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社會各行各業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日益精進,各個層面的工作在大數據技術的加持下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高校圖書館作為重要的信息資源集聚地,也同樣需要乘著大數據時代的新風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與高效的服務。文章通過研究高校智慧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意義,分析當前高校智慧圖書館的服務現狀,提出了相應的創新服務策略,以供參考。
本文源自周春輝; 楊麗坤; 張淑君, 造紙裝備及材料 發表時間:2021-04-13《造紙裝備及材料》雜志,于1982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正式創刊,CN:43-1535/TS,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的特點,其中主要欄目有:材料產品及專利介紹、近期造紙裝備、材料項目簡訊等。
關鍵詞:大數據;高校智慧圖書館;服務創新
1 研究背景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服務、“互聯網 +”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各行各業都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和創新,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新型的服務模式也隨之產生。圖書館也要緊跟時代腳步,積極發展創新,構建智慧圖書館,為圖書館用戶提供更高效便利的智慧服務。當前也有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把精力投入在開發智慧圖書館上,許多高校開始對紙質書籍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形式也從資源服務往學科服務轉化,通過圖書館全方位的轉化,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更方便、更快捷地進行資料搜索。此外,對于用戶的需求,也需要通過大數據進行統計和整理分析,以此來判斷用戶的偏好需求,從而能更好地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然而當前這些工作還處于發展之中,任何事物在發展變革中都會出現一些問題,高校智慧圖書館在服務創新方面也不例外,對此,要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決策略,從而進一步推動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創新。
2 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智慧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意義
2.1 完善學科服務和文獻功能
高校智慧圖書館的服務創新可以更好地為師生提供學科服務。學科服務主要是為教師、學生和研究人員提供相關的學科資源指引、學科前沿消息、學科社區等,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科研活動。當前高校圖書館都擁有豐富的科研資源,但是由于管理不善,宣傳不到位等原因,訪問用戶逐漸減少,訪問量下降,甚至無人問津,因此建立高校智慧圖書館,可以更好地整合現有資源,完善學科服務,給師生和科研人員提供更方便的服務。學科信息服務是高校圖書館在科研環境和信息環境下出現的一種新型服務形式,也是高校圖書館在以后發展中重點開展的服務形式,而圖書館員在學科信息服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F在許多高校圖書館都很重視學科信息服務,全部圍繞著學校自身的專業設置,從資源構建和服務方式兩個方面著手搭建智慧化學科信息服務平臺,并根據用戶的學科需求,全面收集學科信息資源,提供精準的資料查詢和個性化信息服務。圖書館員應向學術型方向發展,組成以學科服務為核心工作的團隊,為研、教、學等提供高質量、深層次、高效率的全方位的學科服務,同時還要滿足不同層次用戶的不同需求。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開展的具體學科服務,主要是基礎服務,如院系溝通、學科文獻建設、數字資源宣傳、信息素養培訓等。在大數據技術的加持之下,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和文獻功能也要進一步提升,進行深層服務,可以結合大數據技術,以用戶為中心,以需求為引導,通過數據挖掘、信息檢索,為用戶提供更為準確的前沿學術資料。由此一來,學科服務也不僅只局限于單純的借閱、文獻服務,還可以更好地為科研項目提供服務,提升整體的學科服務水平。
2.2 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
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圖書館傳統的信息服務已無法有效掌握用戶新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為,而服務創新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為此,要在內容和形式上提供多元化服務。要讓用戶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簡單、最快捷的方式獲取到所需要的資源,為用戶提供“懶人式”資源服務。能夠從用戶的所屬專業、知識結構、研究方向等方面提供個性化服務。根據用戶的科研需求、學習需求,把信息資源經過加工處理進行整合,通過查詢最新的學術動態和學術趨勢分析來支持用戶,提供專業化深層次的資源服務。
2.3 契合智慧圖書館管理需求
隨著高科技的日益精進,如果圖書館的管理還繼續依賴傳統的管理方式,那效率就會越來越低下,因此需要通過更加先進的現代化科學技術,來進行圖書館管理。這些先進的智能技術,在提升圖書館管理效率的同時,也能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可以節省圖書館的各種資源浪費,包括人力、物力等,還能讓整體的管理系統更加規范,以此契合圖書館的管理需求。
2.4 助力智慧校園全面建設
