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學背景下,教師要關注班級上每位學生的發展,尤其是要注重學困生的發展,并根據課程內容的講授情況采取更適合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教學策略
每個班級都有一些不但學習習慣不好,基礎知識差,而且對知識接受能也很差的孩子,對于這些群體,需要教師能有效地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小學習慣。
1 小學數學學習困難生的成因分析
(1)個性心理的缺限。一些學生性格內向,遇事怕難為情,學習過程中一旦遇到問題不能向同學或老師求教,時間一長,形成學習的障礙越多。另外,興奮性和活潑性個性特征的學習困難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缺乏毅力和信心,碰到簡單的數學知識易出錯,遇到難題又不能透徹分析、全面思考。
(2)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學生如果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如: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等問題。大多數學困生的不良學習習慣都表現為:課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無法獨立完成數學作業以及完成解題后沒有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2 小學數學學習困難生的心理特征
從教學實際,發現學生困難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
(1)依賴心理重。他們在課堂中由于跟不上探索問題的步伐,常常跟別人解答問題,一旦別人先于他得到結論,就會馬上中斷演算,去抄襲別人。
(2)心理創傷多。他們在學習上與一般同學相比,付出同樣的代價往往得不到同樣的收益,在課堂在還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因此心理上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因而留下了較大的心理傷口。
3 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3.1 首先培養亦師亦友的學習情感
不少教師會把“學困生”歸為思品問題,對他們采用嚴厲批評、反復懲罰的策略。可越是這樣,學生越不愿意學——這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教師要做的就是解開這個怪圈——引導學生愿意學,建立積極學習情感。這樣,學生就會自然走入另一個良性循環。先是培養良好的師生感情——小學生嘛,思想很簡單,他們的學習動機往往就是“為某某而學”,而不是為“遠大理想”而學。所以,教師盡量不要批評學生,能表揚的要表揚,不能表揚的要溫和指導。不要總是板著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臉。教師要盡量做到:讓學生一見到自己就高興、就愿意親近。這樣,學生們就會把對教師的情感遷移到學習上。
3.2 信息技術與生活情境教學的整合,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
要注重學困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針對學困生現階段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采取激發學困生興趣的教學方法。針對小學生而言,教師就可以采取信息技術與生活化的情境教學相整合的方法,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數學當中枯燥乏味的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畫面,直觀的展現數學知識的演變過程,有效降低數學學習難度,進而,激發學困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例如,在講述《角的度量》這一節時,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角的大小以及角的計量單位,并學習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教師可結合學生的生活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可以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剪刀兩條邊形成的角可以是大多嗎?”“你們能用量角器試著量一下相鄰手指之間可以形成的最大角度嗎?”再借助多媒體進行動畫演示的方式進行圖形的平移、旋轉,來使學困生系統感受圖形的變化形式,使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學困生”在此種學習環境下,也有助于自身數學興趣的激發,達到讓學困生掌握此知識的目的。
3.3 施行分層教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針對“學困生”個體差異設計特別分層活動,讓“學困生”可以更清晰地認識了解從而在課堂上敢大膽發言,,逐漸主動的參與學習,促進數學能力的全面提升。這樣也會增強“學困生”的自信心,并養成積極思考和表達的習慣。教師可以施行分層教學,讓不同水平的“學困生”均得到有效的、最好的成長。例如,《小數除法》這一章節的主要目標是訓練學生對小數除法的掌握程度,并能利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在講解完這一章節后,可以布置難度不同的作業讓“學困生”完成。如,對于基礎較差的“學困生”可布置這樣的題目:“將0.8改寫成兩位小數,并計算0.8÷0.2和3.9÷1.3的結果。”在“學困生”在完成作業后,教師可引導其完成難度較高的作業,這樣他們不僅能明白學習的方向,也可以循序漸進地理解數學知識。
3.4 尋找捷徑,把知識簡單化
對一些學生記起來比較多而難得知識,可以搜集編成幾句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口訣,方便學生記憶,比如學習四邊形時,用如下口訣: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出現,對稱中心等分點。梯形里面作高線,平移一腰試試看。平行移動對角線,補成三角形常見。證相似,比線段,添線平行成習慣。等積式子比例換,尋找線段很關鍵。直接證明有困難,等量代換少麻煩。斜邊上面作高線,比例中項一大片。這樣教師幫學生把知識濃縮化,學生看起來一目了然,心里面也明朗了許多,一下有了學習的信心,并能夠從學習中感受到樂趣,以后再學習的過程中,試圖嘗試著用老師的此類方法去學習,老師在用諸如此類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逐漸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更學到了學習的方法。
總之,學困生作為特殊的群體,需要數學教師給予關注以及鼓勵,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以及教學的內容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予以實施,使學困生逐步發現數學學習的樂趣,達到提升其數學成績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毅.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學周刊,2013,(8).
推薦閱讀:初中數學教師怎么發表論文快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