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規檢驗中血涂片分析的重要作用。方法:于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這一期間隨機選取本院搜集的820例血液樣本,利用血細胞分析儀對血液予以計數與分類檢測,按照標準流程紙片與染色后,在顯微鏡下復檢標本,對血細胞數量、白細胞分類以及形態進行評估,并于2h內完成上述操作。分析血液分析檢驗結果,并分析正常組患者的假陰性與異常組的假陽性情況。結果:820例住院患者經血常規檢驗發現,正常462例,正常率57.56%;異常348例,異常率42.44%;血涂片分析檢驗正常血涂片分析檢驗發現正常463例,正常率98.09%;異常9例,假陰性率1.91%;血涂片分析檢驗異常血涂片分析檢驗發現正常163例,正常率46.84%;異常9例,假陽性率53.16%。結論:血液分析儀檢驗結果只可作為檢驗的篩查與參考,血涂片檢測對疾病的診斷具有指導效果;如果懷疑患者產生血液系統疾病,需及時開展血涂片檢查,避免產生誤診或漏診情況,延誤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
本文源自中國醫藥指南,2020,18(21):95-96.《中國醫藥指南》雜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國保健協會主辦。創刊于2003年,規格為國際通用的大16開本,旬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1-8194,國內統一刊號CN11-4856/R,郵發代號82-226,每月10、20、30日出版?!吨袊t藥指南》雜志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和《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的收錄期刊。
現階段,伴隨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轉變,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明顯加重,引發不同疾病的發病率不斷提高,且伴隨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接受健康體檢的人不斷增多[1]。因此,醫院中血常規檢驗工作十分繁重,對血細胞分析儀的依靠感不斷增強。雖然選擇血細胞分析儀可使檢驗效率有一定提高,但對血涂片檢驗可能會引發的不良情況沒有予以充分重視,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有不良影響,也會對醫院聲譽造成負面影響[2,3]。為了探究血常規檢驗中血涂片分析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選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這一期間隨機選取本院搜集的820例血液樣本,檢驗血液標本的正常與異常情況,并分析血常規檢驗中血涂片分析的檢驗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這一期間隨機選取本院搜集的820例血液樣本,全部樣本持有者都簽訂知情同意書,并獲得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其中男性400例,女性420例,年齡20~80歲,平均年齡(50.24±30.45)歲。
1.2方法:
選擇真空采血技術抽取2mL靜脈血,放置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鉀抗凝管內,采血后充分混勻,在常溫狀態下放置,利用血細胞分析儀(希森美康公司所制的K-4500型)對血液予以計數與分類檢測?;诖耍瑢ρ獦舆M行血涂片分析,并按照血常規檢驗方法操作:(1)血涂片制作:選擇一滴血樣樣品,在載玻片的一段上滴置,選擇光滑推片,放在血滴面逐步后移,與血滴接觸后稍停,血滴順著推片慢慢散開,確保推片和載片間呈0°~45°,借助推動推片確保血滴可于載片產生薄薄的血膜,使血涂片制作完成;(2)血涂片質量控制:血涂片制作時應對血涂片厚度嚴格控制,防止細胞重疊。良好的血涂片應薄厚適宜,確保血涂片頭體尾顯著,確保血涂片細胞均勻分布。為了提高血涂片的效果,應合理應用染料注意稀釋染液。另外,合理配置緩沖液與染液,一般以1∶2為標準。染色中需嚴格控制染液濃度等因素,并按照血樣實際情況控制實驗條件,確保血涂片的制作質量。完成血涂片制作后,應記錄標記與患者名稱。并在顯微鏡下復檢標本,對血細胞數量、白細胞分類以及形態進行評估,并于2h內完成上述操作。
1.3觀察指標:
分析血液分析檢驗結果,并分析正常組患者的假陰性與異常組的假陽性情況,判定標準如下:血液分析檢驗結果正常,血涂片檢查異常表示假陰性;血液分析檢驗結果為異常,血涂片檢驗正常表示假陽性[4]。
2、結果
2.1820例住院患者血常規檢驗結果:
見表1。20例住院患者經血常規檢驗發現,正常462例,正常率57.56%;異常348例,異常率42.44%。
2.2血涂片分析檢驗結果:
表1820例住院患者血常規檢驗結果
見表2。血涂片分析檢驗正常血涂片分析檢驗發現正常463例,正常率98.09%;異常9例,假陰性率1.91%;血涂片分析檢驗異常血涂片分析檢驗發現正常163例,正常率46.84%;異常9例,假陽性率53.16%。
表2血涂片分析檢驗結果[n(%)]
3、討論
人的血液主要有液體與有形細胞構成。血常規檢驗是臨床檢驗的基本方法,主要檢驗血液中的有形細胞[4,5]。血液中的細胞主要包括三種類型,一種為紅細胞,一種為白細胞,另一種為血小板,血常規檢驗對細胞數量與形態密切觀察,以此判定患者有無產生疾病,也是醫師診斷患者的重要輔助方法[6,7]。
最近幾年,伴隨血液分析儀在臨床上的廣泛運用,血液分析的效率與精密度得到明顯提高,但血常規分析并不能有效分析相關幼稚、單核與異型淋巴細胞,對某些細胞的病理性變化不能有效識別,尤其是中性粒細胞[8,9]。因此,如果產生較為可疑的血液分析儀檢測結果不可作為診斷的依據,需選擇人工血涂片分析的方式復檢,促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顯著提高,防止出現誤診對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造成延誤,還可以使醫療事故與醫患糾紛發生率盡可能降低[10,11]。
利用顯微鏡檢驗血細胞在臨床上也是一種常見的檢測方法,其被廣泛運用于血液細胞檢查中,且檢驗準確率較高。此種檢驗方法也有一定的不足,如血涂片染色與制備效果不明顯,可能引發細胞鑒定結果出現誤差,但此種檢驗方法依然對不同血液疾病有診斷價值[12]。