圖書館是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與智慧校園建設,兩者相輔相成。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學科信息服務的創新,專業科研學科服務平臺的搭建,為廣大師生的學習環境、科研環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還可以為豐富廣大師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持。
3 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智慧圖書館服務現狀
3.1 館舍設備與資源不完善
舒適的閱讀環境和豐富的館藏資源是智慧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必備條件。但是,目前我國多數高校圖書館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其硬件設備和館舍環境不能令用戶滿意,館內的設施并沒有做到智能化,比如館內的通風采光效果不佳,未安裝溫濕度調節系統,館藏分布不合理等原因導致服務質量不高。再有圖書館的軟件設備也逐漸落后,圖書館管理系統還依靠傳統的人工管理,沒有達到智能化、自動化。此外,還有許多高校圖書館的資源不完善,專業學科資源不全面,沒有特色資源導致館藏資源使用率低下。
3.2 服務方式落后
許多高校配置了自動借還機等先進設備,但是就目前的服務情況來看,圖書的上架、圖書整理、圖書盤點等工作,主要還是通過館員人工操作來完成,這樣失誤率高工作效率也很低。服務內容有限,多數高校圖書館目前服務還是只局限在圖書借還、文獻查詢等基礎服務上,信息素養培訓、學科服務等新型服務方式不能全面開展,不能為用戶提供更多有價值的知識服務。存在與用戶溝通少,不能及時掌握用戶需求,不能借助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對用戶需信息進行提取優化等問題,因此為廣大用戶提供的有針對性的資源內容少之又少,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用戶的實際問題,沒有重視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沒有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知識服務。服務時間有限,只在規定的開館時間內為用戶提供服務,沒有開展線上服務業務,不能及時有效地為用戶服務。
3.3 館員自身專業素養低
在現有的圖書館管理模式下,圖書館員缺乏主動學習、主動服務的意識,導致現在館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較低,跟不上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對文獻檢索、數據分析等新技術不了解,不能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咨詢。
4 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智慧圖書館服務創新的策略
4.1 完善豐富館內資源
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重要資本就是要有豐富的文獻資源,首先要對館內現有資源進行數字化和智慧化整合,進一步完善信息資源建設。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對圖書館的現有的各種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加工、分類、整合,使館內資源的利用率實現最大化。例如,對于一些優秀的館藏書籍,需要及時對其進行資源錄入;針對學校不同專業的用戶,整理相關專業的書籍資源,可以更準確、有針對性地為其提供服務;還可以與其他院校合作,進行資源共享,以此來充實館內資源,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
4.2 優化工作服務模式
高校智慧圖書館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改變傳統的工作服務模式,要為用戶提供優質的、個性化的新型服務模式。學校圖書館根據不同的用戶不同的需求進行分析,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及時獲取用戶的偏好,以此為用戶制定個性化服務方案,從而能更有效地服務于用戶。還可以根據用戶對各類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根據所得數據進一步調整圖書館的館藏結構和資源配置,讓用戶能更方便地獲取所需要的資料。進一步加強線上服務,提高服務效率,以便用戶可以更快速、更便捷獲取所需資源。另外,還要注重用戶的反饋,以此改善當前服務存在的問題。
4.3 提高館員專業素養
圖書館員的專業素養直接關系到圖書館服務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須提高館員的專業素養。智慧圖書館要求館員除精通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外,還要掌握文獻檢索、數據分析等新技術,這就需要館員不斷強化終身學習意識,在工作中學習新技能,在工作中不斷進行服務創新。同時還要建立長期有效的培訓機制,邀請專業人員不定期為館員培訓,也可以選派館員外出培訓。此外,學校還要引進一些高學歷、有專業經驗的人才,以此來促進高校智慧圖書館的服務創新。
4.4 加強館舍智能建設
要建立一個完善的智慧圖書館,就一定要有良好的硬件設備,當前多數高校圖書館的設備沒有達到智能的標準,因此需要對圖書館硬件進行升級。例如圖書館的樓宇自動化,包括室內明暗度、溫度等,可以結合當前的智能家居系統進行布局,以此提升整體的舒適度。除了硬件設備,圖書館的軟件設備也需要進一步優化智能技術應用,例如圖書館的辦公自動化,包括圖書館資源和數據庫的管理、讀者用戶的管理、服務項目的管理等,這些都可以實施智能優化。
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圖書館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智慧型圖書館,高校圖書館要加強館舍建設,豐富現有的館藏資源,使圖書館更加智能化、自動化。館員的服務方式也需要進行創新,提高館員的專業素養,優化工作服務模式,為用戶提供大眾化、個性化、多元化服務,為學科建設提供有價值的知識服務。只有高圖書館整體的服務水平提高了,才能推動高校智慧圖書館的發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