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建筑工程
摘 要:在三大運輸系統(陸運、空運和水運)中,水運被認為是最清潔的運輸方式。但最新的研究發現,船舶也是重要污染源之一。全球每年排放的氮氧化物氣體中30%來自水上船舶。因此,要編制發展規劃,制定扶持政策;組織科技攻關,加大研發力度;利用太陽能,組建太陽能帆船隊,以液化天然氣為替代驅動能源;互借艙位,低速航行;科學管理,節能運作,建設低碳港口,提升低碳意識,實現低碳水運。
關鍵詞:低碳水運 政策扶持 替代能源 互借艙位 低速航行 低碳港口
一、低碳、低碳經濟、低碳水運
低碳,英文為low carbon。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從“重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是全球未來發展的總趨勢。當前,全球水運業一場沒有硝煙的“綠色戰役”已經打響,世界各國都將圍繞“碳排放”進行新的博弈,水運業也不可避免地加入到這場持久的“碳減排”大戰之中。
一直以來,在三大運輸系統(陸運、空運和水運)中,水運被認為是最清潔的運輸方式。據業內人士分析:“水運是典型的‘低碳運輸’,其成本僅為公路的1/7,鐵路的1/3。”目前,水路貨物運輸占全社會運量比重正逐年提升,隨著水路運輸裝備標準化、大型化發展,水運低碳優勢將更加凸顯。但最新的研究發現,船舶也是重要污染源之一。全球每年排放的氮氧化物氣體中30%來自水上船舶。根據國際油輪獨立船東協會的研究報告,水運業目前每年消耗20億桶燃油,排放了超過12 億噸的二氧化碳,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6%。各種研究報告逐漸將水運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放到聚光燈下,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低碳水運就是指船舶在水上運輸和停靠港口裝卸貨物時最大限度地降低船舶溫室氣體(GHG)的排放量。
自2000年起,國際海事組織(IMO)開始對溫室氣體效應進行研究。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規劃指出,未來將針對新船舶設定二氧化碳排放指數加以規范,并考慮制定船舶營運時二氧化碳的操作指數、二氧化碳測量的基本方法、二氧化碳的減排機制(包括碳稅全球征收、溫室氣體交易或清潔發展等機制)、最佳實務指導書等方案。2008年2月22日,中國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課題組發布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指出,中國部分海灣和城市附近海域污染嚴重,近海海域污染范圍過去10年間擴大了近1倍,已超過16萬平方公里。近年來,IMO對船舶的9大排放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限制,“船舶減碳指標”打算在若干年內完成,這些將涉及到我國水運業發展的根本利益,無形中提高了對我國水運業的要求。低碳水運既要解決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問題,還要解決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的矛盾,這要求整個水運行業要在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之中作出一個艱難的取舍。
二、低碳水運新思路
1. 制定扶持政策,發展低碳水運。新能源對技術的依賴性大,對企業開發資金有很高的要求,一般的小企業根本無法應付數目龐大的研發資金,只有當技術平均成本低于油價時,企業才可能轉向新能源并從中獲得利益。政府要提升低碳意識,高度重視發展低碳水運。編制發展規劃,研究出臺水運行業管理政策和法規,繼續強化水運業的能源節約和產業結構優化。制定優惠扶持政策,搞好試點示范,以點帶面,用政策來引導水運低碳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建立獎勵機制,獎勵水運界改善船舶的環保設計,并鼓勵進一步進行低碳水運投資。商業銀行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要敢于將水運企業的低碳經濟項目作為貸款支持的重點,這對我國低碳水運的發展至關重要。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現產業轉型,促使國家經濟結構進行根本調整,必須推進能源資源類價格改革,建立一套更能反映市場運行規則的能源資源類價格改革機制。到2020年,我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總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相信依靠國家巨大投資和國人的智慧,我國水運業定能在節能減排技術領域取得巨大成就。
2. 組織科技攻關,加大研發力度。要大力組織科技攻關,開發船舶節能成套技術,尤其是船舶主機的相關技術的研發,爭取在以節能環保為代表的低碳船舶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滿足強制性新造船能效設計指數及排放要求。開展船舶燃油系統優化工程,推廣節能運輸裝備,大幅減少船舶運行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順應節能環保潮流,大量新技術不斷涌現。歐盟將推出新的船舶設計和設備。韓國大型造船企業STX海洋造船開發的船舶節能成套技術,被稱為“綠色之夢”,采用了一系列綠色技術和綠色理念,最主要的改進之一是船舶推進系統能大幅減少船舶運行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可節省50%的燃料。美國總統輪船公司將在船上推廣節能裝置的運用,以減少燃油消耗,降低排放。奧巴馬上臺后,很快簽署了《京都協議書》,宣布加入國際節能減排計劃。美國議會也通過了《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規定至2020年,美國有權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實施碳減排限額的國家進行貿易限制。發達國家已全面部署,紛紛開始向外輸出儲備已久的環保、節能技術。綠色貿易壁壘、技術壟斷、碳關稅……發達經濟體正“搶灘登陸”低碳市場以期瓜分低碳經濟蛋糕。而目前仍然大量依賴煤炭等“高碳”能源發展經濟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稍不留神,就可能在發展的路上被“絆倒”。形勢嚴峻,中國若想在低碳水運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加快技術研發,提升產業核心技術能力。否則,一旦被發達國家形成產業標準和技術壟斷,中國水運企業將在發展自主環保技術上舉步維艱。面對困境,中國已經向全世界擺出迎難而上的姿態。目前,中國已經實施大規模的節能減排行動,并作出了40%—45%的減排承諾。中海集運針對船舶實際情況,進行大量的科學分析和研究,積極調整機務安全管理的思路,大量采集國內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在經過項目可行性研究,結合大型集裝箱船舶的塢修工作,分批將船舶的傳統防污漆改為新型防污漆,進一步減少船體阻力,降低燃油消耗。還對新建的部分大型集裝箱船主機氣缸油注油器進行改造,將原來的機械式注油器改造成ALPHA注油器,并對各輪氣缸油使用進行指導和監控,使改造后的各輪氣缸油油耗較改造前下降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