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機加工實訓體系改革是如今值得人們重視的工作,下面文章從分析機加工實訓遇到的困難出發,站在校企合作和質量管理角度,探索機加工實訓體系構建原則,從內容和運行過程兩個方面設計基于校企合作和質量管理的機加工實訓體系,解決傳統機加工實訓中的困難,提升機加工實訓的質量,實現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校企合作,質量管理,實訓體系
目前,人才質量問題已經成為高等職業教育急需突破的難題,高等職業教育應由外延建設轉向內涵發展,而內涵發展的主要內容是提高高職教育培養質量、滿足社會需求、促進社會經濟與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1]。為適應高等職業教育向內涵發展,有很多研究人員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夏文杰研究了基于工作過程的建筑技術專業實訓體系構建[2], 劉建煒,喬龍陽,駱仕斌研究基于工作能力的數控加工實訓體系研究[3]。
1機加工實訓遇到的難題
隨著社會高速發展,傳統的機加工實訓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要求,下面是在機加工實訓中遇到的一些難題。
(1)實訓師資不足。目前,我國的教育現狀,大量的高職學生進入校園,學校遠遠滿足不了這么多學生的學習。這就造成了實訓師資不足,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機加工技能的掌握程度。
(2)實訓質量不高。目前,從有關部門對高職院校和企業的反饋意見來看,機加工實訓培養的學生質量是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要求的,畢業的學生必須經過企業的二次培訓才能正式上崗.這也印證了高職院校機械制造類展業學生在機加工實訓中實訓質量不高。
(3)實訓內容與現實存在差距。高職院校在安排學生的機加工實訓內容方面,基本沒有到企業調研,而是根據書本進行內容的安排,這就導致實訓內容與現實存在差距,培養出來的學生適應不了企業的發展。
(4)實訓考核標準單一。高職院校機加工在實訓考核方面,僅僅教一份實訓報告,這完全反應不了機加工實訓的效果,同時也完全不能適應現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導致了實訓考核比較單一。
2基于校企合作和質量管理的機加工實訓體系構建原則
(1)學生為本原則。學生作為構建基于校企合作和質量管理的機加工實訓體系的根本出發點,一切圍繞學生,服務學生,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機加工高技能人才。
(2)動態發展原則。社會的快速發展,導致了技術更新加快,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會隨著變化,以前固定不變的機加工實訓體系不能滿足現在企業的要求,必須建立一種與社會發展相吻合的動態培養機制,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機加工技能型人才。
(3)內容企業化原則。機加工實訓內容必須結合企業,使學生畢業就能上崗,實行零距離就業,通過開展校企合作,將企業引入校園,企業生產內容就是學生實訓內容,建立相應的聯合培養機制,使學生感受到企業的文化、管理,實現訓內容企業化。
(4)考核多元化原則。學生進行技能考核,考核中引入多方評價機制,實現考核的多元化,一是引入企業考核標準,嚴格按照企業要求制定考核內容,建立與企業相同的過程考核標準;二是引入技能資格證書,學生實訓完后,通過獲取數控證來考核機加工實訓效果。
(5)質量監控原則。質量監控是通過引入企業質量管理理論,結合校企合作的機加工實訓基地,在機加工實訓的整個過程中,實行質量計劃,質量執行、質量檢查和質量處理,認真監控每一個學生的實訓動態,掌握學生的實訓情況。
3基于校企合作和質量管理的機加工實訓體系構建
(1)體系構建主要內容。下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介紹基于校企合作和質量管理的機加工實訓體系的主要內容。
1)機加工實訓中心 本模塊內容主要建立校企合作下的聯合培養機制,從企業的角度構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共同負責制定機加工的專業定位和辦學思路、實訓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建設、機加工中心人員權限職責和定期評估。
2)實訓資源保障 企業和系部相關負責人共同參與機加工實訓制度建設、實訓改革探索、機加工實訓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訓資費投入,實現企業和學校之間的零距離融合。
3)實訓過程質量管理 引入企業質量管理,在實訓過程中,一切按照企業的要求管理實訓,制定質量計劃、質量執行、質量檢查和質量處理。實現質量管理融入學生實訓。
4)實訓學生質量監控評價 企業師父和學校老師共同負責實訓中心的日常記錄、實訓考核評價。日常記錄就是監控每一個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情況,考核評價是由多方面主導,實現考核多元化。
5)實訓質量改進 學校教師和企業師父收集實訓過程中的反饋信息、制定實訓過程中存在質量改進措施。使整個實訓過程呈現一個循環,不斷完善機加工實訓過程,實現實訓加工過程動態化。
(2)實訓體系運行過程?;谛F蠛献骱唾|量管理的機加工實訓體系的運行過程,具體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首先,企業和學校制定相關規則,以企業產品作為實訓內容輸入實訓過程,共同完成學生實訓,同時學生在實訓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反饋給企業和學校。然后,在實訓過程中,由企業和學校制定質量計劃、質量執行、質量檢查和質量處理,主導學生的實訓過程,同時培養目標和管理職責以及實訓資源保障實訓過程的運行,實訓質量監督貫穿于整個實訓過程,保障實訓產品的合格,最終輸出合格產品。最后,輸出產品經過企業和學校的聯合評價,對實訓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信息反饋到實訓過程。
4結論:
本文通過在機加工實訓中心,引入校企合作和質量管理,實現校企合作和質量管理的零距離融合,構建基于校企合作和質量管理的機加工實訓體系內容和運行過程,保障學生實訓朝著符合社會需要的方向進行。
參考文獻:
[1]祝士明.高職教育專業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6.
[2]夏文杰.基于工作過程的建筑技術專業實訓體系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4(29):159-160.
[3]劉建煒,喬龍陽,駱仕斌.基于工作能力的數控加工實訓體系研究[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6(04):197-199.
推薦閱讀:職業教育類核心期刊投稿論文(兩篇)
下面是兩篇職業教育類核心期刊投稿論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職業高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分析了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第二篇論文介紹了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保障,利用高中物理實驗的優勢,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素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