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陽市旅游業近些年來快速發展,旅游業已經成為信陽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尤其是在促進就業、增加政府稅收、優化產業結構以及對經濟的貢獻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開發深度不夠、文化欠缺等問題。因此,信陽旅游要走發展人才、科學規劃,全域統籌發展、強化品牌帶動的發展戰略來實現信陽旅游的更好發展,為信陽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關鍵詞】 信陽市旅游業;發展戰略;制定
《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創刊于1995年。(曾用命《承德大學學報》、《承德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承德職業學院學報》)。
隨著經濟的發展,目前游客對旅游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趨勢,我國的旅游業也已進入了產業結構大調整的轉型階段,因此,很多地區的旅游發展進入了發展目標不清楚、時空無序、性質不明等困境之中。信陽作為經濟欠發達的大別山革命老區,其旅游業的起步是較晚并且對信陽的經濟貢獻不夠突出。因此,對信陽旅游業發展指明正確的方向,并能因地制宜地制定發展戰略,更好地位為信陽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是信陽旅游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1 信陽市旅游業發展現狀
1.1 信陽旅游業的發展促進了信陽經濟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信陽旅游業的發展,景區景點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和發展,信陽旅游業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越來越大(見表1)。
2014-2018年期間,旅游總收入的增長,不僅帶來了市場的繁榮,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同時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1.1 促進就業 信陽是一個八百多萬的人口大市,但工業發展緩慢,不能滿足適齡勞動力就業的需求,大量勞動力轉向北上廣、沿海等城市就業。而信陽旅游的持續強勁的發展趨勢必然會要求“食、住、行、游、購、娛”六個環節的發展也要跟上來,甚至有些從業機會的要求并不高,這樣就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在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空心村的比例,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1.1.2 促進政府稅收 旅游經營活動中的各種收入持續增加,政府的稅收也就在持續的增加,政府將增加的稅收又投入到各種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當中,產生良性循環且對旅游業的更好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旅游業有了更好的發展,政府的稅收又會大幅增加,這樣進入了良性循環。同時,旅游業收入中有一部分是外匯收入。對于信陽這個內地且經濟不發達的城市來說,能就地迅速出口商品創造外匯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發展旅游業是最好的選擇。
1.1.3 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 旅游消費是一種高層次的消費且旅游產品的更新速度要比一般性消費品快,所以在旅游目的地的各種消費會刺激旅游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采用新材料、新技術和新設備,而旅游產品是一種綜合性的產品,消費涉及到多個吃、住、行等多個環節,為了更好地服務旅游者就必須提供讓游客滿意的旅游產品,給游客提供滿意的旅游產品就需要當地的產業結構與之相適應。所以,旅游的發展能促進本地的產業結構趨向合理化。
1.2 信陽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2.1 從業人員隊伍素質不高 目前,信陽旅游業的從業人員隊伍整體素質與發展成熟的旅游城市相差甚遠。一線服務人員大多數都是受教育程度不是太高的中年婦女,在服務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服務的意識,也沒有較高的服務技能,嚴重阻礙了信陽旅游業的形象和對信陽旅游的宣傳。同時,嚴重缺乏懂策劃,善于經營的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旅游人才”就是目前旅游競爭的核心因素,人才的缺乏制約了信陽旅游業的發展。
