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科技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互聯網也不例外,我國也培養了很多互聯網專業的工程師,為我國的計算機科技帶來了很大的發展。本文是一篇互聯網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市場需求和培養現狀分析。
摘要:當下,互聯網新媒體核裂變般的迅猛發展令世界目瞪口呆,黨中央國務院極端重視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帶來的極其重要的巨大影響。培養既適應新媒體發展規律又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新媒體專門人才,是新時代黨和國家賦予高等院校的重大職責。本文就互聯網新媒體的市場需求和人才培養現狀作出分析探討。
關鍵詞:新媒體,市場需求,人才培養
習總書記曾嚴肅指出:“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系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總書記再三叮囑:“必須正視這個事實,加大力量投入,盡快掌握這個輿論戰場上的主動權,決不能被邊緣化。要依法加強網絡社會管理,加強網絡新技術、新應用的管理,確保互聯網可管可控。”2016年2月19日,總書記提出新聞輿論工作“48字”方略,進一步指明未來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方向和全新復雜的互聯網輿論生態環境對新型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互聯網技術革命強力帶動社會變革
互聯網時代尤其是Web3.0時代、移動互聯網4G時代,正以層出不窮的交互式技術革命和洪峰般湍急的信息渦流,沖擊并改變著人類世界的傳播方式,設計并構造虛擬社會的語境秩序,又倒逼現實社會的強制承載和全新轉向。人們始料不及的國際互聯網技術革命所帶動的社會變革,重新定義了政治經濟社會全領域的既有價值觀點、活動模式、輿論生態和道德概念,解構與重構了整個社會生產、日常生活、學術研究的方方面面。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終端、微博微信微互動,以及智能帝國主義、社會話語權與公眾話語權利等,已經成為或正在成為互聯網界乃至社會各界探討最為廣泛的話題。
二、現代新聞與傳播學必須要有互聯網思維
2014~2015年,以“聯接改變世界——下一個50億”為主題的第六屆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以“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為主題的第一屆、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分別在北京、浙江烏鎮舉行。數屆全球性互聯網業界專家的聚會,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嘉賓,就數以百計的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包括國家級層面的互聯網發展戰略、大數據理論的實踐變革、大數據時代的輿情生態、大數據競爭的網絡前沿、微信微博微互動時代的新問題與新思考等議題的討論。這些議題均呈現當代新聞與傳播學在互聯網思維變革條件下的新方向與新高度。在互聯網技術革命背后的所謂互聯網思維中,如何實現對未來的期待與愿景,如何避免新的“數字鴻溝”和網絡社會權力關系異化的不斷加深,如何讓普通民眾更廣泛、更真實、更直接地表達各自的利益訴求,如何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理性溝通和良性互動,如何共同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生態和輿論氛圍,如何健全正確輿論導向的體制機制?這些是在互聯網時代無可避免地擺在業界專家面前的重大理論實踐課題,也是互聯網思維橫亙在政界、學界和相關產業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面前亟待攻克和不斷深化的重大理論實踐課題。
三、互聯網應用的社會化急需大批新媒體宣傳人才
從1994年中國正式觸網開始,經過20余年的發展,互聯網在中國已擁有10億用戶,滲透率遠超70%,網絡的觸手延伸到日常社會工作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我國觸網的第一個10年,國際互聯網更多應用于學術科研領域。第二個10年,互聯網行業與傳統行業和平共處,但迅速催生多種新經濟形態。第三個10年,國際互聯網徹底改變進而顛覆大量傳統行業,成為當前社會信息的傳播常態,成為新聞、資訊、人際交流和輿情生發極其重要的聚散平臺。至2015年,凡具一級域名二級域名、獨立域名非獨立域名,無論服務器設境內境外、國內國外或規模大小,中國所有門戶、行業、新聞、政務、個人等各級、各類網站,數量已超千萬家。與此形成鮮明落差的是,千萬級數量的專業網站,均由10億級數量的網民用戶自我操控,中高級行業專門人才的短缺與黨和國家要求、社會人才市場需求及新媒體發展現實呈幾何級嚴重失衡,形成亟待填補的空白。
四、目前全國全省尚無新媒體專業畢業生
2014~2015年,全國高校與互聯網相關的傳媒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名列前茅,但這些畢業生中無一人為真正新媒體本科及以上專業畢業生,僅僅是“相關專業”。許多大學的新聞專業,還是以培養傳統媒體人為主要方向,其專業課書籍十幾年不變,所授課程與新媒體相關的內容很少,即使有也基本是選修課。江西省文化產業從業人員27萬,其中媒體從業人員近7萬。全省行業調查表明,權威媒體如江報700名員工中具碩士及以上學位者僅40余人,不足0.6%,新媒體專業畢業生更是為零。當然,全國任一媒體單位情況均是如此,因為壓根就沒有新媒體專業!傳媒專業畢業生在新聞單位就業后,不得不惡補新媒體知識,并在工作中迅速提高運用新媒體的能力。當前,各類傳統媒體均在尋求媒介融合機遇,以突破發展瓶頸;新媒體亦不斷拓展市場空間,以實現增量擴張。這一形勢決定了我國以及我省新聞傳播事業、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亟需更高層次的新媒體新聞與傳播專門人才處理相關專業事務。新媒體專業人才的就業渠道空前廣闊,而傳統專業畢業生人滿為患的舊有格局面臨徹底革新。培養既適應互聯網新媒體發展規律,又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市場需求的高素質特殊專門人才,是新時代黨和國家及嚴峻國際形勢賦予高等院校的重責大任。
五、新媒體人才建設是對“實干興贛”的積極響應
江西省委書記強衛指出,必須全力建設好、管理好、利用好互聯網。領導干部要養成上網的“第五習慣”,做到知網、懂網、用網,充分利用網絡了解民意、傾聽民聲、體察民情,結合自身實際,以“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具體行動,進一步理清思路、創新舉措、加快發展,不斷開創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新局面。
互聯網論文發表期刊推薦《互聯網周刊》(半月刊)創刊于1998年,由科學出版社主辦。《互聯網周刊》針對的新商業主體,包括IT人士、信息化人士以及廣大網民。他們構成商業社會的新中堅力量。《互聯網周刊》針對的新增長空間,重點在新機會的把握、新模式的消化和新觀念的普及。《互聯網周刊》聯接新主體與新空間,為從事新產業的IT業者提醒新產業空間,為信息化應用者提供新的鍬和鎬,為決定下一代市場的網民提供新消費理念。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