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項目融資是企業進行大規模項目建設時為籌措大量建設資金而進行的融通活動。進行項目融資時,要綜合考慮投資結構、融資戰略等因素。這一融資方式主要應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如公路、鐵路、橋梁、機場等。目前高速公路項目融資方式主要包括三種,即BOT(建設—經營—轉移)、TOT(轉移—經營—轉移)、ABS 融資(資產證券化)。
關鍵詞:高速公路,融資,現狀,我國,談,技術,為基礎,融資理論
一、企業融資理論與技術介紹
企業融資是指企業作為資金需求者采用長短期融資、債務融資、股權融資等形式進行資金融通的活動。企業融資技術就是采用上述幾種融資形式籌集資金,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的手段。目前,我國高速公路融資模式主要包括債券融資、股權融資、銀行借貸融資、項目融資。具體內容如下:
(一)債券融資
債券融資是企業籌集資本的重要方式,需按法定程序發行債券,并在一定期限內償還本息。高速公路建設的特點是工期長、投資大、資金回籠慢,因此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的方式可以籌資大量資金進行長期使用。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債券融資因其利息成本要比銀行貸款低,因此非常受企業青睞,是企業進行融資的重要方式。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發行債券應該是我國企業未來籌資的重要渠道。
(二)股權融資
股權融資是企業在股票市場公開發售有價證券進行籌資的經濟活動。高速公路股票的業績一直保持良性態勢向前發展,具有股本總額大、融資金額大等特點,采取股權融資的方式對于高速公路建設也有著深遠的意義。
(三)銀行借貸融資
銀行借貸融資是指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進行融資的活動,它是高速公路融資模式中最主要的方式。我國高速公路銀行借貸融資的種類主要有四種,即國內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的中長期貸款、短期貸款、政策性信貸、國際政府間信貸。
(四)項目融資
項目融資是企業進行大規模項目建設時為籌措大量建設資金而進行的融通活動。進行項目融資時,要綜合考慮投資結構、融資戰略等因素。這一融資方式主要應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如公路、鐵路、橋梁、機場等。目前高速公路項目融資方式主要包括三種,即BOT(建設—經營—轉移)、TOT(轉移—經營—轉移)、ABS 融資(資產證券化)。
二、我國高速公路融資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公路建設的融資渠道逐漸拓寬,已經從原來單純由國家投資發展為向地方政府、民營資本、銀行和外資等籌資的多種形式發展。但是,高速公路建設因建設周期長、資金使用量大、經濟見效慢等突出特點,造成目前融資難度大、融資渠道單一的現狀。具體表現如下:
(一)融資結構不合理,渠道單一
相關數據表明,我國高速公路融資結構中央財政投入和省市級地方投入的比例僅占到公路建設資金的13%左右,其他資金主要來源于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貸款。這種融資結構明顯單一且不合理,對于企業來說,政府投資少,企業融資多,這種情況很有可能給企業帶來融資風險,嚴重制約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二)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
高速公路建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應加大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力度,保證高速公路建設的長遠發展。政府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調整東西部地區資金分配狀況,促進高速公路建設事業的全面均衡發展。
(三)民間融資和項目融資發展不成熟
隨著我國金融制度的不斷完善,高速公路建設融資方式也將更加趨于多元化。近年來,民間資本的引進和項目融資的發展雖有一些成效,但是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受高速公路建設工期長、收益慢等因素的影響,民間資本進行投資時搖擺不定。項目融資發展不成熟則主要表現在,債權方只能擁有建設項目的特許經營權,而沒有項目的所有權和控制權。
(四)管理和運營體制存在風險
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不同屬于高速公路企業,這就容易給高速公路建設埋下風險隱患。當建設項目的所有權人與經營管理者發生分歧時,很有可能引發經營管理者的消極怠工或建設劣質工程等現象。對于高速公路的經營,政府掌控著通行費用的定價權,當定價嚴重影響高速公路企業的收益時,必然給企業帶來負債危機,出現融資風險。因此,高速公路企業必須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完善經營機制,通過有效協調企業與建設者之間的關系,以及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全面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降低企業的融資風險。
三、總結
高速公路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為了加快我國高速公路建設,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在采用銀行貸款融資、債券融資、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等方式的基礎上應不斷創新融資模式,拓寬融資渠道,積極采用信托、融資租賃、短期融資券等方式籌集到低成本資金。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最大程度發揮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融資能力,從而不斷完善高速公路融資體系。
參考文獻:
[1]李建華.我國高速公路融資模式探討.企業導報.2011(04).
[2]黃晞.新形勢下高速公路的融資創新.財務與會計.2011(02).
[3]孫國慶.中國高速公路建設的融資方式研究.知識經濟.2008(03).
[4]王慧玲.淺談我國高速公路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財經界.2010(01).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