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音樂,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為了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為主體,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成效,充分發揮學生專長,張揚學生個性,使學生能說則說、能舞則舞、能奏則奏,以此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
《中國音樂教育》(月刊)創刊于1989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主辦。本刊以宣傳國家藝術教育方針政策、探討國內外普通音樂理論、展示音樂教育實踐成果為辦刊宗旨。主要讀者:中小幼及師范音樂教師,關注基礎音樂教育與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的專家學者,關愛青少年成長的熱心家長等。
在小學生的學習生涯中,音樂學習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然而,小學音樂教育并未引起學校、教師和學生足夠的重視,音樂教學質量普遍較低,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學音樂教學的進一步發展。針對這一問題,音樂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轉變教學理念,調動學習興趣
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曾說過,在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會存在一顆音樂的種子以及音樂的夢想。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音樂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讓學生能夠在快樂中更好地學習音樂。
聲音和語言是音樂教育表現作品內容的主要途徑,學好音樂對開發學生的智力和語言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小學生活潑好動,可塑性強,在進行音樂學習的時候他們無法被刻板的教學模式所吸引或者強制自己投入其中,而是更喜歡玩耍和游戲。創新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愉快、積極主動地接受音樂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學習內容來吸引學生,激發他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
例如,在教授《月光奏鳴曲》時,我先是通過VCR展示樂曲的創作背景:貝多芬聽到從一幢破舊的房子里傳出自己創作的鋼琴曲,他好奇地走到窗前,看到一位雙目失明的姑娘在一架舊鋼琴前彈奏,旁邊還有一位鞋匠在做鞋。貝多芬走進屋內,鞋匠告訴他,他妹妹非常喜歡貝多芬的音樂。貝多芬聽后十分感動,于是走到鋼琴前,在月光映照的幽靜環境中創作了這首著名的《月光奏鳴曲》。了解音樂創作的背景后,我讓學生去設想一下:如果貝多芬走到鬧市中,他是否會創作出這樣優美的樂曲?如果貝多芬不進屋幫那對兄妹彈琴,還會有這首舉世聞名的樂曲嗎?通過我的點撥和引導,學生逐漸領會到了當時貝多芬創作《月光奏鳴曲》的背景以及貝多芬善良的品性,進而加深了對作品內涵的理解。
在歌唱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唱歌。相對于律動和音樂欣賞教學來說,歌唱教學更適合采用游戲的教學形式。教師首先要意識到為學生打造良好的歌唱學習氛圍的重要性,然后在對歌曲所表達的意境和情感進行透徹領悟的基礎之上,根據歌曲的基調安排適當的游戲,也可以選擇歌詞帶有游戲性質的歌曲進行教學,根據歌詞內容設計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歌曲表現的情感和思想,在游戲中釋放個性,吸收知識,提高能力。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持久,剛開始學習時非常感興趣,但時間一長,學生的注意力就容易轉移。因此,可以采用比賽的方式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獲勝的小組可以要求其他小組進行音樂表演。這種新穎的學習方式很受學生的喜愛。
二、以學生為主體,營造學習氛圍
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培養專門的音樂人才,而是面向所有學生,盡量讓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都能得到開發,從音樂學習中受到藝術熏陶。所以,音樂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成為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應扮演課堂的組織者、主導者的角色,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受教學大綱的牽制,缺乏創新思想,致使音樂課堂教學缺乏新意,死氣沉沉。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師生之間缺乏有效互動,因而課堂變成只屬于教師的獨角戲,學生慢慢失去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師要擺脫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小學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更注重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音樂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理解能力等不同,致使學生對音樂內涵產生不同的理解。教師要正視學生在音樂認識和理解方面的差異,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例如,在教授每一首歌曲的時候,我都引導學生嘗試自己根據旋律打節拍,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感受音樂的趣味性,還及時表揚節拍拍打正確的學生,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讓所有學生都喜歡上音樂課。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很多學生,尤其是男生不愿意通過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注意韻律的選擇,應選擇簡單并且容易掌握的音樂來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增強學生的節奏感。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編排的肢體動作不但要能展現歌詞的含義,而且還要富含趣味性,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使整個音樂課堂的學習氛圍更濃。考慮到一些小學高年級學生不喜歡展示自己,我經常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先在組內進行互相教授學習,然后再展示成果,如果是組長展示只加一分,如果是組員展示就可以加兩分。通過這樣的方式調動不喜歡活動的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全班學生的學習熱情,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和熱愛,增加學生對教師的好感,使學生親近老師,從而更喜歡學習音樂知識。教師應用親切的眼神和充滿關愛的動作來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尤其是對后進生,要給予他們足夠的鼓勵,使他們對音樂學習充滿信心,從而確保整個音樂教學的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在音樂課堂上,我總是面帶微笑,用溫情的眼神、贊美的語言、輕輕地撫摸等神態和動作讓學生感受到我的和藹可親,時間長了學生都喜歡與我交流,每一次走進課堂他們歡呼雀躍的樣子總是讓我感動。
三、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成效
由于學生的成長環境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因此,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可能適合所有學生。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并將其靈活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能夠享受到音樂課程所帶來的歡樂。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課堂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積極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這樣既有助于增強音樂教學效果,又能給學生營造濃郁的音樂學習氛圍,帶領學生在音樂的世界里翱翔,逐步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
音樂教育家達爾克洛茲說:“欣賞是藝術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們可以從中體驗人類創造音樂的共同情感。音樂欣賞教學可以引起兒童對音樂的愛好,并使這種愛好具有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種力量。”開展音樂欣賞教學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能力和音樂記憶力,又能夠豐富學生對音樂的聯想力和想象力,還能增強學生對情感的體驗能力和音樂直覺能力,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由于小學生的音樂底子薄弱,缺乏音樂底蘊,因此很難對音樂進行有效欣賞。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欣賞音樂,可以選擇一些形象鮮明的音樂讓學生們進行欣賞,也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安排好語境,在把握好語感的基礎上將學生的興趣引到音樂中來,使學生產生高昂和振奮的心理狀態。在欣賞樂曲后,可以充分利用他們好動的特點,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對樂曲的理解,使他們在參與中得到愉悅和美感。
綜上所述,為了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教師應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創新,營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開展生動有趣的音樂教學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
參考文獻:
[1]明月輝.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學周刊,2014,(05).
[2]張寧.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讀書文摘,2014,(06).
[3]王瑤.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新課程學習(上),2014,(09).
[4]李微.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4,(10).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