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旅游類論文
本文作者:段文軍 趙燕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旅游學院
優質資源的共享現狀
共享的形式。調查表明,3個省份的高校正在進行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和共享方式的探索,共享的形式主要是有以下幾種。(1)重點、特色專業的建設與示范。教育部、教育廳或高校自身對旅游管理專業建設情況進行評估,對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或資金扶植,進行特色專業和優質專業的建設,培育和建設優勢教學資源,并進行示范推廣。各高校通過委派教師到這些示范點進行考察學習或掛職鍛煉,學習先進和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專業的軟實力。(2)精品課程建設。為了進行“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建設,2001年,教育部出臺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積極推行教育質量工程和素質教育。從2003年開始,根據教育部的統一部署,精品課程建設作為《質量工程》的重點項目在全國各高校展開,教育部專門設立了共享平臺———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同時,各省份和各高校根據教育部的要求,也進行不同等級的精品課程建設。精品課程的建設大大地推進了高校信息化建設和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學習的平臺。(3)實驗、實訓設施設備的開放與共享。為了支持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改善教學設施和教學條件,從2002年4月開始國家財政部啟動中央與地方共建高?;A實驗室的建設工作。近年來,在原有共建實驗室的基礎上,財政部從2007年開始實施了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建設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大大地改善了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條件,特別是實驗、實訓條件,進一步推進了優質資源的建設。共享的范圍。為了了解西部3個省份優質旅游教學資源的共享范圍,筆者隨機從3個省份中抽取了9所高校進行電話調查,結合精品課程和案例資源等的網上共享查詢,結果表明,9所高校中有8個的實驗、實訓設備在校內實現了專業間的資源共享,有一個實現了同城高校間的資源共享。而對精品課程的抽樣調查發現,有部分精品課程的網站不能訪問或出現網頁錯誤,能訪問的精品課程網站都或多或少地對用戶的權限進行了限制。例如37%的精品課程網站要求有本校IP才能正常下載課件和教學視頻,94%的精品課程網站要求有用戶名和密碼才以登錄BBS。
優質資源共享存在的障礙
重申報、輕建設。當前,在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的考核和績效評比,以及第三方機構對高校進行綜合排名時,諸如精品課程、優質專業建設、實驗室建設、質量工程項目是重要的評價指標。因此,各高校對這些質量工程項目的申報積極性很高。但當項目申報完成后,例如精品課程網站申報成功后,很少進行維護和更新。我們隨機調查的9家精品課程網站中,本年度作過資料更新的僅有2家。有少數網站建成后從未進行過更新。缺乏規劃、重復建設嚴重。當前,我國用于高等教育建設的資金十分有限,迫切需要集約使用資金,提高資金、設備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然而,由于缺乏規劃,存在大量重復建設的情況。以旅游管理專業較為流行的導游模擬實驗室為例,很多高校采用3D景點虛擬平臺,其硬件建設就需要100多萬元,軟件投入還需數十萬元,且每兩年需升級維護一次,建設運營成本很高。但多數高校建成后應用的僅為每年1—2門課程,大部分時間設備處于閑置狀態。而在同一城市不同高校往往都建有相同類型的實訓室,且沒有此設備的高校也正在申請籌建中,重復建設相當嚴重。共享范圍有限、共享形式單一。筆者對不同高校實驗室的調查和訪談,發現目前西部3個民族省份都沒有大學城,大多數高校的實驗設備主要是在校內不同專業之間共享,高校間共享非常少,共享范圍十分有限。對精品課程而言,雖然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共享,受益群體較廣,但由于高校間課程體系存在較大差異,且大多數精品課程網站僅有少數教師的示范性授課視頻,對于案例資料、優質教學素材的共享較少,且交流平臺往往僅針對本校師生開放,受益面較窄。共享利益機制不健全。當前,不同高校相同專業之間的競爭較為激烈,專業排名不僅關系專業生源的質量和數量,而且關系到專業的綜合績效考核。因此,為了保證和保持自身的領先優勢和人才培養質量,高校往往不愿其他高校分享自己專業建設的經驗和優質教學資源,從而避免讓自己處于競爭劣勢。同時,在資源共享的利益協調分配方面,由于缺乏協調機制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高校和教師在資源共享上的給予和獲取嚴重失衡,主動性不夠。
優質資源共享的模式
根據西部民族地區的實際,需建立“二型二化”的優質資源共享模式。確立“主導型”的共享組織機構。優質資源共享的實現必須明確組織協調主體。資源共享的組織可參照國外ERIC(美國教育資源信息中心),FREE(聯邦優質教育資源)等的做法,在教育部的統一協調下,各級教育部門緊密合作,建立由教育部門主導,中央—地方—高校3級組織管理機構,從而確保資源建設的資源和信息安全[2]。建立“互利型”的利益協調機制。要充分調動各個高校、授課教師資源共享的積極性,就必須不斷地尋求“付出”與“回報”的平衡,建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共享文化和激勵機制。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相關管理、監督機制,將高校學科、專業、實驗室建設經費劃撥和質量工程項目申報與優質教學資源建設與共享掛鉤,從而提高高校資源共享的積極性。同時,需要完善高校資源共享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確保所有資源具有電子簽名,同時通過資源點擊、使用頻率進行評優評先活動,從而引導高校和教師通過共享資源來宣傳自身,提高影響力,從而變“被動”為“主動”。組建“模塊化”的優質資源體系。針對當前不同高校間旅游管理課程體系不同、專業水平不一、特色各異的特點,在相關部門的協調、引導下,通過立項方式,運用模塊化教育理念,把旅游管理的重要知識體系劃分為若干個標準化的知識模塊,各個高校根據自身的專業發展水平、特色和師資情況進行分別建設,其他高校可進行補充和完善,從而建立優質資源庫,包括教材、案例、課件、授課視頻、實訓材料等,不同高??筛鶕陨韺I建設的需要進行選擇搭配。這樣可充分整合各高校的優質資源,同時各高校又可根據自身需要和實際情況進行自主組織和搭配,從而構建特色各異的教學體系。構建“專門化”的共享信息平臺。當前,一些高校建立了自身的共享平臺,但由于缺乏專業的信息平臺和管理人員,信息更新慢、網絡速度慢、網頁錯誤多,嚴重影響了共享的質量和數量[3]。當前,一些發達省份,如江蘇、廣東等,專門建立了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信息平臺(江蘇省高等教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廣東省高校優質資源共享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本省的教育教學資源,但影響力和共享面仍然有限。國家相關部門可與一些影響力較大的網站(如新浪、百度等)進行合作,參照百度文庫、豆丁網等的運營模式,建立“專門化”的信息共享平臺,從而保證資源共享量和受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