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專業群建設是推進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高等職業教育對接社會人才需求的橋梁和紐帶,各高職學校亟需把高水平專業群的科學組建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基于系統論的視角,對專業群組建理念進行分析;基于產業集群模式,將專業群組建邏輯總結為基于合力論的產業邏輯、基于共同論的崗位邏輯、基于相近論的專業邏輯;利用SWOT量化模型,對組建的專業群進行效能分析,為高職學校評價組建專業群的合理性、有效性提供戰略性意見。
關鍵詞 高職院校;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組建邏輯;系統論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啟動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指出,集中力量建設高水平高職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首輪197家擬建設單位已經浮出水面,其中,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56所,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141所,共涉及高水平專業群253個。專業群建設是推進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高等職業教育與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橋梁和紐帶,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關鍵環節[1],是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是服務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有效手段。因此,各學校當務之急是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合理高效組建專業群。萬物皆成系統,專業群亦然,專業群的組建要從系統論的角度,深入分析專業群和外部產業、專業群和專業、專業和專業之間的邏輯關系,發揮專業群的集聚效應和服務功能。
一、基于系統論的專業群組建理念分析:組建專業群的理論支撐
系統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結構形式聯結構成的具有某種功能的有機整體。貝塔朗菲強調,任何系統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系統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著,要素之間相互關聯,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職業教育跨界性的特征決定了專業群組建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但從系統論視角看,最終組建的專業群是一個具有特定功能整體,是對接產業需求,各專業合力完成人才培養目標。
(一)整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專業群供給側和需求側全方位融合
系統論中整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表征為專業群與產業的吻合度,即供給和需求的關系,它們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是由生產本身決定的,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取決于經濟中需求和供給的相對平衡。需求側是需求方,這里指產業發展對高職院校的人才需求。供給側即供給方面,這里指專業群培養輸出的技術技能人才。因此,組建專業群外部要立足服務面向,理順市場需求側和人才供給側的關系,適應就業崗位群的需求,確定專業群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
一是分析專業群對應的產業鏈。當前我國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重大科技創新正在引領社會生產新變革,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正在不斷重塑教育形態,產業和技術的發展瞬息萬變,專業群的功能和定位也要隨著產業動態變化,以實現有效供給。二是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大批新型職業崗位(群)應運而生,對人才的要求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形成整個產業鏈和多產業領域跨界融合,急需大量創新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因此,科學合理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水平專業群尤顯重要,是新時代高職院校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三是明確專業群人才培養定位。在明確產業背景和服務領域基礎上,專業群要依據行業背景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順應國家重大戰略對人才結構和素質需求的變化,準確定位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突出優勢和特色,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要素全方位融合。
(二)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發揮專業群集成效應
系統論中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表征為專業群的集成效應。集成是將一些孤立的事物或元素通過某種方式集中在一起,使之改變原有的分散狀態,產生內在聯系,從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的過程。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將幾個專業組建成專業群,其功能、定位、性質和規律只有從整體上才能表現出來,進而產生集成效應。
一是專業群協調發展。高職教育的專業大類不是根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設置的,而是以相對獨立的技術和職業為參照而設置的[2],因此,群內各專業的協調發展尤為重要,各專業要分工合作,兼顧共性和個性,優勢劣勢互補。二是群內各專業結構優化。參照貝塔朗菲的系統論觀點,專業群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不是各個專業的機械組合或簡單相加,而是現有專業的解構與重構,專業群的整體功能是各專業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性質,表現為“整體大于部分之和”。三是專業群資源整合與共享。組建專業群是為了使專業群形成合力,充分發揮集聚效應和服務功能,使教師、課程、實訓、服務等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實現群內資源深度融合。
(三)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專業群形成有機整體
系統論中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表征為群內各專業形成有機整體。專業群內各專業之間不是簡單的疊加關系,更不是“拼盤”,而是在共同的行業背景下,各專業有序搭配、排列和融合,以一個或多個核心專業為基礎,其他專業做有益補充,形成一定的結構關系,共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群內各專業之間的關系體現聯系性。各專業不是孤立地存在著,每個專業在群內都處于一定的位置上,起著特定的作用。
二、基于產業集群模式的專業群組建邏輯分析:組建專業群的實踐指導
產業集群是由邁克·波特首先提出的,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供應商、相關產業的廠商等組成的群體。近年來,產業集群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種模式,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引人矚目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當產業集群形成后,能提升整個區域的競爭能力,并形成一種集群競爭力,這種競爭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業所無法擁有的。借鑒產業集群模式,組建專業群產生如下優勢:一是能更好應對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克服單個專業人才培養的局限性;二是節約專業成本,為群內各個專業帶來更多的收益;三是當群內核心專業發展時,能帶動群內其他專業增質提效;四是有利于確立新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教學模式。專業群組建邏輯是構建專業群需要遵循的規律,可以歸納為三種:基于合力論的產業邏輯、基于共同論的崗位邏輯、基于相近論的專業邏輯。
推薦閱讀:如何參與教育部一般課題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