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雖然一直在努力轉型升級,但還存在許多問題和誤區,往往讓它們始終掙扎在轉型升級的“陷阱”之中。傳統企業需要從心態、戰略、組織、產品、研發、生產、人才等各個方面進行系統思考,才能避開轉型升級的陷阱。
《中國石油和化工》(月刊)創刊于1994年,由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主辦。辦刊宗旨: 傳播國家發展石油、石化和化學工業方針政策;發布石油、石化和化工行業規劃、市場、科技信息;介紹國內外石油、石化和化工發展動向;展現中國石油、石化和化工企業成功奧秘和風采。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不斷深入。但是,從宏觀角度、國際經驗看,轉型升級并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少數國家成功跨越了這一步,進入了高收入社會,但大多數國家在這一階段沒能順利實現升級,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長期難以自拔。
從產業層面來看,我國傳統產業以技術改造、進步和創新為突破口,在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其中各類資源紛紛從實體經濟中逃離,表明產業發展缺乏新的投資機會和利潤增長點,而個別成功的案例并不能代表中國整體傳統產業轉型的成功。如果傳統產業不能順利實現轉型升級,必將影響中國整個經濟的轉型升級,甚至阻礙中國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從企業層面來看,傳統企業雖然一直在努力轉型升級,但還存在許多問題和誤區,這讓許多傳統企業始終掙扎在轉型升級的“陷阱”之中。
轉型升級六大陷阱
陷阱一:轉型升級就是轉行
有些人認為,既然轉型升級,就說明傳統產業沒有希望了,屬于要被淘汰的夕陽產業,轉型升級要做的,就是尋找朝陽產業,要轉行。其實不然,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夕陽產業,而是技術進步帶來的產業升級,迫使傳統的企業走向夕陽。互聯網行業是新興行業,具備新技術、高利潤、高成長性,這些都是事實,但是工業、零售、能源、交通等這些實體行業是夕陽行業嗎?不一定,可能用“穩定行業”這個詞更合理一點。人們的吃穿住行,加上通信和娛樂這些都是基本需求,無論怎么變換形式,其需求本質不會變化,不會因夕陽而落山。
同樣是服裝企業,意大利的Zara能夠抓住行業的本質,通過系統的設計來縮短生產和交貨時間,達到快速反應,取得了巨大的市場業績。所以說傳統產業通過管理、技術等方面的改造,仍可以變成現代產業。傳統企業轉型升級,不能只求成為“朝陽”。
陷阱二:轉型升級就是搞互聯網
“互聯網+”是這幾年的一個大話題,很多傳統企業一說轉型升級,馬上想到的就是“互聯網+”。的確,這些年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整個商業與市場的格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許多傳統企業開始追求市場上流行的互聯網轉型,互聯網思維、大數據等概念,不少傳統企業的老板叫喊得甚至比互聯網同行還要厲害。他們都是帶著這種“互聯網思維”投身到互聯網化大潮之中,匆忙地讓組織和員工在網上學習了幾天之后,做個官網、開個微博和微信公眾號,還有的進入電商平臺,有的直接大搞B2B營銷推廣,有的搭建技術團隊自主研發移動商城……他們以為這就是“互聯網+”。結果折騰許久,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人力,卻并未獲得什么效果和收益。
不可否認,互聯網確實是一種先進的生產力,在宣傳推廣、銷售、品牌建設等方面,比線下傳統方式更高效。但從企業性質看,傳統企業尤其是制造業,它們與互聯網企業的差別還是很大的,互聯網并不能幫助它們解決所有問題。
從傳統企業產品銷售的角度看,互聯網的功能也只是解決“酒香也怕巷子深”這個問題。但對銷售來說,“酒香”是根本,如果酒不香,產品不好,互聯網造成的負面影響只會比傳統渠道更大。不少傳統企業只看到了互聯網更高效的一面,卻忽略了互聯網同時更具有殺傷力。而很多傳統企業恰恰是忘記了產品為本的理念,忘記了要以客戶為導向,用匠心把核心技術、產品質量、研發創新、供應鏈效率做到位才是根本。
陷阱三:轉型升級就是資本運作
近些年,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迅速,很多企業通過上市、并購等資本運作手段獲得了大量資本,促進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在資本的驅使下,有的企業看到資本運作賺錢快,便對做實業失去了興趣和耐心,開始一門心思想賺快錢。有些沒有責任感的資本,唯利是圖的資本,甚至非法的資本嚴重擾亂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各種網絡非法交易,客觀上助長了線上法外之地的滋生,有些實體經濟企業經不起這種現象的誘惑,為了賺取快錢而進入自己不熟悉的行業,趕熱浪,造概念。他們要么搞搞基金,要么玩玩收購,更有甚者,有的企業老板為了上市時讓自己的商業模式更加符合資本市場興趣,不惜賣掉自己的工廠、設備,以實現“輕資產”運營,最后,從一個實業家變成了只考慮如何圈錢的騙子。傳統企業玩資本的結果往往就是偏離主業,不僅沒有實現轉型升級的目標,反而造成大量損失。
客觀講,資本歸根結底是一個工具,是一把雙刃劍。資本運作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過程。在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今天,傳統企業要考慮的不僅僅是資本和資本運作本身,而是資本如何為我所用,資本運作如何幫助企業快速發展。成為資本的獵手還是資本的獵物,慶祝的心態還是慶功的心態,這些都決定了傳統企業與資本結合的結果。
陷阱四:轉型升級就是玩模式
在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化等技術的飛速發展之下,新模式、新概念層出不窮,對于商業模式的探討更是成為現代企業繞不開的話題。太多的傳統企業,被現象迷惑之后,不考慮自身的環境、團隊、資源、資金、人才和創新智慧,被那些逃出升天的成功案例所迷醉,一見人就談:我們要搞個自己的平臺,再慢慢壟斷這個行業;我們要打造某制造領域的阿里巴巴;也有些人一見到類似小米、三只松鼠、黃太吉的創新模式,就好高騖遠、立馬瘋魔,整天想著馬上可以圈到一大筆錢,馬上就會有巨頭來收購……但是,從實際情況看,這些企業的生產還沒搞好、研發沒幾個人、管理還很粗放、人力資源還很初級,在這些問題都沒解決的情況下,整天談商業模式,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最后的結果只是異想天開。
陷阱五:轉型升級就是股權激勵
這幾年,在轉型升級的帶動下,“股權激勵”的概念非常火,網絡上充斥著各種股權激勵的培訓廣告,很多傳統企業認為這是一個轉型升級的好辦法,甚至是唯一的辦法,便開始在企業內部推行股權激勵。股權激勵本身沒錯,但是,在企業的領導者對企業發展沒有方向時,寄望于別人,希望通過股權激勵,讓員工幫企業實現轉型升級,以為把股權分給大家,就能解決企業發展問題了,這是有問題的。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