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旅游管理論文
一“、校企生”三方互動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一)踐行“內外交替、全崗培養”的旅游人才培養模式
旅游管理專業主動適應河源及廣東省對旅游行業人才的需求,在學校校企合作辦學理事會的指導下,依托河源市旅游行業協會,完善旅游管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創新校企合作形式與運行機制,探索“內外交替、全崗培養”的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充分的行業調研后,將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定位為:培養掌握旅游服務與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技能,可從事旅行社導游、計調、外聯、旅游產品營銷、景區服務和管理、國際領隊、航空票務等工作,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該培養體系致力于旅游人才能力培養的全過程滲透職業素質訓導,實現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雙培養與雙提高,切實提高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與廣度。根據高職面向行業崗位培養人才的特點,明確專業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旅游業發展需要的導游人才。
(二)建成“校企生”三方互動的專業平臺
旅游管理專業按照“理論實踐一體化、實訓基地企業化、教學實訓項目化、素質培養全程化”的建設思路,在專業教學中增加具有豐富經驗的企業專家,引入職業經理人入聘教師團隊,讓企業直接參與到人才培養過程中。同時,派遣專業指導老師到企業掛職煅煉,推動校企雙聘制度,構建校內校外“雙師”隊伍。專任教師與來自企業一線的高水平兼職教師相結合,發揮各自優勢,對學生進行職業熏陶,縮短學生成為企業員工的適應期。構建校內校外“雙基地”,通過專業指導委員會實現校企共訂人才培養方案,企業與學校共抓學生實習的日常培訓工作,校企共享教學資源與設備、共管實踐教學過程、共選訂單學生。突破淺層次、向深層次校企合作推進,與此同步,核心課程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及教學設計均源于行業用人實際。
(三)立德樹人,加強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明確旅游行業資格證書在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專業核心課程和教學內容應覆蓋相應職業資格要求,積極主編源于行業的核心課程教材。例如,基于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證書考試,國家導游考試基礎考證課程融入主干課內。校、內外實踐教學兩個系統相互交融,堅持德育先行,在課程系統中突出職業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的結合。綜合而言,就是要在旅游人才培養中,培養完整的“社會人”而不是片面的職業人,推進相互融通的“雙證書”制度,執行旅游人才培養實習、就業的評價與反饋制度。
(四)推進“校企生”三方共享型的網絡資源庫建設
目前,已將所有核心課程建成網絡課程,并遴選核心評審為優質課程、校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課程。課程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培養學生的在線學習能力,每個網絡課程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內容:課程講義與課件、課程標準、課程執行文件、課程資源、課程案例、思考與討論、項目任務、考試與練習等8個版塊。專業在集合所有網絡課程資源后,初步建立了旅游管理專業共享型資源庫。具體而言,專業資源平臺首先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較好地處理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關系。例如:網絡作業、在線測試應遵循由實際到理論、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由零碎到系統的原則,針對要學的知識和技能設計出貼近生活和旅游行業實際的項目任務,在任務中蘊含要學習的基本概念和要求,力求以項目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專業資源平臺要進一步整合優質課程資源,整合行業案例,與企業員工、學校各專業、旅游行業共享相關網絡課程資源。
二、“校企生”三方互動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成效
(一)學生方面
