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水平的三個重要衡量維度是“用時”“取式”“求是”,它們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現實邏輯。作為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四門主干政治理論課之一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既需要積極認同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的使命,又要完成有差別的責任。在科學實踐觀范式內,要在教學視角上突出歷史的、關系的、應然的視角之融合,同時也要在教學內容上突出“公共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視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質是一項社會實踐。“用時”“取式”“求是”是衡量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水平的三個重要維度。習近平同志提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這為高校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明確了目標與方向。在民辦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是針對大學新生的一門強調實踐性的理論教育課,教學實效受制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與視角。如何提升課程效果,關鍵在于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者是否能夠積極認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的使命,同時自覺結合民辦高校自身情況,以“實踐”的姿態遵循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的“八個統一”要求,突破范式困境與視角局限,完成有差別的責任。
一、用時: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變化與民辦高校《基礎課》的挑戰
以強烈的“時代意識”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將“時代”元素準確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去,是謂“用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就對“時代”給我們提出的新問題進行了高度概括。今天的“美好生活”如何追求?“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如何破?解決這些問題既是社會的新任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任務變化的總依據。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任務變化即在于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自信”,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領會時代精神用以表達生活、指引生活,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水平的第一個維度。
《基礎課》涉及與新時代追求美好生活密切相關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范疇的價值觀培育,與其他三門課相比更直接貼近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它的任務變化內在包含于“引導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成長為自覺擔當民族復興的時代新人”這句話中。教育者需要講清楚三件事:一是怎樣算是“時代新人”?二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我”有怎樣的關系?三是“作為今天的時代新人,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要有怎樣的價值取向?”這就至少對教育者提出兩個層面的挑戰:
一是在解讀時代問題的層面。從民族歷史生命的延續角度看,歷盡五千年滄桑、近一百七十多年劫難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無論是一百七十多年前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還是今天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巨變”真實存在。但對于剛進入民辦高校學習就業本領的00后大學生群體而言,這個“巨變”恐怕仍是十分抽象,因而是一個需要建構、體會的“大問題”。我們的教學要擔負起自覺把中華民族歷史生命與個體生命勾連起來的思想政治教育責任。只有從共同體歷史生命延續的角度出發,我們才能夠建構起對時代變化的集體記憶與敬畏、對未來的信仰、對改變現實的勇氣,也才能解釋好“美好生活”對過去、今天以及將來的我們到底意味著什么,才能真正有力地說明今天“我們”與“我”的關系,讓個體在這個新時代真正找得到自己的方位。解讀不清楚歷史生命之“故”,又怎能真切理解歷史生命之“新”?解讀不清楚歷史生命之“新”,又怎能完成以“形成促進社會群體共同進步所需的價值觀”為學科旨歸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從這個角度而言,對時代的解讀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所是”問題。
二是在引領時代目標的層面。《基礎課》是價值類課程,要提供受教育者追求社會群體共同進步的價值取向和動力。我們的時代目標是解決好新的社會主要矛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而言即是一種“進步”。共同體進步的價值取向和動力恰恰是集體主義道德原則,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二十四個字在理論上實現了“在利益關系認識上的突破”“在借鑒世界文明優秀傳統上的突破”和“在歷史觀上的突破”,這三個突破實質上是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在新時代的發展。如何把這些理論突破的蓬勃朝氣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回答好這個問題,才能真正完成《基礎課》的核心責任。如果教育者把對時代目標的引領簡單轉換成對個體成長發展目標的引領的話,而不是形成勾連,那么《基礎課》就容易成為職業生涯發展課、心理健康教育課、人際關系課、愛情社會學課和成功學等。顯然,這樣的結果并沒有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標,也遮蔽了在全球化視域下對國家、民族、文化的認同意識培育。因此,如何在課程中依靠理性的力量突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及在新時代堅持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對大學生起到時代目標的引領作用,則是民辦高校《基礎課》教學面臨的又一項挑戰。
二、取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轉換與民辦高校《基礎課》的實踐
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任務,從已有的范式、圖譜中擇取核心范式,對核心范式與其他范式在應用層面進行揚長避短地探索,是謂“取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往往表現為學術共同體成員——這里具體指思想政治教育一線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中從所信奉的理念,到由理念決定的理論定律和遵從的原則與模式,再到一般方法運用的一整套具有邏輯關系的結構體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大程度上能夠意識到并反思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在應用層面上的使用經驗及其困境與挑戰,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水平的第二個維度。
推薦閱讀:《先鋒隊》(旬刊)創刊于2004年,由山西日報報業集團主管、主辦,是我省報刊治理后唯一的黨建類公開發行刊物,是我省黨的建設的重要輿論宣傳陣地。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