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林業項目論文
作者:毛芳芳 單位:云南省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在溫洛克國際農業開發中心云南項目辦的支持下,開展了“村級林業項目規劃中婦女參與程度與作用”的調研項目。選擇云南省開遠市馬者哨鄉倮施底村為項目點,采用參與式方法,對開遠市林業局、林業站有關人員進行參與式的社會林業與社會性別分析培訓,調查婦女在林業項目中的參與程度,應用社會性別分析方法和社會林業工作方法,制定村級林業項目規劃。在規劃的實施過程中,得到了云南省林業廳項目辦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實踐目標
(1)在村級林業項目規劃中倡導社會性別意識,為其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和方法;(2)采用社會性別分析和參與式的方法,編制村級林業項目規劃;(3)通過實際操作,提高自身能力,逐步鍛煉、培養出一支面向林業基層工作人員的社會性別的培訓隊伍;(4)倡導政府相關部門支持,將編制的規劃落到實處,得以實施。
2實踐程序
2•1前期調研
由云南省林業廳項目辦、云南省林業職業技術學院、云南省林業科學院等單位的人員組成的林業行動小組,分別對云南省開遠市馬者哨鄉的阿土祖村和倮施底村,以及祿勸縣河東莊村進行前期調研。調研人員采用了半結構訪談方式對農戶進行訪談,了解其家庭生產、生活情況,以及森林培育、管理和利用等情況,重點是婦女在以上各種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和作用,由此獲得第一手資料。同時與縣、鄉、村有關人員進行交流,獲取第二手資料。根據調研結果,確定開遠市馬者哨鄉倮施底村作為項目實踐點。馬者哨鄉倮施底村位于開遠市東部,距開遠市54km。該村自然條件優越,山地面積大,村子處于山坡的中上部,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山腳為水質清純的靈芝湖。全村總人口126人,共26戶人家,是一個純彝族村。倮施底村距鄉政府所在地7km,不通公路,交通不便。村民文化水平低,多數為小學文化,40歲以上的文盲比例大,衛生條件差。生產、生活主要圍繞種植、養殖進行。男人犁地、外出幫工,婦女做家務、種植、養殖、砍柴等。婦女承擔著大量的勞動,但家里的事情主要由男人決策。該村旱地多,水田少,主要經濟來源為烤煙、玉米、牲畜,農作物產量低,糧食不能自給,經濟收入低,人均純收入500余元,但山地面積大,土層厚,土壤較肥,有利于發展林業。
2•2定培訓方案,進行培訓
前期調研后,在林業小組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和精心組織下,于2002年1月4日~11日在開遠市成功舉辦了社會林業與社會性別分析培訓班。參與培訓的人員共有30人,包括市鄉有關部門領導、技術人員、村民代表等。從性別上看,有女性14人,男性16人;從知識結構看,有大學本科、大專、中專、小學等不同層次;從民族結構看,有漢族20人,彝族10人。培訓工作得到了開遠市林業局的積極配合和大力支持。培訓流程主要為:了解培訓的目的、目標→體會和感受參與式林業工作→豐富被培訓者的社會林業知識和工作方法→對比傳統教學和參與式培訓→了解社會性別的術語和概念→了解社會性別分析的基本框架→關注林業生產中的女人與男人的需求→社會性別培訓對林業工作者的意義→參與式方法在村級林業規劃中的應用→制定野外工作計劃→野外調查→資料分析→參與式項目規劃實地調查→項目規劃內業工作。整個培訓過程采用的是參與式學習方法,被培訓者在培訓者的組織、激勵下,積極學習,熱烈討論,將自己的知識和寶貴的經驗貢獻出來,達到互相了解、知識共享。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大家初步掌握了社會性別分析和社會林業的核心和工作方法,了解社會性別基本知識及社會性別分析方法,并對社會林業和社會性別分析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選擇了開遠市馬者哨鄉倮施底村進行野外調查實踐,用社會林業和社會性別分析的方法,調查了該村的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并初步編制了參與式林業項目規劃。
2•3編制實施方案
以初步編制的參與式林業項目規劃為依據,由參加過培訓的開遠市林業局的副局長(女性)負責組織,并從參加過培訓的學員中抽調7名技術人員(其中3名為女性)組成規劃組,采用培訓所掌握的社會林業及社會性別分析的新的工作方法和理念,再次深入倮施底村,對該村的自然資源、社會經濟情況、土地利用現狀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調查。倮施底村有野生鐵核桃、花椒、桃、李、梨、杉木、云南松等樹種,通過矩陣排序的參與式打分方法,特別注重婦女的意見,選出核桃、花椒為本村村民最喜歡的樹種。這兩個樹種的經濟效益高,適應力強,病蟲害少,有利益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經參與式土地利用規劃調查,按照村民意愿和適地適樹的原則,核桃種植在村對面的兩條山溝和村子背后的沖溝內,沿沖溝種植;花椒在田埂、地埂邊、房前屋后均可種植。以參與式方法統計農戶的需苗量,規劃造林地285•7畝,其中核桃275畝,花椒10•7畝。核桃按每畝種16株計算,275畝需種植4400株;花椒按每畝56株計算,10•7畝需種植600株,共計需苗量為5000株。實施方案從項目建設的必要性、項目區基本情況、土地利用現狀、營造林發展規劃、營造林設計、資金概算、效益估算、資金籌措、結論和建議等方面作了詳細說明。編制出的“開遠市馬者哨鄉倮施底村營造經濟林實施方案”首先提交林業行動小組,將討論過的方案提交云南省林業廳審議后,得到認同和支持。
2•4落實實施方案
根據實施方案,于2002年2月初,由省林業廳項目辦營造林專家、省林科院核桃培育專家、開遠市林業局技術人員、馬者哨鄉林業站技術人員等到倮施底村現場培訓指導村民種植優質核桃、花椒苗,示范核桃打塘80cm×80cm×80cm,塘底施農家肥5kg/塘,株行距6m×7m,每畝種16株;花椒打塘40cm×40cm×40cm,塘底施農家肥2~3kg/塘,株行距3m×4m,每畝種56株。植苗前先回填一部分表土,農家肥與表土拌勻,將苗放入塘內,舒展根系,回填少量心土,踩實、灌水、輕提苗,余土回填坑內。第二次灌水,覆蓋薄膜,并用細土壓實。按照村民所報的需苗量,隨機將苗木分發給各戶,苗木費由項目扶持。為了增強農戶的責任心和擁有感,提高苗木成活率,先向農戶收取苗木費用的1/5,作為抵押保證金,待苗木成活后在退還農戶。
2•5實施結果評估
2002年6月,林業行動小組返回開遠市馬者哨鄉倮施底村就婦女參與的積極性,苗木的長勢,以及村民對未來林業項目的期望進行了調查了解。發現核桃、花椒長勢良好,成活率達80%以上,所種苗木管理良好,在人畜活動頻繁的地方,村民用帶刺的樹枝圍護苗木,同時教育小孩不要損壞苗木,婦女對苗木的擁有感比男性強烈。據估算,核桃5~10年,每畝為480元;11~30年,每畝為1440元。花椒每畝3920元。總之,該項目的實施,將增加該村的森林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維護靈芝湖的優美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同時,也能提高農村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使婦女能真正參與技術性的生產,促進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