1.2.2 景區之間缺乏有效聯系 信陽雖然屬于經濟欠發達的城市,但信陽的交通卻四通八達。鐵路方面有南北大動脈的京廣、京九線,也有東西向的寧西線;公路方面有京港澳、滬陜和大廣高速公路貫穿其中,另外,還有107、106和312國道助力分流;航空方面有已投入使用的明港機場。雖然信陽擁有這些優越的交通條件,但是信陽各個景區之間是相互鼓勵的,沒用充分利用這些便捷的交通將景區之間進行有效的串聯,所以來信陽的游客很少會選擇多日游,這樣就嚴重制約了消費。
1.2.3 景區深度開發不足 信陽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景區開發的深度與成熟景區還是有很大差距,缺乏整體有效規劃,知名度和影響力都不及于同檔次的景區。譬如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的雞公山與另外三個避暑勝地的影響力相比差距甚大,同樣如此,有中原第一湖的南灣湖比西湖還大并且還有依托的茶文化,但是南灣湖的知名度遠遠都不及與西湖。歸其原因都是景區開發深度不夠,沒有充分發揮資源的優勢。雞公山和南灣湖是信陽最負盛名的景區之一,其旅游資源開發深度不夠的問題其他景區也同樣存在,并且在短時間內很難解決。
1.2.4 旅游地缺乏文化傳承
信陽擁有豐富的文化氛圍,中原文化、徽派文化和楚文化在此交融。旅游地的文化包括第一層次的物質層面、第二層次的行為層面以及核心層面的精神層面,而目前信陽的旅游地的文化開發大多停留在物質文化層次,比如信陽的茶文化雖然歷史悠久且比較受政府和社會的關注,不遺余力地推廣信陽的茶以及茶文化,但才剛剛從物質層面走向行為層面及精神層面,并與核心層面相差甚遠,沒能形成強有力的文化品牌,對文化資源造成一種浪費。
2 信陽市旅游業發展戰略的制定
2.1 發展人才戰略
人才是社會發展之本,要想實現旅游業的大發展,重點在于人才。目前信陽的旅游業需要形成一個能提供專業的且高質量的服務和精通專業的專業人員隊伍,以此來解決信陽旅游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提升信陽旅游業的發展。因此,首先需要加強旅游企業、政府以及高校之間的合作,這樣能夠把高校的專家和高校中的專業優秀生加入到人才庫中,強化信陽旅游業的理論研究,從學術層面提升信陽旅游業的檔次并充實信陽市旅游業發展需要的人才。另外,對現有的從業人員隊伍要進行深度整合,對不符合要求的從業人員要堅決不用,要加強所有從業人員的學習,以此提高旅游從業人員隊伍的服務意識、服務質量、服務技能和管理水平。
2.2 科學規劃,走全域旅游發展戰略
目前制約信陽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缺乏科學規劃,要想促進信陽旅游更好更快的發展,必須科學規劃,用全域旅游的理念建立完善的旅游發展體系。首先要更新理念,在國家提倡的協調、創新、開放、綠色和共享的發展理念下,多元化開發旅游產品,深度挖掘異質文化并打造差異化品牌。另一方面,統籌規劃,構建體系,促進信陽旅游的升級和轉型,加強景點景區、吃、住、行等的規劃,把分散在各地的各種資源、產品、設施等通過恰當的方式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網狀的整體狀態,用全域發展的理念進行統籌規劃,對目前的旅游產品進行恰當的整合,并確保規劃的可行性。同時,利用好信陽的旅游資源,要做好“旅游+”模式,全面助推新型旅游模式,拓寬信陽市旅游業發展的鏈條,推進旅游業快速轉型,深度與其他產業融合,滿足更多人的旅游需求。
2.3 強化品牌效應,拓寬營銷渠道
品牌效應的巨大作用就是能帶來高效益,信陽旅游業在發展中也應走品牌帶動戰略。盡管信陽擁有豐富的人文和自然資源,但信陽旅游產品開發緩慢,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產品。信陽旅游目前需要根據資源特點、市場環境及游客偏好,對其發展進行進一步的定位,圍繞發展定位來精心劃定功能分區和設計旅游產品,培育具有代表性的拳頭產品品牌,如通過充分挖掘鄉村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強化旅游資源整合提升,完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推出一日游、周末游等旅游精品路線,與信陽師范學院等高校合作設計鄉村旅游文創產品,實現村民充分參與和旅游創收。在旅游營銷渠道建設上,信陽旅游業要千方百計拓寬營銷渠道,進一步增強特色提煉和對外宣傳,如通過積極參與旅游推介營銷等活動,塑造信陽良好形象;在當地電視、報紙、公交等傳統媒介投入旅游廣告;利用微信、微信、旅游網絡社區等自媒體平臺進行宣傳等。同時,也可以主動同旅行社進行長期合作,吸引職工旅游、親子旅游、教育旅游等群體。
參考文獻:
[1] 徐玉華.信陽市旅游業發展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2] 任廣乾,王昌明. 河南旅游業發展的SWOT分析及戰略選擇[J].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 186-188.
[3] 馮小偉.河南旅游業SWOT分析的若干問題思考[J]. 改革與開放,2014,03:13-16.
[4] 信陽市統計局,2013-2017年信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2018.03.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