通常情況下,血液分析儀可按照患者的細胞分布與大小等情況,對有無出現警報予以判定,但對出現異常原因不具備分析能力。因此,為了進一步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需對患者開展血液涂片檢查。血液涂片檢查過程中,需密切觀察白細胞產生核左移、核右移以及空泡等情況,如果產生上述表現,此患者極可能出現嚴重感染,還可能產生惡性腫瘤;倘若接受血液涂片的為老年患者,需全面檢查,確保患者有無出現血液疾病;如果接受血液涂片的為兒童并且有發熱表現,需有效識別淋巴細胞,異型淋巴細胞的產生對病毒性感染疾病的診斷與判定有重要影響[13]。
借助血液分析儀分析全細胞計數屬于篩查疾病的方法之一,若血液分析儀工作時某個方面產生異常表現,就會導致檢驗結果錯誤,需要借助血涂片檢測復檢。
一些檢驗人員對血液分析儀操作不夠熟練,引發患者的血液標本檢驗結果產生較大誤差,還可能產生誤診的情況;為了防止復雜的血涂片檢驗,大部分檢驗人員不愿意開展血涂片檢查,并且有一些檢驗人員專業基礎與專業知識掌握不扎實、不牢固,對細胞的認識不充分,對檢驗結果沒有做出有效反應,致使醫師不能對患者有效診斷。所以,血涂片檢查在臨床上有顯著的診斷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820例住院患者經血常規檢驗發現,正常462例,正常率57.56%;異常348例,異常率42.44%;血涂片分析檢驗正常血涂片分析檢驗發現正常463例,正常率98.09%;異常9例,假陰性率1.91%;血涂片分析檢驗異常血涂片分析檢驗發現正常163例,正常率46.84%;異常9例,假陽性率53.16%。此研究所有血液樣本中,假陰性樣本中應用血涂片分析法檢查發現中毒顆粒、不同程度的核左移與右移、白細胞形態異常與細胞顯著增大分別有2例、4例、1例。引發假陰性的重要因素為血細胞分析儀識別細胞形態的能力較弱。假陽性樣本出現原因為血小板計數錯誤,其中102例分析儀表明血小板減少,血涂片分析法發現其只是血小板聚集;18例分析儀發現大血小板,血涂片分析法發現血小板大小與正常水平接近;12例分析發現白細胞計數增多,血涂片檢查發現白細胞計數為正常水平。引發假陽性結果出現的因素為血小板聚集,主要是由于冷凝集效果與EDTA依賴性假性血小板減少。白細胞計數增多是因為聚集血小板于體積上靠近白細胞,被分析儀誤認為白細胞計數。楊斌等[14]學者探究了血常規檢驗中血涂片分析的臨床價值,選取本院收治的240例血液標本,都接受血標本檢驗,對照組120例異常血標本檢驗進行常規檢驗;觀察組120例正常血標本檢驗進行血涂片分析,并對兩組患者的檢驗正常與異常情況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假陰性率1.67%,對照組假陽性率46.67%,兩組患者檢驗結果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血常規檢查的準確率較低,血涂片分析可使檢驗準確率顯著提高,此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總而言之,血液分析儀檢驗結果只可作為檢驗的篩查與參考,血涂片檢測對疾病的診斷具有指導效果;如果懷疑患者存在血液系統疾病,需及時開展血涂片檢查,防止誤診或漏診的情況出現,使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造成延誤。
參考文獻:
[1]張慧華,金友仙.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液涂片在血常規檢驗中的價值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17,29(10):1326-1327.
[2]茹先姑·卡得爾,米開熱木·木合太爾,易婷曲.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7):189.
[3]楊宇勤.試析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10):1387-1388.
[4]孔山,忽勝和,范紅平,等.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合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7,30(20):33-34.
[5]楊巍.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聯合應用效果[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7,23(19):40-41.
[6]蔡麗紅.血常規檢驗中血涂片分析的應用意義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32):88-90.
[7]趙新瑩.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3):503-504.
[8]劉曉雯.血涂片檢查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28):129,131.
[9]呂曉燕.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價值[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6(9):250-250.
[10]張丹華.關于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探究[J].醫學信息,2016,29(28):242-242.
[11]覃平良.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聯合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19):180-181.
[12]冉芬.探究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7):68-69.
[13]劉峰.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價值[J].醫學信息,2015,28(6):333-334.
[14]楊斌.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47):164.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