:①受理時限:受理納稅人報送資料在兩日內完成案頭審核。②審核時限:應當在受理之日起五日內審核完畢。③發放時限:應當在辦結之日起兩日內向納稅人發放證件。④歸檔時限:應當在辦結之日起三十日內將相關資料整理歸檔。
4、質量管理。質量管理環節可以說是整個稅務登記工作的中心,不僅要求納稅人要嚴格按照標準提供詳盡資料,而且要求稅務機關要嚴格審核,達到質量要求。①納稅人提出申請并提供如下資料:工商營業執照或其他核準執業證件原件及復印件,注冊地址及生產、經營地址證明,驗資報告、組織機構統一代碼證副本原件及復印件,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居民身份證、護照或其他證明身份的合法證件原件及復印件,納稅人跨區縣(市)設立分支機構須提供總機構稅務登記證副本復印件。②辦稅服務廳綜合服務崗審核納稅人提供的證件、資料是否齊全,填報表格是否完整,對資料不齊全的一次性告知其補正或重新填報,對發現納稅人未按規定期限辦理登記的,轉入稅務違法違章處理程序。③稅源管理單位稅收管理員崗對申請設立稅務登記的納稅人進行實地調查,核實稅務登記事項的真實性,對核實與實際不符的,填寫《不予辦理稅務登記提交表》,并上報區縣局分管領導,交區縣局征管科備案。④市局、區縣局征管科對此項設立稅務登記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及時開展稅收政策輔導,不斷完善管理措施并實施責任考核追究。
5、溝通管理。辦稅服務廳綜合服務崗人員在審核納稅人資料的過程中將需核實的疑點信息及時傳遞到稅收管理員崗,稅收管理員崗人員據此疑點項目進行實地查驗全面核實,并將核實情況及時報告稅源管理單位負責人,得到批準,并向辦稅服務廳崗位反饋。同時區縣局征管科對基層稅源管理單位的上報請示,能答復的及時答復,不能答復的及時向市局請示,市局要及時做出答復。
6、風險管理。首先進行風險識別將設立稅務登記項目存在的風險點找出來,比如:未按規定進行資料審核或未按規定進行實地調查,造成虛假登記,導致稅務登記準確率降低及給后續管理工作帶來的風險;不能正確錄入登記內容,造成登記事項與實際不符,影響后續稅務管理工作的風險;對企業違法稅務登記行為不進行處理,造成執法不公并觸及廉政的風險;未按規定時限進行文書流轉,逾期發證,可能導致納稅人行政復議或訴訟的風險。其次對這些風險點進行風險應對,比如:用《稅務登記表》及附報資料、《稅種登記表》、《稅務登記事項調查核實表》控制審核風險;對納稅人逾期申請辦理稅務登記,錄入登記基本信息后立即進行違法違章處理;對資料不全的一次性告知其補正或重新填報;稅收管理員崗人員對稅務登記疑點事項進行實地查驗時,對填報資料與實際情況相符的,在《稅務登記事項調查表》簽署“情況屬實,同意辦理稅務登記”字樣;嚴格按照規定時限進行紙質資料審核審批及綜合征管軟件文書流轉。
稅務管理工作在運用項目管理理論的實踐中要結合自身作為政府公共部門的實際和直線職能型組織的特點,以項目管理的原理和理論為核心,摸索適合稅務管理實際的新型項目管理流程和標準,實現項目管理的重構,提高稅務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優化行政配置資源,并且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斷促進稅務管理創新和發展,開創現代稅務管理的新篇章。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