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小學教師職稱論文發(fā)表了小學中年段語文讀寫結合方法,對于小學生教育來說,中年段是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時期,通過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最重要,論文從以下幾個探索了小學生中年階段學情和教學要求。
摘要寫作能力能綜合反映一個人的心理、思想、文化素質和智力結構。小學中年段是習作的起始階段,只有堅實的基礎才能蓋起萬丈高樓,因此教師要在這一階段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利用文本,開發(fā)資源,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我們教學的目標,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教師職稱論文,小學中年段,讀寫結合,方法探索
中年段是小學生寫作訓練的過渡階段,它以低年段寫話為基礎,又要為高年段命題作文鋪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讀寫結合”就是閱讀和寫作的結合,通過讀寫訓練,讓學生的思維架起一座知識遷移的橋梁,讓閱讀激發(fā)寫作興趣,令寫作點燃閱讀之火,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那么,讀與寫是如何結合的?根據(jù)中年段學情和教學要求,筆者有以下幾點探索:
一、讀書指導,模仿訓練
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常言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并進行讀書方法指導。一種是泛讀,泛讀范圍廣,容量大,速度快,在較短時間內,能閱讀大量內容。一種是精讀,如教材中的課文,既要了解大意,又要懂得文章作者的情感內涵。我的精讀要求是四讀法:第一步,快速通讀全文,思考文章大意;第二步仔細閱讀,劃出好詞好句好段,或讓你感受深刻的地方;第三步,朗讀所畫部分,思考好在哪里;最后,有感情地讀這些句子,讀出自己的感受,熟讀成誦。閱讀既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語言積累,也提供了豐富的習作材料,但是只讀不寫是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的。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課文教學和習作緊密結合起來,把課文當作學生模仿的素材。如在教學《廬山的云霧》第二段時,先讓學生體會云霧變化多端的姿態(tài),然后總結其寫作特點:1.總分結構;2.比喻的修辭手法;3.整齊的句式特點。接著讓學生欣賞各種形態(tài)的靈璧石圖片,說一說他們像什么。有一個學生說得特別好,在老師的引導和同學的幫助下,他把自己的話寫了下來:安徽的靈璧石真是形態(tài)各異啊!他們有的像奔馳的駿馬,正等待將士的召喚;有的像巍峨的高山,靜看歷史的變遷;有的像掛著酒壺的濟顛和尚,笑看世間百態(tài)。這樣細致的指導,降低了直接寫的難度,使學生的仿寫收到較好的反饋效果。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幾乎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此類寫作方法,增添了他們寫作的信心,也促進了他們閱讀的興趣。
二、結合文本,想象練習
一切創(chuàng)造都是從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開始的,想象是知識的源泉,黑格爾在《美學》一書中指出:“最杰出的藝術就是想象。”兒童,除了有模仿的天性之外,也有著極其豐富的想象力。只要給他們機會展開想象,他們會帶給你很多驚喜,所以教學中教師就要依托文本,挖掘想象資源,如讓學生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續(xù)寫、改編就是一個極好的辦法。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練習2,要求對“受騙以后”烏鴉和狐貍再次相遇進行續(xù)寫,其實這源自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狐貍與烏鴉》的課文,學生對故事內容都很熟悉,狡猾奸詐的狐貍和愛聽好話的烏鴉,他們鮮明的性格以及豐富的語言、動作,都讓學生念念不忘。因而在教學此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時,教師要舍得放手,讓學生的想象自由馳騁,這樣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學生續(xù)寫的故事,那可真是豐富多彩啊!他們有的寫烏鴉一如既往的虛榮,沒有躲得過狐貍的“糖衣炮彈”,肉又被騙走了;有的寫烏鴉吸取教訓,不管狐貍怎么奉承,一言不發(fā),還機智地帶著狐貍去了獵人的陷阱,報了上次的仇;還有的寫烏鴉對狐貍視而不見,獨自在高高的樹枝上,美滋滋地吃肉,饞死了樹下黔驢技窮的狐貍……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充滿童趣的語言、奇特的個人想象,都讓我看到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也感受到了讀寫結合的魅力。
三、能力提升,個性展現(xiàn)
寫作是個性化的活動,不僅是寫作技巧的訓練,更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精神的活動。一篇作文能否讓人印象深刻,關鍵在于它是否有自己鮮明的個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真情實感。小學中年段是作文的起始階段,在教會學生寫作技巧的同時,不能束縛學生的思維,否則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就是千篇一律的,不利于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平時的寫作教學都會講授一定的寫作技巧或是寫作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個性化的展現(xiàn)。其實,寫日記就是一種很好的展現(xiàn)學生個性化的途徑,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選取素材,他們有話可寫,有情可述,加上一個獨立私密的空間更能保證他們寫作的真實性。在批閱學生日記時,不管是什么層次的學生,都會讓你驚艷。比如,我們班的胡××同學在寫學校舉辦的義賣活動時就有一處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能不能便宜點兒?在我有限的買賣生涯里,聽得最多的就是這類字眼,正當我猶豫的時候,我的搭檔卻慷慨大方地兩塊錢賣給她們了,她們激動得直夸他是個帥小伙兒。好搭檔用得意的目光看著我,我卻用鄙視的眼神望著他。對于一個四年級的學生來說,能揣測同學心理,意會同學眼神含義,發(fā)自內心地記錄下當時的場景,這已經很了不起了。讀寫結合,往往不是一次練習就能掌握好的,只有通過反復訓練,逐漸強化和內化,才能形成一種寫作能力。寫作就是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從仿寫到續(xù)寫再到個人日記,就是一個不斷升華提高的過程,只要我們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去研究、去探索二者之間的關系,并反復訓練,就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出現(xiàn)“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談語文教本[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作者:袁安琪 單位:江蘇省南京市西善橋中心小學
推薦期刊:《遠程教育》(雙月刊)創(chuàng)刊于1983年,是由浙江省教育廳主管、浙江省廣播電視大學主辦的學術期刊。本刊以"促進現(xiàn)代遠程教育理念與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為辦刊理念,以現(xiàn)代遠程教育市場為背景。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