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喬治梅森大學的公共政策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效,讓眾多美國大學吃驚和羨慕,值得我國高校學習和借鑒。深入研究喬治梅森大學公共政策研究生項目,系統分析美國研究生教育超越型發展模式,有利于對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中的導師遴選、學術權力、學生資助和發展策略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發展模式;喬治梅森大學;公共政策 樹人論文發表網
1972年,喬治梅森大學從弗吉尼亞大學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大學。喬治梅森大學的公共政策研究生教育具有典型性,在名校林立的美國,一個建校不到50年的大學,通過20年的努力進入美國公共政策研究生專業排名20強。這種具有挑戰性和跨越性的研究生教育發展模式,對于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一、喬治梅森公共政策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模式分析
1.不拘泥于傳統束縛,勇于創新實踐
1990年,Kingsley E. Haynes教授從波士頓大學辭職,來到喬治梅森大學擔任研究生院院長。他不拘泥于傳統的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而是敏銳洞察到華盛頓地區的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果斷成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并于1992年開展了公共政策研究生教育,逐步形成了“梅森公共政策”特色。具體包括:
第一,在研究生培養方向上,緊密結合教師科研和市場需求,把交通規劃與政策作為學科特色重點發展,通過資助和培養博士研究生來促進學科發展和所有研究生項目的發展。
第二,在研究生培養方式上,一方面邀請聯邦政府官員開發研究生課程,為研究生提供專業教育,另一方面定期舉辦學術會,承辦地區選舉活動,組織與國會議員見面會等活動,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就業服務。
第三,在研究生資助管理上,由學院統一管理資助經費,由教授委員會評估博士生入學申請者的研究潛力和在校博士生科研績效,決定是否給予獎學金,科研助理崗位首先滿足博士生項目的需要,教學助理和服務助理崗位,給予碩士生項目中的優秀者,保證博士生有充足的學習和科研時間。
第四,在課程設置方面,除了提供核心課程和專業課程等與獲得學位有關的課程學習,還免費為研究生提供研究方法、研究報告撰寫、論文寫作、職場面試訓練、新生學習幫助、學年或學期研究成果展示等形式多樣的學習班和討論會,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競爭力。
第五,在課程教學方面,教學內容主要由教授自己掌控和把握,教授可以用不同的教學大綱講授名稱相同的課程,并形成各自的教學特色,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教授的課程。
2.發揮區位優勢,整合資源稟賦
喬治梅森的公共政策研究生教育主要在該大學的阿靈頓校園,也有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在法爾法克斯校園。阿靈頓原本是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一部分,脫離后回到弗吉尼亞,與特區隔河相望,聯邦政府的國防部(五角大樓)、聯邦儲蓄保險公司、自然科學基金會等聯邦政府機構都在阿靈頓校園步行可達的區域。法爾法克斯是美國東部高技術核心帶,富人聚居,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俱佳,教育資源在美國首屈一指。喬治梅森正是發揮了該地區的地理優勢和資源稟賦優勢,在公共政策研究生教育中取得驕人的業績。
第一,發揮區位優勢,開展錯位競爭。雖然重視教育是弗吉尼亞州的傳統,但弗吉尼亞大學是歷史悠久的頂尖公立大學,這對原本只是弗吉尼亞大學分校的喬治梅森大學在研究生教育競爭中極為不利。為了加快發展,喬治梅森的研究生教育避開弗吉尼亞大學的優勢學科,利用地處華盛頓都市區的地理優勢,充分利用美國首都的科技、教育和行政資源,瞄準聯邦政府龐大的雇員市場,加快發展公共政策研究生教育,在激烈的教育市場競爭中獲得了巨大成功。
第二,利用環境優勢,引進大批知名教授。由于法爾法克斯縣自然、社會和經濟環境都非常好,并具有與聯邦政府高官和知名智庫溝通的天然便利條件,喬治梅森大學吸引了世界各國著名學者、聯邦政府換屆高官等加入教授隊伍。
第三,整合資源稟賦,實現持續跨越。喬治梅森大學充分利用比鄰首都的便利條件,從研究生招生、課程設計、授課內容、實習機會、學生就業等方面充分整合各類資源稟賦,為研究生提供多種多樣的發展機會,通過教授科研和研究生就業良性互動,實現公共政策研究生教育在短期內實現持續性的跨越。
3.尊重教授權力,突破創新瓶頸
