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急診醫學論文
作者:鄭桂銀 楊桂君 鄭慧寧 富學林 單位: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臨床學院
急診醫學是現代臨床醫學領域中一門新興的、跨專業的、跨學科的邊緣學科[1]。急救技術是每位醫學生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隨著我國醫患關系的日益緊張和患者維權意識的提高,教學資源的嚴重匱乏,給急診醫學實驗教學帶來了嚴重影響。為適應當代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臨床醫學實驗教學中心于2006年購置了美國METI公司生產的智能仿真技術模擬人ECS,在近幾年應用于實驗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在急診醫學實驗教學中運用ECS模擬人相對于傳統實驗教學具有多項特點
1.1安全性:運用ECS模擬人進行實驗教學,可很好地讓患者或受訓者避免受到由于接受的操作不正確和不規范而受到意外的傷害甚至死亡。
1.2全面真實地反映臨床操作中整個步驟:由于運用ECS模擬人可以較為真實地模仿初級和高級生命支持等,能夠貫穿整個過程,可使學生對疾病發生、發展和治療干預時所發生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變化進行全面、細致地觀察[2]。
1.3可控制,可調節:運用ECS模擬人進行急診醫學實驗教學可以通過軟件程序的設置隨時模擬出各種搶救場景。不需要再被動地等待患者才能進行實驗教學。對發病率較低、危害性較大的病例,更顯示出優勢。此外,ECS模擬系統可以隨時設置意外及突發事件,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
1.4及時信息反饋:運用ECS模擬人進行模擬教學過程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記錄下來,一輪訓練結束后,學生在帶教老師的帶領下回放錄像,進行錯誤分析,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改進。所以,運用ECS模擬人進行實驗教學不僅可以用于訓練—分析—再訓練的教學培訓,也可以用于技能考核。
1.5可重復性:學生可以對教學課程內容進行反復多次的訓練,沒有限制,學生可以練習到熟練掌握為止。
1.6給團隊合作提供機會:通過全真模擬,培訓時為各個搶救小組成員的搶救指揮、協調和應急能力提供了一個交流和磨合的平臺。
2運用ECS模擬人進行急診醫學實驗教學具有實際意義
2.1訓練醫學生掌握急診醫學搶救的基本技能:通過單項操作模擬訓練器可以進行各項重要的急診搶救技能的標準化、規范化練習、重復練習、同時還可以設定不同難易程度,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提高應變能力和困難處置能力,直至熟練掌握,訓練后可進行技能考核。如氣管插管操作,可在氣管插管和氣管鏡引導下,能直觀地看到各個解剖結構,也可通過程序設置模擬各種困難氣道,幫助醫學生掌握各種困難氣道的處置手段。
2.2模擬臨床真實病例,對醫學生進行系統訓練:通過自行編寫軟件程序,來模擬不同的患者,設計不同程度的疾病情景,如針對性地模擬呼吸心跳驟停、呼吸循環衰竭、嚴重心率失常、休克等病例,使醫學生在模擬全真場景下參與完成從疾病識別、分析、診斷和搶救治療等全過程,鍛煉包括搶救指揮、治療決策、呼吸循環支持等綜合技能。
2.3訓練演練急救小組各成員間的團隊精神:運用ECS模擬人可鍛煉急救小組各成員之間的配合、協調合作等非技術因素,提高默契程度和團隊精神,實現從臨床思維、實際動手能力到相互協調合作等多項能力的綜合演練。
2.4全面鍛煉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ECS模擬人功能多樣齊全,能變化出各種各樣的臨床病理、生理表現,可提高學生的緊急臨床應變能力和鍛煉其創新思維能力,減少和避免突發情況下對患者帶來的傷害,強烈地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比如患者突然發生心跳驟停,傳統的教學方法中使用簡單的心肺復蘇模型,多為單一的技術操作訓練,無法鍛煉其臨床思維的實際應對能力。
2.5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強化醫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應用ECS模擬人進行急診醫學實驗教學,能使學生置身于一種臨床動態氛圍的實戰訓練中,在處理ECS模擬人變化表現出來的各種病癥和診療問題時,就會真實、逼真地反映出醫學生正確、實際的技能操作水平。又充分展現了在場全部學生的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真實地體驗了醫生的角色價值,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3]。
3教學效果
利用ECS模擬人培訓的07級531名臨床醫學本科生中無論在人工呼吸操作、胸外心臟按壓、氣管插管等基礎生命支持的技術上還是在臨床思維、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團隊協作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綜上所述,運用ECS模擬人配合急診醫學實驗教學,可較真實地模擬現實場景,同時有可反復性,也能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的難易程度進行專項操作和復雜病例的系統訓練、團隊針對性演練等。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臨床學院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利用ECS模擬人培訓的07級531名臨床醫學本科學生中,對培訓的八大內容經調查問卷分析,滿意度分別達到了89.5%~100%,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我院從07級臨床醫學本科學生中選派學生參加全國第三屆臨床技能大賽獲華南賽區一等獎。目前國內急診教學中模擬培訓經驗不足。編寫更多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模擬系統軟件是急診醫學教育工作者擔負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