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事業也在不斷進行調整,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也對教育有著一些看法,很多教師也在教育過程中進行過一些研究。本文是一篇教師職稱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學法指導。
【摘要】要改變目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弊病?首先必須讓教師遵循語文教育規律,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教師要徹底放棄本位觀,認識到如今的語文教學不能重“教”輕“學”。而應強化學法指導。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法指導,能力培養
陶行知先生有次在武漢大學演講,他當眾做了一個試驗:無論他采取什么樣的強迫手段讓雞吃米,如按住雞的頭,掰開雞的嘴往里灌,就是一粒米未吃。可是陶先生讓雞自由后,雞卻吃了。陶先生對此認為:“教育就跟喂雞一樣,老師強迫學生去學習,白搭;應該讓學生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陶先生的“喂雞”說明的道理,就是教學應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即讓學生“自主學習”,但現在仍有許多類似“喂雞”者,只要學生得了高分,就認為成功了。至于學生花了多少時間,語文素養培養得如何,卻全然不管。要充分發揮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教師要徹底放棄本位觀,認識到如今的語文教學不能重“教”輕“學”。而應強化學法指導。力圖培養學生健康而豐富的情感、積極參與的意識,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品質,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交給學生們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那么,如何強化學法指導,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這種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讓任課教師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進行指導。如預習方法指導、閱讀方法指導、臨考方法指導等。并向學生宣傳一些先進的學習理論,如情景式誦讀法、結構分析法等,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理論來指導自己具體的學習行為。其次,讓學生善于選擇一些學習方法。我們一向鼓勵學生善于探索、選取一些適合自己個性的學習方法。如齊讀課文,有的學生就認為這種讀法沒有給自己留下思考的余地,喜歡獨自誦讀。我們不強求學生在學習上步調一致,允許他們學習時有自主權,允許有個性差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精心創設情境,營造一種愉悅的學習氣氛,我們認為只有在一種寬松的環境中,學生才會靈活學習,才會自主學習、自主實踐、主動探索。
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改革教法,強化學法指導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而教法的改革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為了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必須“善導”,學生才會“樂學”“會學”。為此,我們做了幾方面的工作:
(一)讓情感和智力有機結合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他們智力與情感因素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影響的過程。教師應努力改善師生關系,融洽師生情感,與學生民主平等地交流。同時,教師以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藝術,創設愉悅生動和諧的教學情境,以情促智,同時從智力活動中激發更活潑的情感因素,讓學生的智力、情感和諧發展。我們把以上這些作為指導教學的大前提,改變過去一向的“嚴師”形象,變成如今的無論課上課下都是“朋友”式的關系。“松松垮垮出入才”,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愉悅地學習,會沉下心來思考問題,并進發出靈感。
(二)角色換位
每次期中考試前,我們都讓學生自己出一份試卷,出題前我們把出題的原則和方法教給大家,讓他們當一回老師,體會到“答題難,出題更難”的感受。通過出試卷不僅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通過梳理知識,鍛煉了思維能力,真正達到復習的目的。每次,教師批改作文前,都讓學生先批改,告訴他們一些評改作文的標準。這樣學生學到的不僅是如何改作文,更主要的是以此提高寫作能力。
(三)課堂上讓所有的學生充分參與
教師應“善導”,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提供機會,讓學生全過程參與;創造條件,學生全體參與;指導方法,引導學生正確參與。讓學生體驗參與的樂趣,享受參與所帶來的成功和喜悅。
(四)啟疑引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在《論語》中點明了思與學的辯證關系,疑問是思考的起始,學習的開端。學生是否是自主學習了,關鍵要看學生是否在“生疑、質疑、解疑”。沒有懷疑就沒有學習的愿望,沒有疑惑就沒有學習的動力。因而,我們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生疑,鼓勵學生質疑,引導他們解疑,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自主解惑,訓練他們的思維方法和技巧。我們應該讓學生自己生疑問而自動地提出一些疑惑的地方。以學生的問題為中心而進行教學設計,讓他們整體感知課文后,讀出味來了,再談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提出一些自己不能解答的問題。一堂課主要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來展開,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訓練多了,持之以恒,就會培養起學生質疑與解疑的能力。學生的自學能力相應地大大提高。
三、指導學生科學安排時間
我們要求學生該學習時要專心學習,該休息時徹底放松,一張一弛。要求學生訂學習計劃,即要求他們養成定時學習語文的習慣,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特點的作息時間,將不同材料的閱讀分散在不同的時間進行。并以北宋歐陽修的“三上”(馬上、枕上、廁上)和著名語文教育家魏書生的“邊角余料”等事例激勵他們,讓學生認識到“人的差異在于業余時間”的深刻道理。只有讓學生正確利用時間,增強自我控制力,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教師職稱論文投稿期刊推薦《教師教育學報》是以教師教育研究為主要內容的學術期刊,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研究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發表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專家、一線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關于教育科學、教師教育研究的優秀成果,交流教師教育的先進經驗,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服務,為培養合格的教師提供學術平臺。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