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分析探討新生兒產瘤形成的發(fā)生率以及有關因素。方法 根據我院2011年5~7月分娩人數中新生兒形成產瘤人數進行分析。討論 高助產士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及技術水平,嚴密觀察產程進展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正確評估胎兒體重,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
【關鍵詞】 新生兒產瘤 相關因素 醫(yī)學核心論文刊發(fā)
97.75%為頭先露,90%初產婦臨產前1周,胎頭開始銜接入盆,以枕額徑銜接在骨盆入口平面的右斜徑上;臨產后,在子宮收縮力的推動下,胎頭俯屈、下降、內旋轉, 以最小徑線枕下前囟徑通過產道,以枕前位娩出。于分娩時頭皮循環(huán)受壓,血管通透性改變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的皮下水腫,多發(fā)生在頭先露部位,出生時即可發(fā)現,腫塊邊界不清、不受骨縫限制,頭皮紅腫、柔軟、壓之凹陷、無波動感,出生2-3天即消失,在胎膜早破,產程延長的情況下,產瘤更為明顯。有時與血腫并存,待頭皮水腫消退后才顯出血腫。
1 臨床資料
2011年1~6月分娩人數690人,發(fā)現產瘤55人,其中剖宮產29人,順產26人,胎位異常22人,產程異常26人,產力異常20人,徒手旋轉胎位及幫助府屈12人。
2 觀察內容
2.1 產程異常 潛伏期延長、活躍期延長、活躍期停滯、胎頭下降受阻、胎頭下降延緩、胎頭下降停滯、第二產程延長、第二產程停滯。
2.2 胎方位異常 持續(xù)性枕橫位、持續(xù)性枕后位、高直后位、前不均傾位。
2.3 產力異常 子宮收縮乏力、子宮收縮過強
2.4 徒手旋轉胎位和幫助府屈的影響。
2.5 產道異常
2.6 產后觀察產瘤位置 觀察枕前位產瘤部位在枕骨, 枕橫位產瘤部位在矢狀縫上,枕后位產瘤的部位在額骨,前不均傾位產瘤在頂骨上(產后觀察左枕橫位時, 產瘤在右頂骨上; 右枕橫位時, 產瘤在左頂骨上) 。
3 討論
3.1 對助產士要求 產瘤形成是產力、產道、胎兒分娩三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建議提高助產士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及技術水平,如骨盆測量、陰道內診檢查、正確分析胎兒心電監(jiān)護等等, 及早發(fā)現產程中的異常,及時為臨床醫(yī)師提供恰當準確的信息,做出相應的處理,從而減少產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3.2 產程觀察 嚴密觀察產程進展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熟練掌握宮頸擴張水平,相對應的胎先露下降的程度,每一類型胎方位(枕前位、枕后位、枕橫位、前不均傾位、高直位)銜接、下降、俯屈、內旋轉的理論機制。
3.3 正確評估胎兒體重 每接診一位孕婦,皆需從整體觀察孕婦的狀況,如:身高、有無懸垂腹、孕期體重增加的指數、估計胎兒體重(根據宮高×腹圍+ 200 g) 、對照B 超檢查結果(雙頂徑、股骨長度、頭圍、胸圍、腹圍大小) 。
3.4 產程的處理 第一產程的支持治療,指導調整呼吸的方法,營養(yǎng)充足的能量與休息及排尿情況,并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是保證產程順利的關鍵。第二產程指導產婦屏氣,正確運用腹壓,減少過多的干預。產程停滯者,及時內診檢查行剖宮產術。
參 考 文 獻
[1]樂杰主編.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52—236.
[2]曹克紅.淺談新生兒頭顱血腫和產瘤的預防和護理,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5年第14卷第1期.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