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農村小學現狀出發,指出小學閱讀教育的弊端,同時分析了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進而對語文閱讀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做了一些策略探討。
《沈陽教育學院學報》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創辦的學報類正式期刊。本刊自1985年試刊以來,始終以突出師范性、學術性、地方性為自己的辦刊特色,刊發了大量學術水平較高,思想政治性強,緊密聯系教育教學實際方面的論文,在學術界,教育界產生了良好的影響,獲得了普遍的好評。
一、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一)農村教師閱讀教學方式落伍
當前農村小學閱讀教學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偏重于有目的性的“閱讀”訓練,閱讀側重于閱讀結果,而閱讀結果的得出,大都是教師參照參考書上的講解照抄,這樣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講解、分析的過多,學生感悟的太少。將一篇意境優美、感情豐富的文章肢解的七零八散,學生面對這樣的講解自然對文章失去了興趣,而閱讀的缺失造成學生視野狹隘,思維也受到限制,語言情感體驗蒼白、文字運用詞不達意,這樣反過來也影響教師教學。
(二)農村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較少
農村學生課外閱讀量較少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缺少閱讀興趣;二是缺少必要的課外讀物。《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而在現實中,由于移動互聯網+和電子產品的存在,小學生普遍沉迷于電子游戲中和動畫片,對閱讀不感興趣。再者,農村小學由于社會環境限制,圖紙數量和質量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更有一部分學生為留守兒童,家庭條件相對比較困難,不能滿足孩子的課外閱讀。
(三)農村學生閱讀環境較差
家庭、社會與學生共同構成學生閱讀環境。在農村小學家長普遍文化素養不高,家長愛好庸俗,酗酒打牌、沉迷網絡游戲,這樣的環境對孩子閱讀環境造成很壞的影響。孩子在這樣的外界環境中自然而然想向不好方面靠攏,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小學生沒有豐富的閱讀量,沒有自己的理解與感悟,長此以往農村和城市的教學質量的差距將越來越大,也許真的寒門再難出貴子,這種情況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與思考。
二、創造性思維的概念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意義
(一)創造性思維的概念
創造性思維本質上是發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在處理問題時,能從多角度、多層次發散性思考問題,它既不受到固有知識的約束,也不受傳統方法的限制。它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在多種方案、多種途徑中選擇。
(二)創造性思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地增加人類知識的總量,不斷推進人類認識世界的水平;其次,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提高人類的認知能力;再次,創造性思維可以為時間活動開辟新的局面。《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閱讀教學的職能,要求開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便是小學語文教學教育中主要教學目標。創造性思維源于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它可以引發學生創造內在閱讀動力,可以讓他們發現自我的好奇心,抱著興趣和熱情去閱讀。
三、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策略
(一)頭腦風暴法和反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的目的在于排除所有的權威和目的觀念,創造出自由的氛圍,篩選出最佳的方案,而反頭腦風暴法則是對現有的方案提出各種“批判”。例如,在《烏鴉喝水》中,教師可以運用頭腦風暴法,讓學生展開想象,如果你是烏鴉碰見那瓶水該怎么辦,讓學生脫開課本自有想象,并將學生想象出來的辦法寫在黑板上面,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同時我們也可以運用反頭腦風暴法,讓學生對想象出來的辦法進行一一點評,引導學生思考他們所提的方案是否正確。通過這一系列的引導,既可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培養強烈的求知欲
要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學習的欲望,首先就必須使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而人的求知欲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小學生的求知欲最強,然而若不加以有意識地引導到學習上去,就會自然萎縮。求知欲會促使人進行創造性思維,而只有在探索過程中,才會不斷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不枯不竭,永為活水。
(三)加強延伸教學
為想培養小學生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應深度挖掘教材內容,加強延伸閱讀,強化教學靈活性。例如在《北京》中描述了北京的美好景色,作為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描述一下自己的家鄉。
四、結束語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鼓勵、引導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起到積極的作用。應該在閱讀教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不能把他們置于一個被動的位置。可見采用科學的教育方式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改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策略[J]. 科學導報, 2016(7).
[2]楊俏.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 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 2016(4):100.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