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土木工程論文
一、教學改革的探索方向
對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何進行教學改革,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兩個方向入手。
1課堂教學方法改革
課堂教學必須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把多個教學方式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將多媒體教學的作用發揮到最大。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通過豐富的圖片、真實的施工動畫和視頻能很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將抽象、枯燥的專業知識形象直觀的表達出來,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課時有限的問題,采用多媒體教學能增加信息量,有效擴展課時容量,明顯提高教學效率。另外我們還要認識到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揚長避短。華而不實、質量不高的課件,只會降低教學效果。另外上課節奏太快,會使學生沒有思維過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學而思之,才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美國國家才能研究中心所倡導的“全校豐富教學模式”提出三類豐富教學活動:第一類是一般的探索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常規課程以外的學科知識,作為培育學生興趣和進一步拓展知識的出發點;第二類是開展技能培訓活動,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如何去做的知識與技能;第三類是從事個人或者小組研究活動,是以培養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這是我們可以借鑒的,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探索采用案例教學、問題解決教學、啟發式教學和施工新技術專題講座,結合實際工程,布置由學生小組完成的施工課程設計,引導學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
2課外自主學習的引導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理想的學習方式,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制訂并獨立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目前在我國大力提倡,但它需要教育機制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我國教育學家劉道玉倡導創造性教育模式,關于課程授課學時分配問題,他提出“講授—自學—課堂討論—科學研究的學時比例應該是:2∶4∶2∶2。惟有如此,才能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則,才能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對此,我們探索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學習資源和環境,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去建構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教師可以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標,側重于自己未來發展的專業方向,包括建筑施工或結構設計或房地產或造價咨詢,又或者考研,在課外學習精力有限的情況下,自主學習,重點培養某個方向的專業能力,為將來的工作奠定基礎。例如訓練施工圖紙的識讀能力,CAD運用技能,做到施工類或造價類專業軟件的精通等。
二、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1緊跟時發表展,精選教學內容
針對課時不夠的問題,精選教學內容,確定重點。綜合考慮《混凝土結構》、《高層建筑施工》等其他課程有交叉的內容,可以略講。對目前已經淘汰的材料、技術的相關內容只簡單說明。“橋梁工程”、“道路工程”等內容可以只做簡單介紹,然后引導學生自學,從而可以節約課堂時間。適當補充相關的前沿知識,例如開展專題講座,建筑節能技術以及新施工技術規范、驗收標準的修訂,開拓學生的視野。
2精心準備,優化多媒體教學
對所采用的施工圖片,施工工藝錄像,施工工藝flash動畫演示等資源精益求精,結合課程的內容和教學進度,恰到好處的插入。在制作幻燈片或網絡課件過程中,對收集到的各類相關工程資料進行鏈接,營造一個圖、文、聲并茂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樁基礎工程、預應力工程、防水工程、結構吊裝工程時可多用動畫和錄像進行演示,在講解混凝土結構工程、裝飾工程時可多用施工圖紙、照片和錄像進行展示,在講解施工組織原理時可結合工程現場實際所用的施工組織設計進行講解。這樣可以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并使學生能輕松地掌握相關知識要點,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將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清晰化,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中提高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自主學習,建構專業知識體系
為學生創造條件,將電子版的教學資源庫(包括電子課件、施工教學視頻、施工全過程照片、全套圖紙和施工方案、典型工程事故案例、旅工技術規范、平法圖集等)刻錄光盤,提供給學生自學。安排多媒體教室,根據課程進度,由學生自己課余觀看《建筑工人施工操作技能教學片》等施工視頻和講座。引導學生利用施工專業網站(筑龍網、網易土木在線、土木工程網等),提倡在專業網站中解決學習疑問,擴大專業視野。
4實踐教學,培養動手能力
開展施工現場觀摩教學,最好選擇一個多期同時開發的住宅項目,這樣一次能將基礎、地下室、主體結構、裝修等不同施工階段的場景都看到。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進行直接對照與檢驗,從而增加工程施工和現場管理的實際知識。為了加強實踐教學,彌補現場觀摩的缺陷,我們收集整理了幾套的完整施工過程照片和視頻,由教師進行專題講解,讓學生充分了解認識一個建筑完整的實際施工過程,以及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提倡學生在課程結束后的暑假,自己聯系工地實習。暑期許多工程項目正在緊張施工,學生一般能相對容易地找到實習工地,培養他們融入社會的能力,通過親自參與工程,提高實踐技能水平。
5考試改革,注重綜合素質
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增加平時成績比重。可以結合實際工程圖紙,布置一次鋼筋下料的作業,布置幾次編制某專項施工方案的大作業,使學生熟悉和掌握施工方案的編制原則、依據、方法和步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獨立工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結語
為了適應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社會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必須對《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從教師業務水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多管齊下、積極穩健地推進,付諸教學實踐,強化教學效果,加強實踐環節,努力培養出專業知識結構廣、動手實踐能力強、創新應用能力高的新型復合型工程人才。
本文作者:朱建國 單位:淮海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