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鄉賢不僅是道德模范的引導者,也是鄉民行為的規范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薦鄉村社會治理現代化勢必缺乏內動力,那么弘揚鄉賢文化是引導鄉風文明、鄉村發展的強大能量。鄉賢是一個地方的精神圖騰,對于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根農村,加快鄉村治理現代化,在全社會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良好氛圍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農村科技》雜志堅持為“建設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益”服務的辦刊宗旨和堅持“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權威性”的辦刊原則,創刊十多年,以其權威性、科學、實用性、通俗性、服務性和獨特風格探受廣大讀者的喜愛,被譽為“農家百科全書”,為“三農”服務指南。
現階段,我國處在由發展中國家向現代化國家的重大社會歷史轉型期,創新文化意識的任務重中之重。推進新鄉賢文化建設,有利于延續農耕文明、培育新型農民、涵育文明鄉風、促進共同富裕,也有利于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新鄉賢的產生,擺脫了傳統封建等級制度,沒有了等級制度所伴生的官本位、權力依附、人身依附與宗族依附,在平等、民主、法治的環境下,形成新的鄉賢文化力量。建設新鄉賢文化,培育、樹立一批致力于鄉村文明建設的標桿模范,對于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根農村,加快鄉村治理現代化,在全社會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良好氛圍具有重要意義。
一、當代鄉村建設的現狀
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社會組織機構和文化結構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化生產方式下的物質文明與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發生激烈碰撞,鄉賢文化作為一個地域的精神文化標記,是連接故土、維系鄉情的精神紐帶,是探尋文化血脈、張揚固有文化傳統的精神原動力,更是鄉愁文化構建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重要載體。伴隨著時代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些文化正在慢慢被現代化的發展所侵蝕,樹立正確的思想觀,保護和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對提高鄉村的凝聚力,建設美麗中國有它重要的價值。鄉村建設過程中,農村文化活動形式貧乏。鄉賢文化原本是一種倫理文化和精神文化,而如今卻隨著多元文化思潮的碰撞,使得傳統鄉賢文化也隨之變質扭曲了鄉賢文化的價值品位。鄉村文化的失落凋零、鄉村俊賢的落寞出走,鄉賢文化的衰微也就在所難免[1]。
二、當代鄉村建設存在的困境
當代鄉村建設的推動踐行路徑主要是著力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各種社會群體進行的鄉村建設活動。在不斷完善建設機制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鄉村文化建設直接對接著城市化進程,兩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隨著近些年文化建設不斷提升,鄉村建設和鄉賢文化的發展熱度高漲,一部分走在時代前線的賢能之人開始參與到鄉村建設過程之中。鄉賢文化的熟知度慢慢成為學術研究的關鍵,鄉賢文化的存在成為大眾熱議話題,也是政府理念的根本。
三、當代鄉村建設中鄉賢文化的踐行路徑
面對當代鄉村建設這項偉大工程中存在的困境,傳承和發揚鄉賢文化是拯救燎原之勢的一條正確之路。我們要珍惜文德之鄉賢,而非片面側重官富之鄉賢。
(一)弘揚鄉賢文化
對古代的鄉賢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發掘古代鄉賢中具有現代意義的核心精神。鄉賢文化涉及的領域較為廣泛,本身鄉村建設的內涵就是文化底蘊的擴散,弘揚鄉賢文化就是自覺對本土文化一種地域性的肯定和認可,能夠激發鄉土情懷。要幫助廣大村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廣大農村形成新鄉賢成長的良好氛圍。樹立以人為本,真誠服務于群眾。新鄉賢是直接為農村和農民服務的群體,誰有資格成為新鄉賢,廣大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新鄉賢的確定必須廣泛聽取村民意見,確保新鄉賢是真正服務群眾、被群眾認可的杰出代表。
(二)鼓勵、表彰鄉賢行為
鼓勵和表彰鄉賢們積極參與鄉村建設,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表彰和宣傳的方式來進行鼓勵和支持。通過表彰鄉賢們的優秀作為,號召大眾效仿學習,不斷參與鄉村建設之中,鼓勵一切賢士行為。在符合相關組織規定的情況下,要守護好黨在農村的陣地,引導鄉賢積極參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鶎狱h組織要吸納鄉賢,以改善優化基層政權的結構,更好地服務新農村建設[2]。
(三)積極成立各種鄉賢組織
成立各種鄉賢組織,凝聚團結力量,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創新鄉賢文化,弘揚善意之舉,從鄉土之情散布開來,凝聚來自五湖四海的賢士為鄉村建設集思廣益。鄉村建設是需要精英們參與其中,能夠認真負責擔負起自身的責任,這樣有德行、能夠服眾的鄉村賢達會更助力于鄉村建設[3]。
四、結束語
鄉賢并不一定是那些獲得了一定成就,做到了如何高的位置,積聚了多少財富的人。而鄉村的建設,并不是要在建設過程中積聚財務,而是通過傳播鄉賢文化,讓整個村莊建立起一種良好的社會秩序、營造一種和睦的村莊氛圍、傳遞出一種人文精神。鄉賢文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在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今天,大力傳承和構建鄉賢文化,對當前鄉風文明建設、鄉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顏德如.以新鄉賢推進當代中國鄉村治理[J].理論探討,2016(01).
[2]陸益龍.鄉土中國的基本問題及其出路[J].社會科學研究,2015(01).
[3]季中揚,胡燕.當代鄉村建設中鄉賢文化自覺與踐行路徑[J].江蘇社會科學,2016(02).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