“校企生”三方互動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旅游管理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校內旅行社等校企合作平臺的引入,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企業文化和職業體驗中,完成真企業技能操作任務。與此同時,項目的實施陶冶了學生們的職業意識、責任良知,增強了創新能力,使學生明確了自己的職業方向與定位,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與就業質量,有利于實現培養高技能旅游人才的目標。
(二)企業方面
項目實施提升了旅游企業整體實力及社會聲譽,拓寬了獲得優秀員工隊伍的渠道。例如,校企合作開創校內旅行社營業部,創立了品牌旅行社進駐大學校園的嶄新模式,為企業拓展了區域客源,推廣了企業品牌。成熟的校內生產性實訓模式使旅行社獲得穩定的頂崗實習學生,降低了旅行社的用人風險與成本。同時,由于旅行社導游用工季節性很強,是服務型企業,項目的實施突現了優秀導游隊伍的培養與支援,提高了企業效益和整體競爭實力。
(三)學校方面
項目培養了一批“雙師型”教師,優化了教學質量,提高了學校的產學研服務水平。專業教師在校內旅行社營業部具備教師和部門主管的雙重身份,教師通過參與旅行社的建設和運行,得到了實踐鍛煉,成為了真正的“雙師型”教師,提高了授課的實戰性與有效性,優化了教學質量。旅行社職業經理人通過指導學生實訓、實習,進入學校兼職教師庫,完善了師資結構,構建了“雙師”結構的教師隊伍。與此同時,專業依托校內旅游規劃與發展研究中心、酒店咨詢與管理研究中心、客家菜研究中心等,面向社會開展職業資格鑒定和在職培訓,為旅游景區和旅行社的新進員工、在崗員工、中高層管理者進行景點導游、旅游服務禮儀、旅游服務心理、旅游市場營銷、景區開發與規劃等項目培訓,進一步夯實了學校的產學研服務水平。
三、“校企生”三方互動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瓶頸及優化策略
(一)改革課程考核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需進一步突破傳統考核方式的制約,建立“工作過程考核”和“工作業績考核”相結合的課程考核模式,并推行網絡化考核。目前,專業仍需要加大力度,建立題量充分的課程筆試考核、實務考核題庫。例如,《導游業務》課程可以運用校內旅行社導游人才庫考核指標體系,根據學生導游帶團過程的表現、學生在校內旅行社的工作業績,與學生課程理論及技能考評綜合加權,得出對學生該門課程的量化評價,給出《導游業務》課程的學習成績,從而實現能力考核真實化,突出可操作性。
(二)優化專業共享型資源庫
旅游管理專業平臺課程上的所有網絡課程,均需要進行優化,并爭取加入視頻實錄的全程錄相,拓展網絡在線學習資源?;诟鏖T課程充實的基礎上,優化旅游管理專業共享型資源庫平臺,重點需強化資源庫作為專業資源、行業資源、企業資訊的中轉平臺作用,真實地呈現出專業改革的各項成效,進一步放開訪問權限,惠及學生、企業員工培訓、行業資格認證等,進一步申報共享型資源課程等教學質量工程立項。
(三)強化學生雙證制,提高就業對口率
通過舉行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考前培訓、口試模擬、校園導游大賽、旅游文化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學生雙證書通過率。學生獲得導游證后,經過專業實習、頂崗實習的鍛煉,參加旅游專業人才雙選會,就業信心增強,增加了學生對口就業的機會。重視學生畢業實習單位的選擇輔導,許多學生完成畢業實習后就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工作協議。實習指導教師除了做好常規指導工作外,還要協助把關學生畢業實習單位的質量,指導學生客觀、慎重地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單位,促進學生實習與就業銜接。
(四)以賽促學,成效顯著
旅游管理專業可舉辦校企共辦的導游風采大賽,以賽促學,豐富大學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專業素質,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鍛煉旅游服務技能,同時為各級導游比賽選拔人才。以賽促學的實施,有利地帶動了學生的求學熱情,激發了專業學習動機。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對參賽學生進行層層選拔,挑選出參賽學生進行集訓,并對理論考試、講解能力、儀容儀表和才藝表演方面對選手全面培訓,對高素質旅游學生的培養起到良性促進作用,可以取得顯著成績。
四、結論
實踐證明,“校企生”三方互動的教學模式是實施工學結合的重要形式,該項目的實施與優化,有利于強化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與運行管理,有利于校企的深入融合,有利于系統地設計、組織、管理“校企生”三方受益的教學環節,有利于高素質技能型旅游人才的培養,同時也是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辦出特色的有效途徑之一。
作者:張穎 單位:河源職業技術學院