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手機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絡的發展,APP用戶也隨之不斷增加。高等教育作為科技與文化的前沿陣地,手機APP的運用當然是必不可少。近年來,民辦高校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可謂是異軍突起,但民辦教育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尤其是就業問題,畢業生就業心理壓力較大。手機APP應用,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調適提供了便利。手機APP可以提供教育、溝通和服務功能,便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社會的溝通交流,可以更好地為培養人才提供快捷地服務平臺。
《創新人才教育》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1.APP對就業心理的影響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往高校畢業生通過看報紙、聽廣播或者直接參加招聘會投簡歷找工作的方式已逐漸遠去。網絡求職慢慢成為主流和普遍現象。如今,90后的高校畢業生,手機APP在求職過程中被廣泛使用。APP最大的特點:它是手機上的應用軟件,安裝簡單,使用方便,而且還可以結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flash等方式展現出來。高校畢業生通過下載安裝求職招聘APP服務平臺,通過平臺發布求職信息和求職意向。用人單位可以在就業平臺上第一時間發現你公布的信息,并且根據求職者的具體要求和實際情況,及時聯系求職者。APP服務平臺的傳播速度非常快、覆蓋面廣,而且具備便捷性和實用性等諸多優勢,這對迫切希望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來說,就業APP服務平臺無疑是一種強心劑和安神藥,效果顯著,所以說手機APP的使用,對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問題起到有效的調適作用。
2.當代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現狀分析
中國民辦高校歷經近30年的發展和成長,已逐步壯大起來,目前在校生人數已過千萬。民辦高校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可謂是異軍突起,民辦高校不但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同時也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逐步深入,民辦高校的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危機也越來越嚴重,就業心理問題日益突出。近幾年來,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很不樂觀,畢業生的就業心理問題的復雜性和難度也逐年增加,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民辦高校部分學生因學歷出身問題或者家庭問題以及社會的偏見,導致初入社會的畢業生心理、情感比較脆弱,極易受到傷害。這個階段的畢業生是孤獨的、敏感的,也是最需要關注和幫助的群體。
3.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調適的舉措
文化自覺和個人心理的自我知覺并不是矛盾的。[1]對求職遇到挫折,情緒不夠穩定,心理出現異常的畢業生,國家和社會要在意識形態上加以正確引導,老師和家長對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要高度重視,采取積極的舉措。手機APP的應用可以大大提高畢業生就業心理輔導的工作效率,有效地實現團體輔導和點對點輔導,深入細致地做好就業和心理疏導工作,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危機,化解和減輕心理負擔,以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見圖1。[2]
3.1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智能手機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和青睞,手機APP的使用大大便捷了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個領域。由于智能手機應用具有互動性、及時性等諸多優勢,是在校大學生比較喜愛的學習和生活方式。手機APP的應用,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一個方便快捷的途徑。幸福絕對是一種主觀感受。每個人對自己的幸福感的表達絕對擁有獨一無二的權威發言權。[3]高校畢業生可以在閑暇或者娛樂的空隙,或者任何自己想尋找自己所喜歡行業的就業信息的期間,都可以登錄手機APP進行相關就業知識的學習,或者在線求職咨詢。高校還可以利用網絡終端信息發送功能在課余期間進行就業消息推送,幫助學生尋找就業機會,大大拓展了高校畢業生求職視野。
3.2就業心理疏導進行分類指導
根據學生的求職分類情況,在網絡終端或者服務平臺上設置不同的模塊和區間。模塊設置針對不同就業方向的學生進行就業面試技巧、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應用程序為每個專業建立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課程,根據培訓課程和學生的需要及未來發展方向,設置相應的就業實訓模塊和應用操作模塊。注重理論深入學習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根據務實、技巧、實操的原則來設置就業培訓課程,增加就業心理疏導選修課程,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促進就業能力的提升,有利于畢業生的高效就業。
3.3有效實現多方聯動
手機APP注重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師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互動,互動性是畢業生就業心理輔導環節的重中之重,在實際操作中激勵學生與輔導教師的參與和互動,是手機APP在心理輔導過程中取得成功的關鍵。
同學之間通過不同的求職經歷,可以在手機APP就業服務平臺上進行交流和對話,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分享在求職過程中發現的不足和有待提升的地方。為接下來的面試和實習提供寶貴的經驗,避免犯同樣錯誤。師生之間可以模擬應聘,老師作為面試官,不斷地提升畢業生的求職技巧和實際應變能力。老師在畢業生求職過程應時刻充當陪伴者和心理咨詢老師,為畢業生脆弱的求職心理保駕護航,這有助于緩解畢業生求職過程中產生的高度緊張和焦慮不安的情緒,對初入社會的大學生能起到一定的心理調適作用。
手機APP的應用也為求職者與社會之間提供了互動的平臺,通過網絡終端留言板,求職者可以進一步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具體要求,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實際動手能力。人際交往的不協調,會導致學生孤獨、自閉。畢業生需要在求職中不斷增強自身的自信心,心理輔導老師也可以利用留言板給予學生及時進行就業指導和心理疏導。另外通過手機APP的通知,讓學生隨時了解畢業生就業進度和發展,進而合理安排就業信息的推送和發布。
4.結束語
手機APP的應用,可以為畢業生提供大量的就業信息,大大推進和提高畢業生就業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及時有效地對求職中遇到困難的畢業生進行高效的心理疏導和提供好的建議和意見。APP可以高效實現教育、溝通和服務功能,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社會的溝通交流的大平臺,可以更好地為培養人才與服務社會提供快捷地服務方式,這也是網絡時代與智能手機對人們工作、學習、生活方式的一種巨大改變。
參考文獻:
[1] 呂開東,從建偉主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案例賞析[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5:7.
[2] 王瑋,汪洋編著.明天的工作在哪里: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心理調適[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4:57.
[3]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靈成長之路/本書編委會編[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 2014:5.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