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當代海洋經濟論文
本文作者:徐珊珊 孟慶武 單位:山東省海洋環境監測技術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 山東社會科學院海洋經濟研究所
國務院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批復,是我國區域發展從陸域經濟延伸到海洋經濟、積極推進陸海統籌的重大戰略舉措,標志著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工作進入實施階段,山東半島將成為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海洋經濟的發展必將迎來一個全新的階段。為此,對近年來山東海洋經濟發展進行歸納分析,并以此為據對未來海洋經濟的發展進行預測與展望,將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建設提供重要參考。
1山東海洋經濟發展指標體系
1.1確定山東海洋經濟發展分析指標
海洋經濟的發展,包括海洋產業發展和經濟容量兩大方面。海洋產業的發展是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對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海洋產業的經濟功能,指沿海地區利用海洋資源、人力、技術以及資本等經濟發展要素,通過合理的海洋經濟結構和產業配置,轉化產品和服務的總體能力[1]。經濟容量則是海洋經濟發展重要支撐。因此,對山東海洋經濟發展指標的選擇,以海洋產業值為主,從影響山東海洋經濟發展的因素入手,同時對各因素指標進行排序,按照各個指標對海洋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大小,對其分配不同的權重。
1.2評價方法的選擇
山東海洋經濟的發展運行是處于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之中,其影響因素數量較多,同時大部分又難以定量,這些因素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決策系統中很多因素之間的比較往往無法用定量的方式描述,此時需要將半定性、半定量的問題轉化為定量計算問題。層次分析法是解決這類問題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將復雜的決策系統層次化,通過逐層比較各種關聯因素的重要性來為分析、決策提供定量的依據。因此借助層次分析法進行分析將是明智的選擇。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在對復雜的決策問題的本質、影響因素及其內在關系等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利用較少的定量信息使決策的思維過程數學化,從而為多目標、多準則或無結構特性的復雜決策問題提供簡便的決策方法。尤其適合于對決策結果難于直接準確計量的場合。
1.3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各細化指標賦權用
AHP法確定各細化后的指標權重,計算過程不在贅述。經一致性檢驗,各分析對象的層次總排序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2山東海洋經濟發展分析預測模型
2.1對細化指標的解釋
在確定了要考察的指標后,下一步就是對指標進行量化,下面列出對各個指標具體的量化方法。海洋產業總產值(C1)用來描述山東海洋經濟的總體發展情況,通過海洋產業的總產值歷年數據的比較,可以描述海洋產業的發展演變過程。海洋產業總產值占全國比重(C2)用以描述山東沿海地區7地市的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是分析山東海洋經濟發展,衡量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水平的重要指標。集中化指數(C3)該指標用以描述某類產業在區域內的聚集程度,以反映該產業的集群化優勢,集群化發展是海洋產業的未來走勢,因此也是我們考慮其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計算公式為:I=N/A1M/A。式中,I為集中化程度指數;N為某區域某部門產值;A1為整個地區某部門產值;M為某地區全部產值;A為整個地區總產值。I值越大,工業在某些部門的專門化程度越高。海岸人口壓力(C4)反應海岸帶的經濟容量壓力,即經濟發展的承載能力。計算公式為:海岸人口壓力指數=沿海人口數量/經濟人口容量。海岸人口壓力指數大于1,表示人口容量超負荷;海岸人口壓力指數小于1,則表示人口容量相對富裕。經濟人口容量指相應于地區一定經濟發展水平的人口容量。山東地區經濟人口容量=山東沿海7地市國民生產總值/全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山東沿海人口密度(C5)用以描述該地區自然環境的人口壓力。由于海岸帶自然條件特殊,生態環境脆弱,可承受的人口壓力有限,但城市的發展使得人口過于密集,對未來的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對于每一個細化指標來說,反應的均是山東海洋經濟發展的某一方面,任何一個單一的指標都不能完整地反映海洋經濟的發展狀況全貌,但又都具有一定的解釋能力。因此,需要將它們進行組合,歸納出一個可以反映山東海洋經濟發展的綜合性指標。
2.2各細化指標的結果分析
在確定了細化指標和指標整合的框架后,下面就對各個指標進行賦值。為了更好地反映山東海洋經濟發展軌跡與未來發展趨勢,筆者采用的研究區間為2001—2009年,依據前面列出的計算方法,各指標的賦值情況如下。海洋產業總產值(C1)數據均來自《中國海洋統計年鑒》(其中2009年數據來源于《2009年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從圖2可以看出,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海上山東”戰略的深入實施,山東海洋經濟發展呈現快速上升態勢,2001—2009年,山東海洋經濟總產值由787.03億元增加到6038億元[2]。然而在海洋產業總產值連年保持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山東海洋產業總產值占全國的比重(C2)增長速度相對較慢[3],并且在2007年開始回落。這一方面說明海洋經濟在全國各沿海省份發展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另一方面也對山東省海洋經濟發展戰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戰略的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集中化指數(C3)數據均來自《中國海洋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年鑒》以及《山東省統計年鑒》。從圖4可以看出山東省海洋產業集中趨勢正在逐步增強,并在2006年之后開始保持穩定,這為山東海洋經濟實現產業協調發展、海陸統籌、資源整合的藍色經濟區戰略奠定了基礎。海岸人口壓力(C4)的統計數據均來自《中國海洋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年鑒》和《山東省統計年鑒》,海岸人口壓力指數大于1,表示人口容量超負荷;海岸人口壓力指數小于1,則表示人口容量相對富裕。從圖5可以看出,山東省海岸人口容量一直比較富裕,最高為0.584(2001年),并處于總體下降的趨勢,但2007年后開始緩慢增加。山東沿海人口密度(C5)統計數據均來自《山東省統計年鑒》,為山東省沿海7地市歷年人口密度。近年來山東沿海人口密度一直處于上升趨勢,這對于沿海的生態環境將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