作為一個年輕大學的年輕學院,喬治梅森大學公共政策學院不僅重視引進世界一流的知名教授,而且非常尊重教授享有的學術權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教授對引進新教師(包括教授)具有決定性的投票權;第二,教授有權評議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并對是否授予學位具有決定性的投票權;第三,教授有權對是否錄取的研究生具有決定性的贊成和否決權;第四,教授對是否繼續給予在讀研究生(特別是博士候選人)獎學金擁有決定權。
與教授權力對應的是,公共政策學院院長要充分尊重教授權力,且不允許影響教授的決策。作為院長,其唯一可以做的是組織對教授的科研學術進行公開評價,不但要為教授的學術創新提供有效的服務,而且要執行教授委員會的決策。在對教授工作進行評價時,學院行政也僅僅是組織該項活動,無權影響評價結果。一般來說,對一個教授的工作進行評價主要從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個方面,其中科研評價是通過校外5~6名學術同行來評估教授研究的學術價值,科研評價占到50%。教學方面主要由在讀研究生來進行評價,一般會占到30%;而社會服務評價包括為學院發展服務和為社區或社會服務兩個方面,一般各占10%。如果說學院院長對教授工作評價有影響的話,也僅僅是評價教授對學院發展做出的貢獻大小。這僅占到教授工作評價的10%,不足以影響教授評價的結果。
尊重教授權力為教授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學術生態環境。公共政策學院成立以來,不斷有大批外校知名教授申請愿意到該校工作。
4.籌措大量資金,實現卓越發展
喬治梅森大學公共政策研究生教育項目從執行開始,就十分重視經費的籌措工作,先后有Kingsley E. Haynes教授和Roger R. Stough教授對公共政策研究生教育項目資金籌措做出了杰出貢獻。如果說吸引世界一流教授到喬治梅森工作,是該校公共政策研究生教育取得卓著成效的基礎,那么擁有大量經費資助是該項目成功的持續保障。
在20世紀90年代,Kingsley E. Haynes教授從美國交通部獲得了大量經費資助,并與Roger R. Stough、David J. Armor等教授組成研究團隊,連續吸引了 Kenneth J. Button、David M. Hart、Stephen Fuller等教授來到喬治梅森大學工作。在1999年公共政策學院成立后,Roger R. Stough被任命為科研院長,專門負責科研經費的資金籌措工作。他為公共政策研究生項目籌措了8000多萬美元的科研經費,個人資助了60多個博士研究生和30多個碩士研究生的學術研究。
二、美國公共政策研究生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美國是全球公認的教育強國之一,主要是因為美國在研究生教育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和驕人的業績。學習美國的教育經驗,最重要的是要參悟和領會美國研究生教育的真諦。
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設行政管理研究生教育,2001年開始24校聯考招收公共管理碩士(MPA)研究生。喬治梅森大學1992年開始執行公共政策研究生教育項目(當時只有4個教授、6個學生),2000年成立公共政策學院。從時間維度看,二者具有時間進程的一致性。但是從教育產出和成效看,喬治梅森大學的公共政策專業排名在2010年是全美第24名,2014年已經進入前20強,而我國的公共管理類研究生教育和專業建設還處于探索和完善階段。這是最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反省我國公共管理類研究生的教育和培養模式,從美國研究生教育模式中學習和借鑒那些對我們有價值的理念和思想。
1.改革研究生導師遴選制度,讓教于一流教授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學生的學術創新和能力的培養,而導師是研究生教育體系的基礎和關鍵。在我國現有研究生教育背景下,由于實行的是研究生學位點審批和研究生自主報考制度,導師遴選從源頭上決定了研究生教育質量和培養辦法,所謂“有什么樣的導師,招什么樣的學生”。在我國研究生導師遴選中,還有很多學校偏重教授的資歷和地位,這種價值偏好在行政決定資源分配的高校治理環境下,形成相互促進的加速演化機制,其結果是大量年輕的有學術創造力的教師難以獲得導師資格,或者具有導師資格也難以獲得具體指導研究生學術研究的機會,形成“研究生導師沒有研究生,研究生導師數量多于研究生”的局面。這種問題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成為研究生教育中的怪現象。此外,在研究生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多教授都在“搶課程”,把能夠為研究生授課當作一種學術研究水平的標志,把研究生課程教學當作一種“付出少,回報高”的教學福利,而認為為本科生授課是一種“難度大,出力不討好”的負擔。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