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認同教育是構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高等院校培養國家棟梁的根基。下面文章主要根據當代大學生國家認同問題,在這個基礎上,使學生構建愛國主義教育,樹立理想信念,實現三位一體教育目的,并提出了加強當代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國家認同感
“現在比歷史任何時候都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源于對國家認同的深刻表達。當代大學生是國之棟梁,對其開展國家認同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在要求。國家認同的建立,源于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而這些正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之下,被淡化和削弱。為此,強化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教育,是構筑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應在教育教學中得到有效實踐。
一、當代大學生國家認同存在的問題
第一,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減弱“和平”是發展的基石,是中國深化改革發展的重要基礎。當今的世界是發展共贏的世界,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世界。隨著中國逐漸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央,“全球”視域下的發展環境成為國家安全威脅的重要因素。“人權高于主權”、“經濟效益第一位”的思潮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認識中逐漸顯現。一些學生的國家安全保護意識在錯誤思潮的影響之下被弱化,對國家認同的情感因素在削減。這對愛國主義教育形成了較大影響,更是國家認同教育的重要任務。
第二,學生的“政治信仰”出現淡化政治信仰是支撐國家認同的重要因子,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切入口。但在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之中,當代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出現淡化,對于政治信仰的淡漠態度有愈演愈烈態勢。
(1)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之下,資本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在大學生中滲透,侵蝕了學生對社會主義政治信仰的堅定信念;
(2)當代大學生的文化生活發生著巨大變化,對于國家政策不了解、對國家戰略發展不關心,這就加劇了政治信仰在學生思想認識中的“虛無”感,影響學生對國家的認同。第三,學生的“理想追求”面臨改變在愛國主義教育的視域之下,社會理想信念的教育,是學生強化國家認同的重要基礎。但在多元社會文化思潮的沖擊之下,大學生的社會理想受到沖擊,出現了畸形和扭曲。
“拜金主義”、“拼爹”、“享樂主義”等思想,嚴重侵蝕了大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學生的理想信念在改變,錯誤思潮的滲透,讓大學生的理想脫離國家利益而注重物質生活的過度追求。因此,高校應注重這股思潮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影響,幫助學生建立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二、強化當代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的策略
首先,扎牢愛國主義教育藩籬,拓展教育內容及方式國家認同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是培育學生強烈國家認同感的重要保障。高校應扎牢愛國主義教育的藩籬,在教育內容及形式上進行拓展。首先,創新教學方式。傳統僵化、單一的教育方式,弱化了學生的積極性。以多元化的教學形態,構建開放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更契合當代大學生的需求。通過實踐活動、思想政治課堂、文藝文化活動等方式,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
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黨的十九大”等重要時點,展開愛國主義文藝活動中,將愛國主義教育更加深刻的烙在學生的心里;其次,拓展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愛國主義教育是廣義的,但也是狹窄的,它指向于“國”。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應不斷地拓展教育內容,以多元化的教育途徑,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存在感”。開展愛國主義專題報告會、參觀紅色革命博物館、展開愛國主義演講比賽。多樣化的教育內容,扎牢了愛國主義教育的藩籬。其次,夯實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培養自覺的國家認同愛國主義教育離不開課程理論教育的開展,這是強化學生思想道德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
首先,高校應夯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應滲透國家認同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強化對社會主義的政治信仰,這是從骨髓中培養學生國家認同的重要基礎;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以國家認同教育為切入口,將時事熱點、國家政策方針、民生工程建設納入到課程教育之中,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應用理論知識,去分析、思考國家的政策方針,這對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國家,建立強烈的國家歸屬感,具有重要的意義。
最后,實現“校、社、家”結合,提高國家認同教育國家認同感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離不開家庭與社會教育的融合,以構建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通過“校、社、家”的教育結合,能夠更加牢固的構筑國家認同教育的陣地。學校應發揮教育優勢,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形成互動機制。在社會教育中,應通過媒體等平臺,強化對國家政策的宣傳教育,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對國家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在家庭教育中,要監督管理學生的思想行為,能夠在家庭教育的引導之下,對國與家有更加深切的體會。因此,“校、社、家”的教育結合,為國家認同教育編制了教育的大網。
總而言之,多元化的社會環境,對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建立,形成了較大影響。認同感教育的開展,著力點在于搭建教育教學的新陣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重要作用;在“校、社、家”的教育結合中,拓展國家認同的教育路徑,推進高校國家認同教育的建設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強.當代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6
[2]項麗鶯.關于當代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教育研究[J]時代報告,2016(12)
[3]許秋華.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研究[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6(03)
推薦期刊:大學生雜志投稿期刊欄目
《大學生》關心大學生生存與發展,為他們提供考研、考證、留學、就業等實用信息,業務宗旨為編輯、出版和發行《大學生》雜志及附屬刊物(含電子網絡版),舉辦相關咨詢、培訓及社會文化交流活動,促進青年的健康成長。大學生讀物。著重反映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和多彩的校園生活。圖文并茂、有時代感,力求做到思想性、知識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